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中等職業學校電子電器專業課程設置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本文根據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國發〔2019〕4號和國家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等文件關于辦好特殊教育,推進特殊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結合安徽省相關文件中關于大力推進殘疾人中高職教育課程體系改革,促進殘疾人中高職教育的銜接和發展的要求和該省特殊教育發展實際情況,以殘疾人中等職業學校電子電器專業為例,對該專業的課程設
置現狀進行了調查分析,對該專業課程改革提出了一定的見解。
【關鍵詞】殘疾人;課程設置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036-01
一、問題的提出
改革開放以來,職業教育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職業教育在教育改革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中正處于更加突出的位置。國家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中也提出了到2020年,各級各類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建成特殊教育學校國家課程教材體系的總目標。明確了加快發展以職業教育為主的殘疾人高中階段教育,穩步發展殘疾人高等教育,加強特殊教育學校教材和教學資源建設,推進課程教學改革的要求。
二、研究過程分析
結合殘疾人中等職業教育現狀,安徽省也出臺了《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安徽省“十三五”加快殘疾人小康進程規劃綱要的通知》(皖政〔2016〕111號)等省級文件,要求加快建設安徽省特殊教育高等職業院校,持續推進殘疾人教育改革發展,增強特殊教育教科研能力,教材和教學資源建設,大力推進殘疾人中高職教育課程體系改革,促進殘疾人中高職教育的銜接和發展。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安徽省特殊教育中專學校電子電器專業課程設置為例,對殘疾人中等職業學校電子電器專業進行課程體系改革,促進殘疾人中高職教育中課程的銜接進行探究。
本文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殘疾人中等職業學校電子電器專業課程設置等問題進行了調查分析。通過對問卷調查結果進行分析,我們發現電子電器專業課程設置較為合理,調查結果符合問卷調查結果的正態分布規律。
1.對于該專業所開設的專業基礎課方面。
對于學校電子電器專業開設的專業基礎課課程,學生們對于《電工技術基礎》、《常用電子元器件及檢測》等課程,滿意的學生比例為64%;對于《模擬電子技術基礎》和《數字電子基礎》等課程,滿意的殘疾學生比例為80%。
對于專業基礎課程開設的問卷調查結果比較合理和正常,殘疾學生剛進入中專學校,學生上面臨著從以前初中階段僅僅學習文化課程到新增加專業基礎課程的轉變,這個轉變不僅僅是課程數量的增多,還有知識類型、學習方法等方面的轉變,學生的學習興趣較為濃厚,學習積極性也較高,對于課程開設滿意的學生比例較高。
2.對于該專業所開設的專業核心課程,表現在三個專業方向課程方面。
一是對于該專業所開設的家電維修及售后方向課程,學生們對所開設的《小家電原理與維修》、《制冷與空調設備原理及維修》等課程的滿意比例達到了64%。
對于學校所開設的家電維修及售后方向專業課程,像電冰箱、空調等家電形體較大,維修時甚至需要多人配合才能完成,加上殘疾學生手及手指動作的不協調,力量不足,有些學生下肢不便于下蹲等原因,造成了殘疾學生學習中存在著很大的困難,想要學的好就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這導致了殘疾學生對于課程的開設滿意的學生比例較大。
二是對于該專業手機維修方向開設的《手機原理與維修》等課程,學生滿意的比例為60%,相比較而言,對于這些課程非常滿意的學生比例達到了12%。
對于該專業手機維修方向開設的課程,因手機使用已經非常普遍,手機已經走進了殘疾學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所以學生對于手機維修技能的學生興趣非常濃厚,學習積極性非常高,愿意動手實訓操作練習。但是,手機維修課程對于電路工作原理的理解和分析的要求較其他課程高,同時手機維修技能學習中對于手指動作的精細化,協調性要求更好,這也導致了部分手指殘疾的腦癱學生學習起來有較大困難。
三是對于該專業電子裝配與檢修方向所開設的《電子整機裝配工藝與技能》、《Protel》等課程,滿意的學生比例為40%,非常滿意的學生比例為48%。
該專業方向設置的課程因對殘疾學生專業理論基礎、電路圖的看圖、識圖能力等要求較高,同時課程內容較為抽象,導致了滿意學生比例不高。
三、設置策略分析
針對以上調查結果,殘疾人中等職業學校電子電器專業課程設置應結合殘疾學生身體和學習特點,進一步調整、優化電子電器專業課程設置,使課程設置更加合理、有效。
1.以智能型、便攜性小型家電為主的課程設置策略。
應以智能手機、果汁機等智能型、便攜性小型家電為主進行課程設置優化,減少大型家電維修類的實訓課程比例。對于小型家電維修類的課程,除了手機維修課程之外,應增設一些諸如果汁機等小型家電維修類的課程,便于殘疾學生能夠較為獨立第進行實訓練習和技能的學習。另結合時代潮流和手機功能更加豐富,建議增開一些關于手機美容美飾方面的課程,為學生以后的自主創業打下一定的基礎。
2.以大賽促進課程設置改革策略。
要結合省市中職學校職業技能競賽等相關比賽項目,實現課程設置和技能競賽無縫對接,既考慮到殘疾學生學習基礎、身體情況等因素,又從培養他們參賽獲獎的角度出發,培養學生敢于拼搏、展現自我、實現自我的責任、擔當意識。通過比賽開拓自己的眼界、樹立自己的目標,增強自己的競爭力和自信心。
3.以殘疾學生肢體動作訓練為目標課程設置策略。
電子電器專業課程設置要結合殘疾學生肢體殘疾的實際情況,加大專業技能課程的課時量,增加實習實訓時間和內容,有針對性地對殘疾學生的手指動作進行訓練,增加他們動作的平衡性、協調性、穩定性、精確性和有效性,按照實習教室即車間,技能操作即加工產品的標準來進行課程設置,為他們以后的就業打下基礎。
殘疾人職業教育事業永遠在路上,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堅守、堅持,全力、細心、細致地推進課程改革,加強殘疾人中高職銜接課程設置研討,做好教育教學等各方面工作,促進殘疾學生的成長、成就、成功。
安徽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立項課題:《殘疾人中高職教育課程體系銜接研究―—以省特教中專學校3+2電子電器專業為例》,課題編號:jk1800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17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