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高職院校心理健康課程教學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非常重要,其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已被列為必修課,具有受眾面最廣、系統性和連續性較強等優勢,但課程的教學效果卻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以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為研究對象,論述了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三段式的教學模式等改進教學效果的建議。
  關鍵詞:高職院校 心理健康課程 教學改革 三段式 學生
  2011年,教育部下發文件要求,各高校要將心理健康課納入必修課程,各高校紛紛增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并從大一年級開始安排教學。相對其他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課程教學有著自身的優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這門課的教學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學校之間也存在很大差距。有必要對課堂教學進行改革,以更好地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一、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ㄒ唬┙虒W內容缺乏針對性
  教材多以統一的高校教材為準,不能突出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書中的案例也與高職院校的實際比較脫節,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即使有的高職院校使用校本教材,但因師資隊伍水平參差不齊,心理健康教育實踐較少,很多教材在編寫時引用普通高等教育教材,降低了教材的針對性。
 ?。ǘ┙虒W模式單一
  由于師資隊伍水平參差不齊,教學資源有限等原因,有的高職院校心理健康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采取大班上課,例如我院開設的這門課因教師數量和教室數量有限,將四個班級的學生安排在一個教室一個時間進行教學。大班教學的一個弊端就是教師和學生的交流十分有限,給予每個學生參與活動的機會也十分有限。很多教師不得不以PPT課件和板書為主,以講授知識、分析案例為主,不能更多得分析自己所面對的學生,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開展實操性訓練。
 ?。ㄈ┙虒W效果不佳
  學科教學的傳統教學模式——教師講授,學生聽講;教師指點,學生劃記。雖然有利于學生在較短時間內獲得較系統的知識,但卻難以激發學生的內心情感。而心理健康教育恰恰不是要學生掌握非常系統和專業的心理學知識,而是要他們能夠對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心理困惑進行分析,并掌握相應的調節技能提高心理素質和生活質量。而現在的情況是學生們上完課卻只是聽了幾個名詞和案例。
  二、高職院校學生心理特點分析
  要提高心理健康課的教學效果,首先要了解授課對象。隨著國家對高職教育的重視程度的提升,高職教育的發展也非常迅速,在校生人數比例占據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由于職業教育具有其特殊性,所以學生們在求學動機、學風養成、角色認同、情感困惑、成就抱負等方面的問題也有其不同的需求和表現。例如在學習心理方面:一是職業定勢明顯,學業期望中職業傾向突出;二是高職學生的職業擇向和成才抱負,自主意識較強;三是就業展望,找合適工作就業的觀念仍是主流,而自主創業意識明顯不足。[1]
  三、改進高職院校心理健康課程教學的途徑
 ?。ㄒ唬┟鞔_心理健康課程教學目標
  心理健康教育目標一般劃分為三級:一級目標是以預防教育為主,面向全體學生,注重潛能的開發和心理素質的培養;二級目標是以解決心理問題為主,針對普遍的心理問題進行輔導和咨詢,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三級目標是以治療心理疾病為主,針對有心理障礙和疾病的個體進行心理診斷和治療。[2]
  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擔負了三大目標:一是培養學生優良的心理品質,包括智能品質、情感品質、意志品質以及其他各種優良的個性心理品質;二是提供心理指導與咨詢,包括職業指導、學習方法指導、人際關系咨詢等;三是維護心理健康,提高心理機能,進而促進整體素質的提高和個性的發展。[3]
 ?。ǘ嵤┤问浇虒W模式
  經過對高職學生心理特點及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目的的分析,針對目前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根據師資和教學資源等實際情況,提出“三段式”教學模式。
  1.依據
  高職院校學生的認知以感性和理性認識相結合,邏輯思維逐漸增強,人生觀、價值觀也在逐漸完善,隨著各方面獨立性的增強,看待事物也能表達自己的觀點,比較關注自己的成長成才。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而不是知識掌握。要獲得他們的認同感,再進行心理健康的引導。
  2.具體內容
  三段式主要分為感性認知——自我分析——實操訓練三部分。感性認知,主要是通過現在學生熟知的或者和其專業相關的成功人士的案例,對他們的頭腦產生威懾力,意識到某一類心理品質或個性品質的重要性。之后是分析自己這類心理品質的表現,這種表現的描述可以由任課教師給予引導,舉例一定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現象,要具體真實,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行為表現與心理品質的關聯性。激勵學生產生想要培養這類優良心理品質的意愿,然后進行實際操作訓練,通過訓練讓學生掌握提升這類優良心理品質的方法,并利用課程的連續性進行不斷強化,最終讓學生感覺到學完一個模塊、甚至一個學期的課程,自己在認知和行為上都能有所變化。
 ?。ㄈ﹦撔陆虒W方法
  1.案例分析法
  案例可以分為名人案例和同齡人案例兩類,名人案例以激勵為主,讓學生們感受到名人也是經歷了成長的過程,他們的出身很多也是平凡甚至坎坷的,但最終的成功來自于優良的心理品質。同齡人案例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負面的,關鍵是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引起他們的興趣和認同感。
  2.心理測試法
  心理測試主要是面向上課的學生進行的調研活動,可以在課程伊始就進行,有利于教師把握學生在人際交往、情緒情感、自我認識等方面的總體情況,有利于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安排。
  3.團體訓練法
  模擬心理健康團體訓練法,根據不同的主題策劃幾類團體訓練項目,然后引導學生報名參加,打破原來的班級設置,設計一些適合學生們參與的游戲項目,要注重游戲的實際體驗,可以將室內和室外活動場所結合起來。
  參考文獻
  [1]姚美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研究——以培養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為核心[J].教育教學論壇,2011(30).
  [2]夏謙,周學平.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及教學實踐初探[J].當代職業教育,2011(9).
  [3]周昱彤.論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改革與創新[J] .才智,2018(30):73.
  [4]衛潔瓊.對高職心理健康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31(04):39-40.
  作者簡介
  王穎(1983—),女,籍貫: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碩士,講師,內蒙古建筑職業技術學院。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661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