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對濟南機場A-CDM系統建設的探索與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引言:A-CDM(機場協同決策系統)是以機場為中心,集成機場、空管、航空公司等三大航空運行主體的保障信息和運行數據至同一平臺,互通共享,實現航班生命周期直觀、透明、完整、可控,實現機場運行管理協同決策、提高機場整體運行效率。它是打通運行信息壁壘、健全信息交換服務的技術平臺,是地面運行管理和空地協同保障的支持系統,也是機場生產服務提質增效的有力舉措。本文結合A—CDM理論和國內機場ACDM系統建設應用實踐經驗,提出了濟南機場ACDM建設的幾點建議。
  一、濟南機場運行指揮模式簡介
  眾所周知,航班運行保障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機場、空管、航空公司等三大運行主體的幾十個部門聯合起來協同作業,具有極強的整體性、復雜性、系統性。當前,濟南機場的運行指揮模式是以傳統的三級指揮調度為基礎,將部分二級調度席位聚集至指揮中心AOC聯合辦公,各席位的管理架構和隸屬關系不變,信息獲取渠道和傳遞流程不變。此舉雖提高了關鍵調度席位間信息的傳遞效率,但與保障現場、航空公司、空管部門的信息傳遞路徑并沒有明顯改善,信息溝通方面仍然處于被動地位,信息“等、靠、要”現象仍然是制約機場提質增效的巨大瓶頸。
  因此,打造一個精干、高效、實用、創新的運行指揮調度平臺,利用大數據技術將機場事前審批的現狀變為事前預測、事中監控、事后分析的模式勢在必行。其中,打破信息孤島,加強各保障主體之間的協調聯動,確保信息的高效及時傳遞是航班保障的關鍵所在。
  二、A-CDM理論概述
  一個理想的民航運行體系應由三大系統提供技術支撐,分別是由民航當局搭建、旨在提高全國空域流量管理效率的ATFM(空中交通流量管理體系),由地區當局搭建、旨在提高局部空域和時隙資源利用率的CDM(協同決策系統),以及由機場搭建、旨在提高地面運行和保障效率的A-CDM。只有以上三個系統互聯互通,才能有效促進信息暢通,打通航班運行保障各個環節,行業整體航班正點率才能真正得到快速改善。
  A-CDM源于歐洲,Eurocontrol與國際機場協會(ACI)和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共同制定了機場協同決策(A-CDM)的規范,明確定義了A-CDM包含的五大核心內容:信息共享、里程碑、可變滑行時間、離崗航班排序和異常情況下的協同決策流程。目前國內機場使用的A-CDM系統是飛常準(VariFlight)在機場協同決策規范的基礎上,與多家機場合作開發的機場運行信息共享和統一決策平臺。它集成了航班離場管理系統、進場管理系統、天氣預報系統和機場運行監測系統,各部門均能夠通過此平臺及時掌握地面保障進度、進離場排序和放行時間等重要信息,通過信息共享和精細化跟蹤航班進程進行協同決策、制定并實施航班運行保障預案,實現航班保障有計劃、有目標、有監控、有反饋,運行更加規范透明,提升空域資源、時刻資源和地面資源的利用率,減少航班延誤,促進航空服務提質增效。
  三、A-CDM建設主要內容
  根據國內其它機場的建設使用實踐經驗,A-CDM建設大體可分為數據采集、數據分析、智能決策三部分。
  1.數據采集
  A-CDM要充分利用物聯網技術、定位技術、視頻識別等新技術,整合航空公司、機場、空管等多方數據,幫助機場建設大數據中心,提高數據的安全性、及時性和準確性。如建設地空監控系統,為現場保障車輛安裝定位設備,實現車輛監控全覆蓋,為系統保障節點時間的自動錄入做好硬件搜集工作,并提高地面保障資源(包括人、車輛、航空器)數據收集自動化程度;再如建設視頻監控系統,安裝全景監控高清攝像機并分析處理視頻數據,增加保障節點時間自動獲取的數據來源,提高機坪監控管理能力;采用盡量多的方法實現涉及航班保障鏈條的各部門事物流雙向交互。總的來說,是讓機器識別地面資源及其使用狀態,實現A-CDM保障時間節點的自動采集,掌握機場資源使用和航班運行保障狀態。
  2.數據分析
  數據收集是基礎,而完善的數據分析則為航班高效運行提供了多方協同決策的科學依據。A-CDM對保障環節數據進行收集和分析,地面保障各部門各環節效率一目了然,這有利于對航班地面運行進行精細化管理,分析延誤原因,完善保障流程,提升資源利用率。同時還能夠輔助機場、空管、航空公司進行車輛優化、人員調配、資源配置等工作。另外,通過數據可視化,可以直觀實時查看地面保障資源的利用情況,實現保障節點的超時預警、機坪占用預警、和機位類型沖突預警等多項預警管理、分析資源利用率等功能,提升地面安全和保障資源利用率。
  3.智能決策
  在完善節點數據收集和整理的基礎上,A-CDM利用人工智能實現地面資源的智能分配、保障人員的實時自動排班,將航班動態與車輛資源、人員崗位關聯起來,實現智慧調度功能,提高效率,減少資源浪費。例如通過機位智能分配可以提高機場廊橋周轉效率。
  四、對濟南A-CDM系統建設的思考
  相比于擴建機場,通過建設A-CDM系統提升現有運行效率,無疑是增量擴容的重要可行方法。綜合上述內容,結合機場實際,我認為濟南機場的A-CDM系統建設可以從以下三方面來考慮:
  1.加強組織和技術雙平臺建設力度,打通信息壁壘。
  以機場共管委為組織平臺。首先,機場、航空公司、地面服務保障、空管、流量管理單位和相關服務提供者等利益相關方要全部全過程參與,制定一個透明合理、都可接受的A-CDM工作準則。其次,要解放思想,打破部門利益,正確處理好三家單位之間的依賴關系,樹立“協同”理念。再次,改變各方系統建設各自為政、航班數據孤島現象嚴重的局面,協同建設各自系統,實現信息共享。最后,機場要承擔起A-CDM地面運行效率的領導責任和組織責任,充分發揮以機場為主導的航班運行協同聯動機制的作用,提高機場組織協同能力。
  以A-CDM為信息技術平臺:A-CDM應集成航班離場管理系統、進場管理系統、天氣預報系統、機場運行監測系統,形成統一的協同決策平臺,保證各方及時掌握飛行區、進近、離場排序等航班運行信息。
  2.轉變信息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充分發揮A-CDM協同運行功能
  機場運行信息管理工作既是專業技術的問題,也是管理理念的問題。A-CDM的應用促進運行效率提升的諸多實踐也證明了新技術和新理念在當代機場運行中的重要性。只有在機場運行信息管理的理念、標準和執行力方面下功夫,實現A-CDM和CDM系統的對接聯動,才能實現機場信息化和智能化,為提質增效服務。
  利用A-CDM系統大數據,實施精細化管理,運行相關保障單位要主動介入,拓展數據采集手段,提升車載和手持等設備的適用性,為不同保障節點的人員開發適合其工作場景的設備,使數據收集更加客觀、全面、準確、及時;AOC要承擔起監督管理責任,從數據沙漠中發現更多“金子”,使系統建設與工作流程再造相得益彰,實現持續改進。
  科學規劃,有序推進A-CDM高水平建設
  第一步,通過場面的可視化監控為AOC提供即時信息和資源,打通車輛、人員等保障資源的數據和通信鏈路,實現保障資源間的實時交互。第二步,實現停機位智能分配,車輛和人員的智能調度等功能,實現A-CDM對場面資源運行的全面管控,在保正安全的情況下提高資源利用率。第三步,通過與下轄機場及國內多個機場間的數據交換與合作,實現機場間航班保障狀態、延誤原因和預計起飛時間等航班運行數據的實時共享。此外,要進一步推進與空管CDM系統的協同對接,相互補充完善,實現由點到面、全方位、立體化的拓展和應用,助力濟南國際機場正常率的持續提高。
  總之,我們必須眼睛向內,積極利用新技術,來改善現階段機場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推動數據共享、推動技術落地、推動科學運行體系建設,實現機場保安增效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高俊.關于民航A-CDM系統建設的幾個問題[J].從超越到引領,2018.
  [2]黃堅.對A-CDM系統建設的探索與思考[J].從超越到引領,2018.
  (作者單位:濟南國際機場指揮中心)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3121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