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愛課程平臺自動裝置及二次回路課程教學模式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電力系統安全運行中,自動裝置及二次回路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因此這門課程對于電氣工程專業的學生來說是必須掌握的。而該課程從概念到原理及運用都較深奧,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教學需求。該課程啟用高等教育課程資源共享平臺“愛課程”網。采用課堂教學及線上教學相互補充的教學方式,實踐應用證明使用該立體化教學改革模式學生的學習效果取得了很大的提高。
關鍵詞:愛課程;自動裝置及二次回路;教學改革模式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17.176
0 引言
當前,企業對具有較強專業技術應用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的高質量電氣人才需求緊迫。學生除了具備電路理論、電力電子技術、電力系統分析等專業基礎知識,還應當掌握電氣二次回路設計和開發系統的方法與技能,能正確判斷和解決工程問題。自動裝置及二次回路是對本科階段基礎專業知識的提升與應用,所以要求及難度也較專業基礎課程要高。自動裝置及二次回路這門課程設置的初衷即響應了應用型大學人才培養的要求。這是一門涉及范圍廣,專業背景深,理論與實踐并重的主干課程。本文基于愛課程平臺對自動裝置及二次回路課程從教學內容、教學資源、教學方法、評價體系等諸多方面進行立體化教學模式的探討。
1 整合教學資源
本文針對應用型本科院校中自動裝置及二次回路課程的特點,遵循就業導向的原則、理論實踐并重以及學生認知的規律對課程資源進行整合。
對于一門課程而言,教學資源是學生獲得知識的源泉,是學好該門課程的基礎[1]。對傳統單一的教學資源進行改革,采用“多股源頭活水來”的方式選擇多樣化的教學資源。
第一、自動裝置及二次回路是一門具有很強應用性的課程,在教授過程中我們選擇行業內最具權威的專家編寫的實用教材,知識點豐富,內容全面,實操性強。
第二、選擇一本好的教材固然重要,若僅僅依賴單一的教材授課,必將收效甚微。所以教學過程中加入業內導師講座環節,聘請業內專家走進課堂與大家分享實際生產中所遇到的二次回路設計案例,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激發學習積極性,同時讓學生意識到課堂所學的重要性。真正做到知識從實踐中來并應用到實踐中去。
第三、增設實踐環節,將理論知識轉換為實際運用,更利于知識的轉化與吸收。實踐環節采用設置課內實驗和課程設計的方式。學生必須先完成難度較易的課內實驗,再進行難度稍微高點的課程設計。課程設計與課內實驗在工作量及難易程度方面相配合。課程設計的難度要設置在比學生現有水平稍高一點的程度,難度太高了,學生就會望而卻步;難度太低了,則隔靴搔癢,鍛煉不到學生能力。增設實踐環節可謂是又增加了一股源頭。
第四、隨著網絡的發展和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應用網絡教學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微課、慕課為課堂教學提供了更加多樣靈活的學習條件。本課程利用愛課程平臺上傳課件、文檔、視頻等教學資源,完善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手段,改革傳統課堂教學的局限性。同時利用網絡課程平臺在線答疑、測試、發帖討論、完成作業等等諸多功能促進知識全面吸收掌握。
“四股源頭”合理應用最大程度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果。
2 基于愛課程的自動裝置及二次回路教學
愛課程平臺改革了傳統單一課堂教學方式中存在的資源不豐富的問題,甄選優秀的多媒體教學視頻及課件等文檔資源,多渠道幫助學生學好課程[4]。采用多媒體技術豐富的教學形式,激勵學生學習興趣,擴大學生知識面,使學習效果更加直觀化。同時使用愛課程更便于老師全面的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知識點掌握情況、學習頻次等等,這些以前都需要花大量人力統計的工作,通過愛課程平臺全部一目了然。教師可以省下更多精力進行備課,同時可以根據學生學習效果情況改進教學內容及教學手段,真正做到即備教材又備學生。同時使學生直觀的看到當前自己在班級中的大概排名,鞭策名次靠后的學生更加努力。
愛課程網絡平臺上課程資源豐富,學生可以通過該網絡平臺對課程進行復習以及預習。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學方式課后復習時知識點忘記無從查證的尷尬局面,同時學生課后預習也能做得更充分。
愛課程中設置分階段的無紙化測驗,設定好測驗時間,這樣使得學生要想獲得高分必須先進性充分的復習。由于測驗時間有限,可有效防止同學之間抄襲現象。
3 結語
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過程中,課程的改革既是落腳點也是關鍵點。改革應從教學資源、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等多維度出發。本文探討了基于應用型本科自動裝置及二次回路課程的立體化教學模式,對教學資源的整合、教學方法的轉變、評價體系的改革等有了一個整體的認識。該立體化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易于實行,并且教學效果較傳統單一模式更好,評價體系也更全面、合理的反映學生的綜合能力。隨著我國對應用型人才需求的數量不斷擴大,人才質量不斷提高,該立體化模式在實踐中還有待進一步改進。
參考文獻:
[1]熊田忠,孫承志,吉順平等.應用型本科運動控制課程立體化教學模式探討[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7,36(11):189-193.
[2]孟凡芹,朱泓,吳旭東等.面向“新工業革命”工程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標準體系構建策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5):15-20.
[3]陳新民.應用型本科的課程改革:培養目標、課程體系與教學方法[J].中國大學教學,2011(07):27-30.
[4]黃其新,陸朱衛,楊正理.基于愛課程平臺結合項目教學的“電力工程”優秀課程建設[J].時代教育,2017(02):123-12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76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