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中等職業學校無機化學教學改革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針對影響無機化學教學效果的主要因素,提出相應改進措施即合理安排教學內容與要求、教學方式多樣化——注重互動式教學方法和構建合理的評價方式,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強師生間的互動,培養學生手腦并用能力,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關    鍵   詞]  中等職業學校;無機化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4-0186-02
   在中等職業學校石油化工類專業中,無機化學是研究無機物
  質組成、性質、結構和反應的科學,是新生入學后所學的第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它的知識結構和學習效果將直接影響后續專業課學習,甚至會影響學生就業前景。
   一、無機化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無機化學在石油化工類專業教學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存在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厭學情緒較重、課堂教學效果較差等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與目前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有關。
   (一)教學內容多、知識點分散
   無機化學包括化學基本量和化學計算、堿金屬和堿土金屬、鹵素、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律、分子結構、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電解質溶液、鋁、碳、硅、錫、鉛、電化學基礎、氮和磷、氧和硫、配位化合物以及過渡元素和實驗等內容。對化學基礎知識薄弱、沒有較好學習習慣、學習主動性較差的學生,學習難度較大,而且有些知識在學生日后的工作中實用性不強。結合專業實際,精簡教學內容,加強內容的基礎性,注重知識的應用性是無機化學教學改革的重點。
   (二)教學方法單一
   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依據,以課堂講授為主要方式向學生灌輸基礎知識和基本計算方法,較少關注學生掌握知
  識的情況,即使用多媒體課件,也僅是用來代替黑板,以文字、刻板的畫面為主的幻燈片,讓學生倍感乏味。這種教學方式師生互動性不強、學生參與度不高,缺乏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調動,不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評價方式簡單
   目前以期末考試為主的評價方式很容易導致學生平時不注意學習,為應付考試死記硬背,不利于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
   因此,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充分發揮無機化學在培養學生能力方面的作用,結合教學實際,我們對該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評價方式進行了探究。
   二、無機化學教學改革的對策
   (一)合理安排教學內容與要求
   近幾年我所在學校無機化學教學的學時數為90,在較少學時內,要想把無機化學知識和實驗系統地傳授給學生,就必須對內容進行改革。
   1.教學內容與課程目標相結合
   根據中等職業學校無機化學突出“基礎性、應用性”的要求,以“必須、夠用”為選擇標準,對知識進行整合。對元素部分,非金屬重點介紹鹵素、氧、硫、氮及其化合物,金屬著重介紹鈉、鎂、鋁、鐵及其化合物。原理部分的講解應注重理論與應用并舉,加深學生對知識應用的理解,要適當降低教學要求。另外,在教學內容排序上既要遵循由易到難,也要結合新生學習基礎適當調整
  為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重要的非金屬元素、重要的金屬元素、物質的量、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電解質溶液、氧化還原反應和電化學基礎和配位化合物簡介等,化學實驗融入相應章節中。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避免學生因畏難而失去對化學的學習興趣,甚至失去學好課程的信心。
   2.教學內容與專業教學相結合
   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教師在授課時,在教學內容基本相同的前提下,對不同的專業,應結合專業教學實際需求,調整自己的授課內容。對工業分析與檢驗專業的學生,教師要在電解質溶液這一章的后面穿插緩沖溶液的知識,介紹緩沖溶液的組成、緩沖作用的原理、緩沖溶液pH計算的方法,依據被測溶液的pH要求選擇合適的緩沖對;在學習配合物應用時,常用生成配合物來消除分析實驗中雜質離子的干擾,例如比色法測定Co2+時,通常會加入F-作掩蔽劑,使Fe3+生成無色的穩定配離子[FeF6]3-,以消除對Co2+測定的干擾。這樣學生在學習無機化學的同時,就能對專業知識有所接觸和了解,還能加深對無機化學原理的理解,使該課程充分發揮基礎課的作用。
   3.教學內容與課外知識相結合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相應地引入一些重要化學介紹,這既有利于避免教學內容的枯燥乏味、空洞抽象,也有利于拓寬學生知識面,同時還能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結合教學內容適時介紹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發現化學元素周期律、用電解法發現元
  素最多的英國化學家戴維、“配位化學之父”瑞士的化學家維爾
  納和為了研究炸藥而獻身的瑞典科學家諾貝爾。每一項重大發現都體現科學家不畏艱難、勇攀高峰的精神,使學生了解化學家為了認識新事物并掌握原理和本質做出的巨大貢獻,向化學家
  學習研究問題的思路與方法。另外,化學的實用性是化學的最大魅力所在,教師可以將日常生活中與人息息相關的一些無機化
  學知識融入教學中,如陶瓷、酸雨、手機上用的鋰電池、感光材料等。
   (二)教學方式多樣化——注重互動式教學方法
   中職學校旨在培養生產、服務一線工作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使其具有較強的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邮浇虒W方法順應了時代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學生主動參與,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力爭做到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從而產生教學共鳴,增強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法。因此,在無機化學教學過程中進行有益嘗試。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欲望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真實、直觀的化學現象,使抽象內容具體化,讓化學原理形象化,幫助學生從化學現象中獲得化學知識,形成化學概念,鞏固學習成果。例如,在濃度對化學平衡影響的教學中,將教師的演示實驗轉變成學生每2人
  的分組實驗,第一步向某潔凈的小燒杯中,先加入10mL蒸餾水,再加人15滴0.005mol/LFeCl3溶液和15滴0.01mol/LKSCN溶液振蕩溶液呈紅色,教師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寫在黑板上。第二步將該溶液等分于三支試管中。向1號試管中滴入少量FeCl3溶液、向3號試管中滴入少量KCl溶液,2號試管里溶液留做比較。提醒學生注意:(1)仔細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2)與2號試管相比,溶液顏色加深說明化學反應向哪個方向進行;(3)與2號試管相比,溶液顏色變淺說明化學反應向哪個方向進行。通過學生間、小組間的討論,將得出的結論寫在卡片內貼在黑板上,然后教師因勢利導得出結論,學生通過動腦、動手、互相交流所得到知識印象深、記得牢。
   2.運用信息技術,掌握實驗技能
   微課,可以重復播放或暫停,學生可以有目的地針對自己不熟悉的環節和步驟進行反復學習。無機化學課程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物質量濃度溶液的配制,該實驗步驟多,學生閱讀起來生澀困難,對某些操作存在疑問。為解決此問題,在課前將該實驗的微課上傳到藍墨云班課中,請學生觀看視頻后回答以下問題:(1)若用托盤天平稱量NaOH固體,應如何稱量?(2)如何將小燒杯中的溶液轉移到容量瓶中?(3)溶液定容時如何做到“三點一線”?實驗課上,教師根據學生在藍墨云班課上的留言,有針對性地示范、講解和答疑,讓學生有更多時間進行實驗操作,提高實驗教學效果。
   3.搭建展示平臺,共享學習成果
   結合學生的學習基礎,選擇適當的內容讓學生走上講臺和學生分享學習所得,是引導學生自主構建知識、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好方法。選題應來源于與無機化學相關的問題,如硬水對日常生活、生產的影響、硬水軟化的方法、泡沫滅火器的工作原理及滅火對象、微量元素鐵對人體的影響、電池種類與廢電池對環境的危害等,還包括實驗操作題目。實施流程為自選任務、組建小組、分組準備、課堂匯報、教師點評。每個小組要指派一名學生走上講臺,用幻燈片、小實驗或演講的方式進行匯報。小組中有的學生上網查資料、有的翻閱教科書都想為本組爭光,教師也盡量幫助他們實現這個愿望,每組匯報都有亮點,很好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該方式充分地體現了教學過程的主體性、合作性和互動性特點,不僅鞏固了學生所學知識,更重要的是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機會,增強了他們的人生自信。
   (三)構建合理的評價方式
   合理評價方式可以對學生學習情況和能力給出客觀評價,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因此,應根據不同教學內容和目標,制定相應考核方式,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核,讓他們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有效地促進學習任務完成。對以下情況比如需要學生預習的內容,教師可通過藍墨云班課了解學生完成的情況;按照學生完成作業、課堂上的師生互動、PPT學習匯報情況;根據學生實驗操作的規范性及報告書寫情況,教師應酌情給分,計入學期總評。有些基礎知識確實需要筆試考核,應側重對學生運用知識能力的考查,盡量避免死記硬背。
   三、結語
   通過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我們明顯感覺到,與過去相比,課堂教學氣氛活躍,學生參與程度高,師生互動效果好,學生學習興趣和能力得到了較大提高,我校學生連續幾年參加全國技能
  大賽均取得較好成績。然而,這項工作還需不斷探索、不斷完善。我們相信,只要無機化學教學改革緊緊圍繞中職教育培養目標,不忘初心、與時俱進,就一定能培養出更多滿足社會需求和企業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王寶仁.無機化學[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8.
   [2]王燕,朱燕舞,翟林峰,等.無機化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J].化工高等教育,2010(3):97-101.
   [3]秦川.無機化學[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6.
   [4]楊靜,包建春,唐亞文,等.研究性學習在無機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大學化學,2016,31(12):9-12.
   [5]任文山,陳輝國,王強.中級無機化學教學改革思考[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9(3):193-196.
  編輯 李 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507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