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機電事故的原因與對策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科技的不斷發展下,近年來我國煤礦年產量不斷提升,煤礦開采的安全性也大幅度提升,但還不能做到徹底清除機電事故,這嚴重阻礙正常的煤礦開采作業。鑒于此本文圍繞機電事故展開討論,詳細分析事故產生的原因,并有針對性的提出解決措施,希望對相關企業改進煤礦生產工藝,提升煤礦產量有所幫助。
【關鍵詞】煤礦開采;機電事故;原因分析;對策
引言
目前煤礦生產過程大部分都是依靠機電設備完成的,若設備出現故障,不僅會威脅生產人員的人身安全,也會降低煤礦產量,企業需要重新購置設備,成本遠遠超出預期。確保煤礦開采過程順利進行,延長設備使用壽命是目前礦山企業的工作重點,經過多年的科研攻關,煤礦機械的性能有較大提升,機電事故明顯減少,但實際生產過程中,事故并未完全消除,因此企業不能放松科學研究。
1.機電事故特征分析
單個性特征,據相關調查分析,發現事故多發多為人工操作失誤造成,由于每個設備的操作者不同,不同區域內可能同時出現設備故障情況,雖然單個機電設備故障對采礦作業影響不大,但多個設備同時故障且范圍較廣,會使生產效率大大降低。重復性特征,即設備運行期間,某零件經常出現磨損、燒毀等故障,且故障部位基本相同,有經驗的管理者在進行設備檢修時,會著重檢查易發生故障部位。關聯性特征,例如在煤礦運輸系統中,若其中某個環節出現卡頓問題,整個運輸線的正常運輸過程都會受到影響,管理者若不能及時將運輸系統進行停電檢修,就會導致一系列事故。
2.探析機電事故發生原因
2.1設備原因
首先在機電設備采購方面,采礦機械近年來的市場較好,由于機械設備利潤巨大,很多廠家存在無牌照生產現象,生產出的設備大多為不合標準的劣質產品,煤礦企業基于節約成本的考慮,可能會購買價格較低設備,這就不能保證生產質量,生產過程風險隨之提升。其次很多企業存在明顯的設備投入不足現象,超出使用年限的設備仍出現在采礦作業中,尤其是井下工作設備,若嚴格比照《煤礦安全規程》很多設備已經不符合使用標準,這使得爆炸、局部塌方等現象時有發生,企業損失嚴重,現場人員的安全也得不到保證[1]。
2.2人員原因
隨著高等教育的逐漸普及,很多企業直接從高校中獲取技術人才,但在專業、合同協商等問題的限制下,大多數企業不能順利通過此渠道完成人才引進,因此只能對現有人才進行深造培養。機電行業本身對人才的要求就極高,需要從業人員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在現有礦工中選拔可培養人才難度較大,同時企業需要投入大量成本才能完成專業人才培養,而且很多剛畢業的技術型人才,只是將采礦現場作為實訓基地,在掌握豐富的經驗和技能后,技術工作者往往不安于現狀,很快找到更好職位跳槽。這一現象使得企業人才流失嚴重,且自主培養能力較低,采礦現場留下的多為普通工人,礦場生產效率降低。
2.3管理原因
目前煤礦企業生產部門的管理體系正在不斷完善,但制度落實不下去,人員分配失衡等現象仍然存在,管理效果總是達不到預計目標。煤礦生產存在特殊崗位,管理過程中很多人員調動并未對員工的實際情況進行考察,存在隨意調動現象,員工專長在崗位上得不到充分發揮,在非專業人員操作下,機電事故風險增加。此外,靠關系上崗現象在煤礦企業崗位分配過程中屢見不鮮,技術崗位任職人員專業程度未達到相關標準,技術指導跟不上生產速度,極易出現事故。除人員管理不完善外,設備管理制度也存在諸多漏洞,檢修制度形同虛設,事前預防意識較差,很多機電事故已經發生,管理部門才去解決,不能做到對風險的有效規避。
3.減少事故發生頻次的相關措施
3.1 落實日常檢修
機電設備的構造比較復雜,這是導致其經常出現故障的主要原因,為避免頻繁故障情況,生產現場必須將日常檢修落實到位。首先制定詳細的每日檢查計劃,例如對設備的潤滑、零件磨損等情況進行檢查,并做好相關記錄工作。其次,每周對檢查記錄進行整理,并將其屬于計算機,生成數據分析曲線,對可能存在故障的部位著重進行檢查,可利用聲波探測、損傷掃描等多種方式對設備內部情況進行檢測。最后,在組裝設備前,必須對配件質量進行強度檢測,確保其強度達到使用要求,否則必須更換新配件。此外,為保證正常的生產過程不受影響,盡量在其停機期間完成檢修。
3.2強化設備管理
定期對設備進行檢查,對老化現象嚴重的必須予以更換,對于已經超過使用期限的設備,即使其能正常使用,也要及時更換。所有負責設備管理的人員,必須嚴格按照制度對設備進行定期檢測,尤其是入井設備。絞車、罐籠等設備經常使用,應該加大檢測力度,并完善相應的驗收制度,嚴禁違章蹬車,若出現違章操作現象,必須按照相關制度予以相應懲罰。此外運輸帶要定期進行潤滑,且礦用機車、鋼軌等設備必須進行定期維護,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企業要不斷引進新型生產技術[2]。
3.3提升人才質量
(1)對現有招聘方式進行改進,新入職者必須經過統一培訓,且通過基本的技能考核,才能在一年后轉為正式職工。(2)端正員工的工作態度,制定完善的技能考核制度,實行能者上位原則,考核不過關人員則調離相應職位。(3)提供自身的培訓水平,可與其它企業建立合作關系,相關交流培訓經驗,并交換員工進行培訓,開闊員工視野,逐步提升其工作水準。(4)健全公司薪資制度,讓從業者看到升職空間,減少人才流失現象,且高層管理者需要從精神層面關懷員工,營造和諧的工作環境。
3.4健全監管體系
3.4.1管理體系的完善
首先對施工環境進行考察,根據現場生產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生產方案,做到生產過程有法可依,減少只憑經驗就完成生產作業的現象。其次,制定現場生產的規章制度,所有員工必須按照制度辦事,制度體系必須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相統一,不能違背法律自行擬定相關規定。
3.4.2監督體系的完善
首先組建專門的監督部分,并與第三方監管機構取得聯系,兩者相互配合,完成對煤礦生產過程的監督。其次制定相應的監督標準,煤礦作業若超出相應標準,必須重新完成作業或者進行事后彌補[3]。監督部門職能是對員工行為進行規范,確保其操作過程正確,進而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礦產生產過程必須進行實地考察,及時指出不規范操作行為,若存在嚴重違規生產行為,需對生產現場強制性停產。
4.結束語
煤礦是我國目前社會生產的重要能源物質,在推動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煤礦企業只有不斷提高機電設備性能,減少礦產生產風險,才能有效提升煤礦生產量。健全的管理體系時煤礦企業正常經營的保證,優秀的人才是企業處于市場競爭前列的主要依仗,高性能的生產設備是煤礦企業提高產量的根本。若能將上述幾點落實到位,企業就能長遠的發展下去。
參考文獻:
[1]郭凱.基于煤礦機電事故原因探析及對策思考[J].江西煤炭科技,2016(4):164-165.
[2]趙雙寶.煤礦機電事故原因分析及防范對策[J].能源與節能,2016(2):95-96.
[3]張聰.煤礦機電事故的原因分析與技術管理[J].煤,2017(07):89-90.
(作者單位:貴州中嶺礦業有限責任公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307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