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字理提高低年級學生識字能力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識字是低年級學生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學生靠死記硬背學習往往很吃力。眾所周知,漢字的構造是有規律的,這種規律就是字理。通過字理的解析,學生能對漢字特有的音形義有邏輯上的理解。
關鍵詞:字理知識;低年級學生;識字能力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9)04B-0063-02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是閱讀與習作的基礎,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關鍵,也是學生閱讀能力提高的基礎,更是學生發展語文核心素養的關鍵。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漢字造字規律及其蘊含的文化備受重視。任何形式的學習,如果能幫助學生揭示內在規律,學生就能建構起自己的知識結構,學起來就容易得多。也就是說,在小學低年級,識字是首要任務,對于如何依據字理進行識字教學已成為專家學者與老師關注的重點。本文主要論述依據字理提高低年級小學生識字能力。
一、合理創造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識字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痹诮虒W中,如果教師能依據漢字的字理特點,創設一些符合低年級學生身心特點的情境,就能使學生由“被動識字”到“喜歡認字識字”再到“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進而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學生一旦對識字產生濃厚興趣,就會全身心投入,樂此不疲。在識字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依據漢字的字理特征,為學生創設多種活動形式,從而調動學生學習漢字的積極性。
(一)猜字謎
猜字謎是低年級學生非常喜歡的一種游戲形式。在教學活動中可以根據漢字的特點,編一些有趣謎語激發學生認字的興趣。比如,教“補”字,根據字的特點,設計“蘿卜穿衣”字謎,讓學生打一個字。再如,巧奪天工——打一字(人),兩個小孩在土堆上背靠背——打一字(坐)……以字謎、順口溜等學生喜歡的形式,出題引導學生識字,增添學習的趣味性,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ǘ┚巸焊?
兒歌韻律感強,朗朗上口,是學生喜歡的音樂形式。在日常教學中如果能根據漢字的特點編一些通俗易懂的兒歌,學生不僅能輕松記住漢字,甚至會終身不忘。如教學“碧”這個字,根據漢字的構造,編成“王大姐,白大姐,一起坐在石頭上,看著碧藍的天”。這樣的兒歌不但解析了“碧”這個字的構成,還解釋“碧”可以表示顏色的意思,學生易學易記,還妙趣橫生。
?。ㄈ┲v故事
故事是兒童學習漢字的一種有效方式。在教學中如果合理引入有關漢字文化的故事,往往能激發學生識字興趣。在教學生字“家”時,我在“家”字下面貼上一張小豬的圖片,有的學生提問豬和“家”字有關系嗎。順著學生心中的疑問,我在小豬圖片下面寫上“豕”字,標上拼音并解釋“豕”字意思:在古代把豬叫做“豕”。遠古人們主要靠捕魚和打獵生活,經常捉到豬,那時的豬都是野生的,后來隨著人們的打獵工具越來越先進,捕捉的豬越來越多,吃不完,就把捉來的小豕養在屋子里,經過馴養成了現在的豬。教師在講到將“豕”養在屋子里時,在豬的圖片上方加了寶蓋頭,板書“家”,讓學生一起說“野豬是個寶,養在家里頭”。像這樣的故事可以激發學生對生字學習的興趣,學習熱情非常高。
二、通過比較思維進行辨形識字
小學低年級學生在學習生字過程中,對于一些同音字或形近字特別容易混淆,經常會出現張冠李戴的現象。其實出現這種情形對低年級學生來說很正常,畢竟低年級學生身心還不夠成熟生活閱歷還不夠豐富,理解能力也不是很強。如果在教學中經常運用字理比較法,可以有效地緩解兒童在識字過程中的這一難題。在教學“螞蟻”的“螞”這個字時,我就把“螞”和“媽”進行字理比較,引導學生觀察、比較“螞”和“媽”有什么不同,學生發現“螞”和“媽”這兩個字的偏旁不一樣,然后啟發學生結合字理辨析這兩個字的區別,引導學生討論得出螞蟻是昆蟲,而媽媽是女性,所以偏旁不同。通過這樣的字理比較,學生不僅能理解“螞”和“媽”的區別,也在不知不覺中體悟了漢字的造字規律,便于學生用這樣的經驗去學習同類漢字。
再比如“緩”與“暖”,很多學生不能正確區分,盡管一些學生知道不同場合要用哪個字,而一旦要寫就會出錯。例如說將“今天的天氣真暖和”寫成了“今天的天氣真緩和”,出現這種問題后,自己還不容易發現,從內心認為自己是沒錯的。在教學中,遇到這種情形,老師讓學生自己檢查,往往學生比較茫然,根本不知道問題出在哪里。面對這種情況,老師如果堅持用重復的辦法幫學生改正,不但效果不明顯,在一定程度上還會影響學習積極性,得不償失。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學生發現形近字的不同。特別是當學生由于形近字多而出現焦躁情緒時,是最好的辨認機會,因為此時正是“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中的“憤”與“悱”時,是最好的教育契機。
比如,上文提到的“緩”與“暖”,通過比較,學生就會發現兩個字的偏旁不同,這有什么含義呢?老師不能著急講解,要留給學生充足的觀察時間,引導學生發現偏旁代表的不同含義,學生通過比較,探索兩者的不同含義,隨著比較,結果就會浮出水面,老師再讓學生用合適的語言表述比較結果,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比較過程。在以后學習中再遇到這兩個字,就會有意識地根據比較結果進行判斷,合理選擇。比較思維是學生固有的思維方式,用在識字教學中常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三、學以致用,鞏固識字
漢語是我們的母語,在生活中,學生能夠接觸很多的漢字,可以說,漢字是無處不在的,比如電視、同學、親人名字、商店招牌、廣告及物品包裝等。例如,星期天,讓爸爸媽媽帶你到街上尋找漢字,會有很大的收獲;家中物品包裝袋上,也有很多漢字,這些都是學生識字的良好環境。生活是孩子們學習的另一位老師,讓學生學會了拼音,認識更多的漢字,領略了識字的樂趣。校園中的宣傳櫥窗、黑板報、公告欄等都是圖文并茂,也是識字的樂園。室內外走廊中張貼的名人名言,時刻提醒學生遵守紀律、注意安全的警示語,老師與同學們的姓氏等,都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識字環境,在潛移默化中學生掌握了更多的漢字,還為學生創造了理解字義的良好語言環境,字形字義得到了鞏固,識字能力得到了提高。在識字教學中,老師可以嘗試不同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體會識字學習的樂趣,將“要我學”改為“我要學”。
四、結束語
依理識字有很多方法,老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在生活中認識更多的漢字,幫助學生發現漢字蘊含的樂趣。通過依理識字,讓學生學會獨立探索,激發思維,充分發揮想象力,在此基礎上擴大學生的識字量,掌握個性化的依理識字能力,做學習的主人,發現學習的樂趣,提高識字能力。
參考文獻:
[1]宋淑芳.呼市石頭巷小學一年級漢語拼音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6.
[2]葉田.蘇教版小學一年級獨體字教學策略個案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6.
[3]王愛娟.小學一年級語文識字課教學探析[J].基礎教育研究,2015,(24).
[4]田本娜.百年識字教學的歷史及創新[J].小學語文教學,2002,(9).
[5]楊金虎.運用字理識字教學 打造高效識字課堂[J].學周刊,2019,(17).
[6]尹文學.趣味識字教學措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 試題與研究,2019,(13).
[7]袁見奇,張翠萍.識字教學點滴談[J].云南教育,2002,(1).
[8]龐麟歡.激發興趣 提高識字的教學效果[J].教育界(基礎教育),2018,(9).
[9]魏秋菊.淺析低年級識字趣味學習[J]. 科普童話,2019,(1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69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