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民辦高校學生精準資助工作的思路探討①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現階段,我國高校精準資助戰略思想不斷深化,基于此背景,根據多年的相關工作經驗,對推進民辦高校學生精準資助工作的意義、現狀及問題、優化民辦高校學生精準資助工作的措施進行淺析,以期促進高校學生資助工作最大限度地發揮成效。
[關 鍵 詞] 民辦高校;精準資助;措施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4-0090-02
民辦高校是為社會輸送各類人才的主要場所,因此推進民辦高校資助工作獨具意義。本文對當前高校學生精準資助工作的現狀以及問題進行分析與研究,采取一系列的優化措施,旨在促進國家精準扶貧的順利進行。針對現階段我國民辦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高校相關資金管理部門必須從精準識別資助對象入手,對在經濟上真正有困難的學生實施救助,從而提高資助精準度和實效性。高校學生救助工作對縮小我國貧困差距意義深遠。要想全面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必須將資助與教育相結合,將救助資金給到真正需要的人,并讓學生感受到來自國家的關懷。
一、推進民辦高校學生精準資助工作的意義
相關數據調查表明,當前我國地域貧富差距較大,經濟發展不均衡,針對這一情況,扶貧辦采取了精準扶貧這一措施,旨在解決我國地區間經濟發展差距大的問題。高校學生精準資助工作是精準扶貧的重要內容之一,它不僅體現國家對弱勢群體的扶持與關懷,同時它還體現國家對教育公平的重視程度。學校是學生生活與學習的主要場所,因此學校有必要為困難學生提供物質與精神幫助,幫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新時代背景之下,國家及政府將“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為戰略,因此教育扶貧工作也應該與時俱進,不斷健全資助體系,最大限度地發揮救助資金的作用。為了有效推進學生精準資助工作,民辦高校應積極建立一套符合當代大學生特點的育人體系,讓學生感受到來自國家的溫暖。
二、民辦高校學生精準資助工作現狀與問題
(一)負責資助的管理隊伍機制不健全
高校學生救助資金是由國家統一分撥,學校單獨管理,再識別資助對象對其實施資助。近年來,雖然我國民辦高校學生資助的管理體系已相對完善與成熟,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首先是資助管理過程缺乏動態關注和人文關懷,這個問題大多數是管理機制不夠完善所導致的。很多資助管理部門認為一次評定結果可以續用多次,這種缺乏科學性與合理性的管理機制會導致未獲得資助的學生失去上學的機會。
(二)精準資助對象認定困難
高校通過開展年度學生家庭經濟困難認定的方式來識別貧困生,這種以班級為單位的公開評選方式是識別困難學生的主要方式,雖然這種貧困學生識別方式十分常用,但這種選擇方式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憑借師生的主觀臆斷,這種主觀判斷缺乏科學性,并且此種識別方式的真實性不高。學生間的人際交往也會對識別精準資助對象造成很大影響。假如某位學生和班委關系比較好,那么在貧困生評選中這位班委就會出現判斷傾斜。還有一些學生礙于面子,不好意思申請資助,反倒是另外一些并不困難的學生貪圖一時的經濟資助,刻意扭曲事實,嚴重影響資助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三)資助政策宣傳工作不到位
現階段,很多高校資助工作重心轉移到學生獎助工作上,過于強調資助的金額,而忽視了對資助政策的宣傳,從而導致很多學生對國家資助政策的不了解,錯過了很多發展機會。學校教育旨在有目的地培養人,資助的目的便是為了更好地培育人,因此,要想將育人工作做好,就必須讓學生全面準確地掌握國家和各級政府及學校的資助扶貧政策,使其在獲得經濟資助的同時,感受到國家和政府對他們的深切關懷。
(四)學生受資助后資金監管不力
資助資金對家庭貧困的學生而言十分重要,這可能是他們繼續留在學校學習的唯一機會,因此,高校在識別資助對象時,要合理地安排救助資金,保證資助的公正性。但在實際評選過程中還是存在很多想要獲得資助金的學生請客吃飯走后門的現象,并且很多班委對這種情況視而不見,不及時舉報甚至還故意隱瞞,這種弄虛作假的現象十分常見。這種監管不利的問題若沒有得到及時解決,將會對學生精準資助工作造成很大的消極影響。
三、優化民辦高校學生精準資助工作的措施
(一)深刻認識精準扶貧思想內涵
資助管理人員是實施整個資助工作的主要人員,他們的工作效率會對資助工作產生直接影響。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資助管理的相關工作者應該積極適應資助政策的改革,并針對這些政策變動做出反應,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資助計劃,適時變通資助手段,在短時間內適應新的資助變化,為每一位需要資助的學生提供幫助。除此之外,資助管理人員應利用高校資助管理平臺深刻認識精準扶貧的思想內涵,并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規范貧困生認定原則,讓困難學生感受到來自國家和學校的深切關懷,保證各級資助政策的準確落實。
(二)精準識別貧困學生身份
精準識別是開展學生精準資助工作的首要環節,明確資助目標,再對其實施資助。準確識別需要資助的學生是一項過程繁瑣的工作,而傳統的識別方式已不能滿足當代精準資助的需求,傳統的線性審核認定模式缺乏科學性和真實性,因此往往不能精準識別出真正需要幫助的困難學生。因此,針對這一問題,相關資助管理部門就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從學校育人工作入手,對學生開展誠信教化,使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避免出現各種弄虛作假的現象,并鼓勵學生相互監督,主動揭示各種違規行為。(2)生源地民政機構需要保持公正、客觀的態度,在識別過程中兢兢業業,仔細斟酌每個申請學生的具體情況,并結合居民生活保障線評選出真正需要資助的貧困學生。此外,還應結合精準扶貧建檔立卡的實際情況,確保識別的準確性。 (三)構建合理體系,完善評定制度
要想高校精準資助工作得到進一步改善,相關部門就應該及時修改認定辦法,并確定合理的認定標準,以此保證審核的科學性與真實性,讓每一個貧困學生都受到資助。應該根據各高校所在城市的物價水平以及學生的家庭經濟情況評定學生的貧困程度,對資助學生實施相應檔次的救助。此外,還應該根據政策的變化而改變資助評定制度,一旦發現體系出現漏洞,就應馬上對其進行修補。2018年,教育部、財政部組織開展“回頭看”,進一步加強了對資助體系的管理,嚴格督查高校中的各類資助工作,并嚴厲打擊弄虛作假的資助現象。同時各高校還可以充分利用全國資助管理信息系統,從而保證資助工作的公開性與公正性,將國家制定的高等學校各項資助政策落到實處。
除上述措施以外,我們還應不斷完善精準資助機制,進行量化評估。傳統的識別方式較為單一,而且識別結果的真實性不高,針對這一問題,我們應該建立學生精準資助工作機制,根據各高校的實際情況來構建量化評估指標體系,并從多角度對貧困學生進行多方位考核,不放過每一個需要資助的學生,也不讓弄虛作假、貪圖小便宜的學生得逞。高校可以利用校園“一卡通”消費信息進行數據分析,針對每位學生的在校消費情況來評定資助對象,從而實現對學生的“隱形資助”,為貧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提供一定的幫助。簡言之,構建合理體系,完善評定制度能有效提高學生資助工作的精準度和實效性,進而促進教育公平和教育公正。
(四)加強對貧困生的精神資助工作
很多家庭困難的學生在獲得資助以后得以正常地在校園中學習與生活,但是這并不代表著他們以后就能得到良好的發展。資助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育人,因此,我們應該加強對資助學生的精神資助,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培養他們的危機意識,幫助他們更好地成長與成才。首先,要認真分析貧困生的思想實際、心理特征和思維方式,要正確引導學生積極地面對貧困,消除自卑心理,培養他們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資助的全過程。例如:通過勤工儉學的資助渠道,讓學生通過勞動來獲得相應的報酬,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和價值觀。除此之外,還應加強對學生的感恩教育,讓學生明白國家與學校對他們的良苦用心,應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學習和進步。
(五)完善精準資助跟蹤評價體系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精準資助跟蹤評價體系屬于一種反饋體系,用于評定高校學生精準資助工作質量。簡言之,高校要想精準資助取得顯著成效就必須完善精準資助的跟蹤評價體系,通過評價體系反饋的信息來判斷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開展情況。高校在受資助學生建檔立卡工作完成后就應該借助精準資助跟蹤評價體系對救助對象進行不定期的抽樣調查,并做好數據統計,全面審核貧困生識別結果的情況。例如:高??衫卯敶囊恍┥缃卉浖碚莆毡毁Y助對象的后期情況,常見的應用軟件包括微信、QQ等。除此之外,學校還應從救助學生周圍的老師、學生入手,更多地了解一些被資助學生的動態情況??偠灾?,高校完善精準資助跟蹤評價體系有利于資助中心對困難學生的全面評價,從而促進學生精準資助工作保質保量的完成。
通過上文所述,我們不難發現,高校學生精準資助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原則,將資助與育人相結合,將資助工作落到實處,讓苦難學生感受到來自國家的關懷。此外,民辦高校應該嚴格遵守精準扶貧的相關工作要求,對廣大學子展開精度識別,并建立健全精準資助機制,為精準資助提供條件保障。
參考文獻:
[1]劉和忠,趙貴臣.我國大學生資助政策的歷史演變[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5):183-187.
[2]彭益全,黃蓉,宮佳,等.高校貧困生認定及精準資助路徑探索與實踐[J].中國輕工教育,2016(3):19-22.
[3]吳燕鵬,肖雪欣.精準扶貧背景下高校學生精準資助探索[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7(4):123-124.
[4]梁軍,何麗萍.高校貧困生資助的根本出路:“輸血型”向“造血型”資助模式的轉變[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6(4):129-131.
[5]田中良,張娜.高校家庭困難學生精細化甄別方法初探[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7(5):95-97.
[6]黃其昌.新時期高校困難學生精準資助工作探析:基于“五大發展理念”引領的視角[J].邢臺學院學報,2017(3):187-189,192.
編輯 王 敏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43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