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校友資源系統①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基于微信公眾平臺開發具有信息共享、資源互用、充分發揮校友作用的校友資源系統。該系統主要功能模塊有信息發布模塊、招聘求職模塊、產學研結合模塊、校友捐贈模塊。該系統能充分發揮校友資源的作用,解決很多校友與在校生之間、校友與在校教師之間、校友與貧困生之間以及校友與校友之間的實際問題。
[關 鍵 詞] 校友資源系統;微信公眾平臺;產教融合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4-0082-02
校友與母校有著特殊的情感聯系,是學校得天獨厚的寶貴資源,在學校發展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具體有以下幾點。
1.校友的優秀事跡為在校生樹立榜樣。他們的社會閱歷、創業歷程、人生體驗及為人處世之道等來自于現實生活,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說服力,很容易讓學生接受和信服,因此,校友優秀事跡就是在校生學習的極好教材,是高校思想教育的生動例子。
2.校友的企業資源為產學研開辟新的道路。很多校友本人就是某部門、某地區和某企業的負責人,他們一方面有著天然廣泛的聯系渠道,另一方面又了解學校的學科發展、師資隊伍現狀以及教師的科研成果。因此,校友在產學研方面可以起到重要的中介和橋梁作用。
3.校友的擇業經歷為在校生提供就業指導。校友人生之路的選擇、工作的經歷、奮斗的歷程等都是一部活的教材,對正確指導畢業生擇業、幫助畢業生克服就業誤區、樹立正確的就業觀起到很好的作用。邀請校友在如何撰寫簡歷、如何面試以及職業規劃等方面對畢業生進行相關指導,讓畢業生從容面對就業。
4.校友的財力物力為學校拓展辦學經費。有些優秀的校友在各自工作崗位上身居要職,并擁有廣泛的交際圈,通過合理有效的開發為學校拓寬辦學經費渠道。一些知名校友可以通過設立獎學金的方式獎勵品學兼優的學生,激勵他們更好地鉆研知識,也可以向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提供資助,以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學業。
校友資源在高校建設和發展中有以上諸多作用,因此,充分發揮校友資源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一、校友資源開發現狀分析
目前校友資源開發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一)通過電話、郵件、傳真、信件、即時通訊工具聯絡
這些傳統通訊方式一般只會出現在重要的節慶日,例如,在校慶前集中聯絡校友。這些傳統通訊方式效率低,還經常碰到聯系方式已變動聯系不上的尷尬局面。
(二)創辦校友刊物
目前,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校友工作分會共有238個會員單位,他們各自擁有一份自己的校友刊物或雜志,而且基本上都能周期性刊出。但是刊物和雜志時效性差,并且只能單向傳達信息,缺乏互動。
(三)搭建校友網站
借助網絡信息技術平臺,很多學校都搭建了自己的校友網站,通過調研幾家“985”高校的校友網站,歸納總結出這些網站的幾大功能:(1)發布校園信息;(2)發布校友活動信息;(3)校友交流論壇。這幾大功能的主要作用是信息傳達和交流校友間的感情。通過瀏覽網站不難發現這些校友網站都存在用戶活躍度低下、信息滯后等問題。
(四)創建微信公眾平臺
由于微信公眾號具有傳播效率高、傳播形式多樣、互動便利等優點,因此在微信公眾號上開發學校校友平臺顯得尤為重要。筆者同樣調研了幾家“985”高校的校友微信公眾平臺,發現功能上大同小異,和學校校友網站的功能類似,相當于校友網站的微平臺,仍然未充分發揮校友資源的作用。
根據現狀分析,不難發現微信公眾平臺相較于其他媒介具有傳播效率高、傳播形式多樣、互動便利等優點,無疑是校友資源開發的最佳載體。
二、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校友資源系統
本文基于微信公眾平臺開發具有信息共享、資源互用、充分發揮校友作用的綜合性校友資源系統。
(一)功能模塊分析
該系統主要有以下四大功能模塊:
功能模塊一:信息發布模塊
該功能模塊主要發布學校動態信息、校友動態信息、校友活動信息、優秀校友事跡等,以信息推送的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發布信息。只要關注校友資源系統公眾號的用戶都能接收到這些信息。發布學校動態信息可以讓校友時時了解學校的最新發展情況。發布校友動態信息一方面可以讓校方獲知校友的發展情況,另一方面也可以讓校友之間建立聯系。發布優秀校友事跡目的是為了給在校生樹立先進的典范和學習的楷模。
功能模塊二:招聘求職模塊
該功能模塊主要有三個子模塊:
第一個子模塊由校友發布招聘信息。招聘信息中應包括公司介紹、職位要求、招聘崗位類型(兼職崗位/全職崗位)、招聘人數、招聘時間、聯系方式等。該子模塊還支持關鍵字搜索、在線投遞簡歷等功能。在企業工作了多年的校友已經扎穩腳跟,并在很多重要的崗位上擔任要職,這時就會出現要招新人,他們很需要有這樣一個平臺來獲取優秀的新人資源。該子模塊就為校友提供了這樣一條獲取人力資源的途徑。校友對學校有著濃厚的感情,并且對學校的專業設置、人才培養等方面比較了解,因此更愿意招募母校的學生。
第二個子模塊為發布求職信息。求職信息中應包括學生的基本信息、所讀的專業、個人技能情況、所能勝任的工作、求職的崗位要求、聯系方式等。該子模塊支持關鍵字搜索功能。大三即將畢業的學生希望能找到一份心儀的工作,大一、大二尚在學校讀書的學生希望能利用課余時間找一個鍛煉自己、體驗社會、自食其力的機會,該子模塊就為在校學生提供了這樣一個的平臺。 第三個子模塊為職場經驗交流模塊。在該交流模塊中,在校生可以向意向單位工作的校友咨詢一些單位的基本情況。因為校友本身就在該單位工作,所以對該單位的情況了如指掌,能解答很多在校生的疑惑。這時的校友更像大哥哥、大姐姐幫助弟弟妹妹,是真心誠意的,是坦誠相待的。因此校友會竭盡所能地幫助學弟學妹。另外,校友可以專門針對本單位的用人要求對大學生如何撰寫簡歷、如何應對面試以及職業規劃等方面進行相關指導。有些校友可能是人力資源部門經理,在這方面有優先發言權和指導權,他們的幫助讓在校生更加從容地應對面試。該子模塊支持上傳個人簡歷,便于用人單位直接在系統上挑選人才。
功能模塊三:產學研結合模塊
該功能模塊旨在促進產學研深度結合、校企資源互補,共同實現創新創業。該功能模塊主要有兩個子模塊:
第一個子模塊由校友發布企業技術服務需求。技術服務需求中應包括企業介紹、產品概要、技術難點、合作教師的能力要求、聯系方式等。該子模塊支持關鍵字搜索功能。企業在產品研發過程中會遇到瓶頸,僅靠內部的力量是解決不了的,這時企業就希望能在外部尋求到幫助。學校的老教授都在自己研究的領域有所建樹,或許能幫助到企業。該子模塊就提供了這樣一條途徑,讓企業能找到專家幫助到它。
第二個子模塊由教師發布創新成果產業化需求。創新成果產業化需求中應包括創新成果介紹、市場分析、合作企業的能力要求、聯系方式等。該子模塊支持關鍵字搜索功能。學校的教師很希望能將自己在實驗室得出的科研成果推廣到社會,服務大眾,但是苦于找不到可以量化生產的基地。企業具備生產的條件,但是苦于沒有迎合市場的新產品。該子模塊就提供了這樣一種方式,讓老師的科研成果產業化。
功能模塊四:校友捐贈模塊
該功能模塊主要有兩個子模塊:
第一個子模塊發布校友向母校捐贈的信息。捐贈信息應包括捐贈人姓名、捐贈人單位、捐贈時間、捐贈明細等。校友在社會上工作了多年,積累了一定的財富,希望反哺培養他的學校。該模塊一方面滿足校友的自我價值實現,另一方面為其他校友樹立榜樣,形成自發自主捐獻的良性循環。
第二個子模塊發布校內特困生信息,校友可以以結對子形式捐助特困生,從經濟上、精神上幫助特困生。為了保護特困生的個人隱私,發布的特困生信息應將真實姓名隱去,只發布特困生編號。校友通過一己之力從物資上、經濟上、精神上幫助貧困生,實現自我的高境界追求。貧困生接受了校友的幫助,感恩于心,等工作幾年以后有能力了,相信他也會以同樣的方式去幫助他人。
以上就是該系統的四大模塊,系統的總體結構圖如下:
(二)角色權限分析
本系統共有五種用戶角色,分別是在校生角色、校友角色、在校教師角色、游客角色、管理者角色。
這五大用戶角色的權限設置分別是:
在校生角色可以訪問招聘求職模塊、瀏覽校友捐贈信息和接收平臺的信息發布。
校友角色可以訪問招聘求職模塊、校友捐贈模塊、產學研結合模塊和接收平臺的信息發布。
在校教師角色可以訪問招聘求職模塊、校友捐贈模塊、產學研結合模塊和接收平臺的信息發布。
游客角色只能接收平臺的信息發布。如果要使用其他功能模塊,必須進行用戶注冊,并由后臺驗證其信息是否正確,正確后才能正常使用系統其他功能。
管理者角色可以訪問四大模塊,并有權維護系統數據,對系統數據有讀寫權限。
總之,該系統的創新點在于:
1.該系統建立了校友與在校教師資源對接平臺,加強了校企合作,促進了產學研結合,搭建了創新創業生態系統。
2.該系統建立了校友與在校生的交流平臺,為在校生樹立了正確的擇業觀、人生觀、事業觀、價值觀。
3.該系統建立了校友就業指導平臺,專門指導在校生應對職場的技能、面試的技巧、簡歷的撰寫等方面內容。
4.該系統建立了校友扶貧平臺,實現校友與貧困生一對一的精準扶貧。
該校友資源系統是完全的原創系統,它與其他校友系統相比,更具有實用性和互動性,能通過該系統將校友資源發揮到最大的作用。它建立了校友與在校生的聯系,建立了校友與在校老師的聯系,建立了校友與在校貧困生的聯系,也建立了校友與學校的緊密聯系。
參考文獻:
[1]謝曉青.高校校友資源開發與運用研究[J].高教探索,2010(2).
[2]張意忠.論高校校友資源開發與運用[J].教育學術月刊,2009(12).
[3]姜全紅.關于高校校友資源開發的思考[J].江蘇高教,2006(5).
[4]吳勇.校友資源在大學生就業中的合理開發[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3).
[5]周建濤.試論校友資源在高校發展中的作用[J].教育探索,2010(12).
[6]王晴旭,吳倩虹,林旭晨,等.校友資源利用的新模式:基于WEB的校友求職互動平臺構建[J].管理觀察,2013(15).
編輯 王 敏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50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