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衛22塊綜合治理方案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衛22塊1982年投入開發,到2017年12月,油藏整體已進入特高含水、特高采出期。出現井況變差、水驅流線方向與剩余油分布適應性變差等問題。為進一步提高采收率,開展了綜合治理方案研究。通過精細地層對比和高精度三維地震精細解釋,進一步對儲層、構造再認識,搞清了下步潛力分布,科學調整流場,開發效果得到明顯改善.
  【關鍵詞】特高含水期;剩余油;流線;流場;挖潛調整
  1  研究背景
  衛22塊位于衛城構造北端,區域構造屬東濮凹陷中央隆起帶北部,是一個常溫常壓、低滲透、復雜斷塊油藏。含油層位沙三中6-7砂組和沙三下1-10砂組,含油面積3.6Km2,石油地質儲量496.87×104t。1982年投入正式開發,經歷了產能建設階段、注采完善高產穩產階段、滾動增儲,注采調整上產穩產階段、綜合治理穩產階段、井況影響產量遞減階段五個開發階段。到2017年12月,綜合含水94.05%,采出程度51.40%,油藏整體已進入特高含水、特高采出期。出現井況變差、水驅流線方向與剩余油分布適應性變差等問題。為進一步提高采收率,保持區塊高效開發,2018年初開展了綜合治理方案研究。
  2  研究內容
  針對油藏開發中出現的井況變差、水驅流線方向與剩余油分布適應性變差等問題,主要開展了以下幾項研究:
  2.1  沉積微相研究:以前沉積微相研究只是分析到小層,本次沉積微相研究細化到單砂體。在高分辨率層序地層學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巖心觀察和描述,結合大量的測井、錄井、分析化驗等資料,在單井相分析、連井對比相分析的基礎上,結合砂體平面分布特征對衛22塊的沉積相分布特征進行了綜合表征,建立了研究區沙三下亞段的水進型三角洲沉積模型。
  2.2  微構造解釋研究:衛22塊已進入開發中后期,井網密,井點多,具備了精細研究油層構造細微變化的有利條件。采用以穩定的泥巖為劃分標志層,以小層為劃分單元,逐層分析,逐段對比,并進一步細化了作圖單元,利用測井資料,錄取了各小層的井深數據,對每口井的補心高度、海拔高度及井斜進行了校正,最終以10米等高線間距繪制了衛22區塊10個砂組的頂面構造圖。加深認識地下油水運動規律及開發中后期的油水分布情況。
  2.3  剩余油精細研究:在沉積微相研究、微構造研究的基礎上開展剩余油分布及定量描述研究,得出:油藏的可動油高值區域一般存在于砂巖尖滅區、井況損壞區和構造周邊富油區,并大多呈分散狀、片狀、連續狀分布。計算求取了不同控制類型控制可動油儲量、不同含水級別下油層控制可動油儲量、不同沉積微相類型下油層制可動油儲量。
  2.4  調流場技術研究:依據剩余油精細研究結果,按照剩余可動油分布模式采取不同的流場調整方式,通過新建流線、恢復流場、控制主流線區、加強非主流線區,充分發揮各類儲層潛力,實現層間最大動用。
  2.5  綜合治理方案研究:針對目前開發存在的問題,理清了下步綜合治理思路。在精細研究的基礎上,恢復、完善局部注采井網,合理優化注采層段,精細注采調配,不斷提高水驅效率。制定了具體對策,部署下步綜合治理工作量23井次,結合沉積微相及剩余油研究部署調流場78井次。實現進一步提高采收率,保持區塊高效開發的目的。
  3  現場應用情況
  共實施油井措施8井次,水井實施7井次,合計15井次。精細水井調配68井次,油水井措施見效累增油2586t,增加水驅控制儲量12.6×104t,增加水驅動用儲量8.5×104t??刹蓛α吭黾?.49×104t,采收率提高0.9%;自然遞減從2017年的11.41%下降到2018年的-3.59%,下降15.0個百分點;綜合遞減從2017年的10.78%下降到2018年的-6.33%,下降17.11個百分點。
  3.1  通過部署調整井、大修井恢復完善注采井網
  在構造、儲層精細研究的基礎上,實施方案調整井2口(衛22-101、衛22-102),大修井2口,提高了儲量動用。增加水驅控制儲量12.6×104t,增加水驅動用儲量8.5×104t,增加可采儲量4.49×104t,措施后年增油886.5t。如:衛22-101井鉆遇油層20m/7n,低產油層10.7m/7n,油水同層10.2m/5n。2018年6月2日投產沙三下1-2,油、干層19米/11層,初期自噴,日產油14.3t,含水20%。
  3.2  水井重組細分等手段優化注水井段,油井見效提液、補孔不斷提高分層動用
  開展差異性挖潛,水井重組細分、欠注層增注及油井見效提液等,提高優勢層段水驅動用。共實施油水井措施工作量11口,其中油井4口,水井7口,措施后累增油747.7t。針對潛力欠注井,通過酸化強化注水,補充地層能量。如衛22-30井對應2口油井,由于注水壓力高,注水困難,為了改善注水狀況,對該井進行分層酸化,加強沙三下4-6注水,措施后注水壓力下降15Mpa,增注30m3;在單砂體精細刻畫、精細剩余油研究的基礎上,水井衛22-51填砂強水淹層系沙三下2-4,補孔沙三下1,挖潛同相帶近斷層剩余油。
  3.3  精細注采調配,不斷開展流線流場調整,提高水驅油效率。
  衛22塊儲層非均質性較強,原有的流場與剩余油分布適應性逐步變差,剩余油富集區流場缺失及弱勢流場見效差,而優勢流場區低效循環,驅油效率低,針對這些問題,開展變流線、調流場。通過日常動態調配以及優選井組實施變強度注水改變流線,共實施調水68井次,其中8井組見效顯著,年累增油1175.3t,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4  開發效果評價
  4.1  增加水驅控制儲量12.6×104t,增加水驅動用儲量8.5×104t。可采儲量增加4.49×104t,采收率提高0.9%。
  4.2  在采出程度高達50.58%的情況下,采油速度保持在0.54%以上,剩余可采速度14.2%以上,繼續保持高速開發。
  4.3  年累措施及見效增油2586t。
  4.4  自然遞減下降15.0個百分點;綜合遞減下降17.11個百分點。
  5  結論與認識
  5.1  探索出了一套適合低滲特高含水期區塊綜合治理調整技術,對同類油藏具有較強的參考和借鑒作用。
  5.2  不斷開展剩余油分布規律研究,認清區塊剩余油分布狀況是改善開發效果的關鍵。
  5.3  認清平面及層間矛盾,開展調流場,重分細分層系,均衡驅替,是低滲透油藏開發后期保持高效開發的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1] 王忠和等.優勢流場研究.2015年;
  [2] 胡望水等.衛22塊單砂體精細刻畫及水驅潛力研究.2015年.
 ?。ㄗ髡邌挝唬褐性吞锓止疚男l采油廠)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536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