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英國海洋小說中的冒險精神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作為大英帝國意識形態的有力載體,19世紀的英國海洋小說給予世界重要影響。本文以《金銀島》《珊瑚島》和《勇敢的船長》等小說為例,在細讀文本的基礎上,運用文化分析的方法,結合具體社會歷史背景,從偶像崇拜和武力崇拜這兩方面探討大英帝國冒險精神的形成機制以及它是如何通過小說文本而得以張揚,并以有形或無形的形式滲透到殖民地文化思想之中的。
關鍵詞:海洋小說 冒險精神 偶像崇拜 武力崇拜
英國在1588年海戰中一舉戰勝西班牙無敵艦隊,之后登上“海上霸主”地位。到了19世紀,英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國家,統治著世界約四分之一的領土和人口。為了鞏固其在全球范圍內建立起來的殖民系統,英國不僅向殖民地輸出大量資本,還對殖民地進行文化控制,而文化控制的關鍵在于在殖民地進行意識形態的傳播?!白鳛橐庾R形態的傳播手段,英國小說給予整個世界不斷的影響?!边@期間涌現了大量的海洋小說,這些小說帶有鮮明的帝國殖民色彩,滲透著明顯的帝國意識,建構著特殊的帝國殖民話語,它們“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帝國主義事業的一部分,它們起到了宣傳、強化帝國主義的目的”。美國當代文化批評理論家愛德華.W.薩義德(EdwardW.Said.1994)在其著作《文化與帝國主義》(Culture and Imperialism)中揭示了文本創作、文化構建與帝國意識之間的“共謀”現象。本文以《金銀島》(The Treasure Island)、《珊瑚島》(The Coral lsland)和《勇敢的船長》(CaptainsCourageous)等海洋小說為例,從偶像崇拜和武力崇拜這兩方面探討大英帝國冒險精神的形成機制以及它是如何通過小說文本而得以張揚,并以有形或無形的形式滲透到殖民地文化思想之中的。
一、冒險精神的形成機制
(一)偶像崇拜
皇家海盜和皇家海軍在英國殖民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和作用,它們共同為帝國主義事業服務,并做出了重要而獨特的貢獻。無論是在現實還是在小說中,二者都代表著一種特權身份。此外,他們身上具有顯著的冒險精神,是許多英國民眾心中的偶像。
海盜群體對帝國的發展具有促動性。17世紀末至18世紀初這段時期被歷史學家稱為海盜的“黃金時期”。英國之所以能夠在1588年海戰中戰勝西班牙無敵艦隊,靠的就是這些勇猛強悍的海盜;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海盜的船只以“武裝民船”的名義對敵對國船只進行海上掠奪,為英國積累了大量的資本,英國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在此后的殖民擴張歷史中,海盜們又書寫了新的篇章。英國歷史上比較著名的海盜有亨利·詹寧斯( HenrvJennings)、弗朗西斯·德雷克(Francis Drake)、愛德華·蒂奇(Edward Thatch)以及巴沙洛繆·羅伯茨(BartholomewRoberts)等。這些被授予“私掠許可證”并成功為英國劫掠財富的海盜不僅會得到伊麗莎白女王的獎賞,還會受到許多英國民眾的尊敬和愛戴。在民眾心中,他們簡直就是民族英雄一般的存在。《金銀島》就是在這樣的社會歷史背景下創作的一部海盜文學作品。小說中涌現了大量的海盜:弗林特、西爾弗、黑狗、皮尤……除了弗林特屬于虛構之外,其他海盜均是“黃金時期”著名的海盜。弗林特是海盜船長,也是小說中最先出場的海盜。在他心中,船長代表著很高的榮譽,因此他剛入住吉姆家的旅館就讓大家稱呼他為船長,并且總是不知疲倦地向大家吹噓自己過去在海上的豐功偉績??上攵1I在當時的英國社會具有很高的地位,海盜船長作為海盜中的領袖,其地位更是不言而喻?!渡汉鲘u》中的拉爾夫不甘心只在沿海做貿易,他立志成為偉大的船長?!队赂业拇L》中的船長也代表一種高度的權威,凡挑戰船長權威的人必受懲罰。此外,在《金銀島》中,皮尤是個瞎子,西爾弗是個瘸子。為了騙取吉姆、利夫西、特里勞尼等人的信任,皮尤自稱是“在義不容辭地保衛自己的祖國時失去了雙眼寶貴的視力”,而西爾弗則自稱是“在不朽的霍克手下,為祖國效力時丟失那條腿的”。這聽起來非常高尚、偉大。顯然,他倆善于揣摩他人的心理,也因此成功蒙混上船。“所有水手都敬重他,甚至服從他。他跟每個人談話各有一套辦法,甚至為每個人都特意做點什么。”利夫西說:“高個兒約翰非常稱我的心。”
“同時,海盜活動也促進了英國海軍力量的增長,間接刺激了英國的殖民擴張。”在《金銀島》中,吉爾的父親將自己開設的旅館命名為“本鮑將軍”。本鮑將軍是18世紀末英國著名的海軍,吉爾的父親對他尤為崇敬,因此用他的名字和頭銜為自己的旅館命名。本鮑將軍的原型是赫赫有名的威爾遜將軍。在1798年的尼羅河戰役中,威爾遜將軍率領的英軍艦隊殲滅了拿破侖率領的地中海法軍艦隊,也因此成了維多利亞人心中最偉大的海上英雄。
英國政府冠以海盜和海軍“皇家”的美名,讓他們為自己創造財富,于是海盜和海軍就成了大英帝國的代言人。他們身上具有顯著的冒險精神,并且為帝國主義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許多民眾紛紛擁護和效仿,渴望成為像他們一樣的英雄。
(二)武力崇拜
維多利亞時代英國教育家托馬斯·阿諾德非常重視體育訓練在公學改革中的作用。通過體育運動,學生們獲得了許多優秀的品格,培養了男子漢氣概。許多教育家都認為正是體育運動維系著大英帝國的統治。然而,后人對于阿諾德的模仿可以說是過猶不及。過度重視體育訓練產生的結果是對武力的崇拜。作家們通過文本建構大英帝國的價值觀念,并為其背書。因此,這一時期的英國小說彌漫著一股“血腥味”。
《金銀島》成書時間為19世紀后半葉,書中展現了一陣陣伴隨著武力的腥風血雨。弗林特船長敲門的時候,是“用隨身攜帶著的推桿般的棍子使勁兒地敲門”的,可見他習慣了武力。西爾弗是個心狠手辣的角色,他和湯姆密謀殺死吉姆一幫人,說要“把他們像一群豬一樣地宰了”,還說要親手把特里勞尼的頭從身子上擰下來,之后又將湯姆、梅瑞殺害。在吉姆面前,西爾弗也逐漸露出了真面目:“我可以確信,他指望著攫取那筆財寶,在夜幕的掩護下找到并登上‘希斯潘紐拉號’,在這個島上把每個正直的人的喉管都割斷,像他當初打算的那樣,滿載著罪惡和財寶,揚帆而去?!贝_實,《金銀島》中的人物主要是依靠武力來解決問題的。 吉卜林號稱“帝國主義詩人”“帝國號手”,其作品無不包含濃厚的帝國主義思想,他非常熱衷于暴力性場景的描寫?!跋窬S多利亞時代的教育家們一樣,吉卜林一直相信拳頭和棍棒在青少年教育中的作用。”《勇敢的船長》中的主人公哈維接受的就是棍棒式的教導:一開始,他貶低、誣陷漁民,船長屈勞帕狠狠地給了哈維鼻子一拳;他工作的時候,屈勞帕的兒子丹拿著鞭子監督他。就連丹自己也說:“這滋味我經歷過。爸第一次把我打趴下就是上次——我第一次出海的時候,感覺到總是想吐.孤孤單單的。這我清楚?!痹诠靼羰浇虒У谋澈?,顯然是屈勞帕對武力的崇拜。過度重視體育訓練是武力崇拜的萌芽,它為帝國的殖民擴張蓄積了身體力量,與之相對應的是冒險精神。一個熱愛運動,并且凡事喜歡訴諸武力的人往往不安于現狀,他往往會通過冒險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一個熱衷于冒險的人則必須擁有一個強健的體魄。
二、冒險精神在文本中的體現
維多利亞時代涌現出了許多以冒險為主題的小說,它們為讀者提供了認知、探索新世界的途徑,其中包含了諸多英雄人物,而這些英雄人物的特點之一就是具備冒險精神。
《金銀島》中的每一個主要人物都具備冒險精神。弗林特船長剛出場時,“他那粘著柏油的鞭子,垂掛在穿著邋里邋遢的藍外套的肩上;他的雙手粗糙,布滿傷痕,上面有黑黑的破裂的指甲;那道馬刀傷疤劃過一邊的面頰,臟兮兮的,呈鉛白色”。這段入木三分的外貌描寫間接展示了弗林特船長在海上的冒險經歷,讀者能夠隱隱感受到他身上散發出的野性的力量。皮尤是瞎子,黑狗“左手缺兩個手指”,而西爾弗“左腿齊臀部被截掉了,左腋下拄著一根拐杖,使用起來出奇地靈活,駕著它像鳥兒那樣跳來跳去”,這些都是冒險精神在他們肉體上打下的烙印。對于講述自己的經歷,弗林特船長總是樂此不疲。這些經歷都是弗林特船長引以為傲的資本,而且他的故事再恐怖也抑制不了人們的好奇心。鄉村是一個封閉的小世界,弗林特船長的到來無疑增添了鄉民們的樂趣,滿足了他們對于外部世界的好奇心。與此同時,鄉民們內心深處的冒險情結也逐漸被喚醒。吉姆從弗林特船長的航海皮箱中獲得金銀島的藏寶圖后,興奮不已,“充滿了對航海的幻想和有關奇異的島嶼及冒險的最誘人的期待”,“一連幾個鐘頭對著那張地圖盤算著”,上面的所有細枝末節他都記得清清楚楚。讓吉姆如此心心念念的,絕不僅僅是遠方的那些寶藏,還有異域他鄉的冒險將帶給他的體驗。
在《珊瑚島》的開頭,拉爾夫說道:“周游世界,無論過去還是現在,一直都是我最喜歡的事情,它使我心中充滿歡樂,是我生命中的陽光?!奔词顾呀浡犝f了南海的珊瑚島上的人嗜血成性,但是他偏偏對珊瑚島最感興趣,也下定決心離開父母漫游南海。杰克說自己從小就非常喜歡讀游記,這表達了他對于冒險生活的向往。對冒險精神的追求必然要通過物質載體來實現。19世紀,英國人借助于工業革命的產物輪船,遠赴海外,追逐經濟利益、宣揚英國文明。像《金銀島》中的“希斯潘紐拉”、《珊瑚島》中的“箭號”和《勇敢的船長》中的“四海為家”等輪船都是保證主人公踏上異域他鄉之旅的外部條件,而這些都得益于工業文明的發展。工業文明的本質在于探索自然、改造自然,是冒險精神驅使下的產物。
三、結語
事實上,英國的冒險精神古已有之:從大航海時代開始,它就一直激勵著英國人民,推動著英國文明蓬勃發展。它已深深地熔鑄到了英國民族的血液之中,成了英國的民族精神,到了大英帝國鼎盛時期愈益彰顯,也成了19世紀的時代精神。這一時期的冒險精神主要源于偶像崇拜和武力崇拜,是大英帝國價值觀念的表征。冒險敘事的興起使得冒險精神通過文本而得以張揚,并以有形或無形的形式滲透到殖民地文化思想之中,而冒險敘事的背景往往離不開海洋。19世紀英國的海洋文學尤為繁榮,它們以海洋為創作背景或描寫對象,通過冒險敘事,對海外殖民地進行大膽想象,其中又以小說為最。英國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國,是海洋孕育了英國文明,孕育了英國的冒險精神,并且為英國開啟了駛向外部世界的通道?!?6世紀開始的海外殖民為文學提供了世界視野下的創作語境”,而“文學為殖民形象和理想的交流傳播創造或提供了渠道”。英國殖民者利用堅船利艦開疆拓土,構建了地理意義上的帝國,而作為文本的小說則參與了文化意義上的帝國構建。大英帝國不僅把其政治制度和經濟模式移植到了殖民地,還把其文化思想嵌入殖民地的意識形態之中。小說文本與帝國構建互映互動,資本輸出往往與文化滲透同行。從這個意義上講,文學作品并非只是向讀者提供消遣樂趣那么簡單。這在當下復雜多變的國際格局中,尤其值得我們關注與反思。圈
參考文獻:
[1]任淼,趙博.英國小說中的帝國意識與殖民話語建構[J].遼寧省交通高等??茖W校學報,2015(4).
[2]張劍.英國文學、殖民與話語體系[N].光明日報,2015-02-07( 012).
[3]愛德華.W.薩義德.文化與帝國主義[M].李琨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6.
[4]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金銀島[M].王理行譯.廣東:花城出版社,2015.
[5]詹才琴,朱賓忠.淺談《金銀島》對英國海盜形象的顛覆[J].湖北社會科學,2013( 12).
[6]陳兵.論吉卜林《勇敢的船長們》中的教育理念[J].外國文學評論,2009 (4).
[7]吉h林.勇敢的船長[M].夏云譯.蕪湖: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8]R.M.巴蘭坦.珊瑚島[M].沈憶文,沈憶輝譯.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有限公司,2012.
[9]李昌銀.霸權與顛覆——英國經典文學作品中的殖民話語研究[J]金田,2014( 26).
[10]董英.英國文學中的帝國敘事及其流變[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 (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63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