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對基礎會計課程建設的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現階段我國的經濟發展已經由原本的以低成本勞動力為主逐漸向高新技術領域發展,在這種情況下,社會對于人才的具體定義和標準也在不斷發生著變化?,F階段,社會和企業對于人才的要求越來越向專業性、綜合性方向發展。對于會計專業來說,社會對于會計畢業生的要求也逐漸向這方面進行轉變。但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現階段高校教育的成果還與社會需求存在一定的差異,高校教育下的學生沒有較高的創造性和主動性,具體而言,也就是說高校教育背景下的本科畢業生在社會會計學方面的執業工作的能力和知識都尚有一定的欠缺,這需要高校的教學工作從根本上進行升級改革,從基礎上來進行全方位的與社會工作契合的教學模式的建設。
  [關鍵詞]基礎會計 高校教育 課程建設
  一、基礎會計課程的建設背景
  會計專業作為市場經濟發展的產物,其必定要隨著市場經濟的具體要求來發生相應的變化,是一門動態的學科。會計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出市場需要的會計人才,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變化,會計的職業標準、職業要求也在不斷變化。會計職業教育必須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進一步探索在經濟發展的新模式下,應該采取怎樣的教學方式,應當怎樣加強對會計專業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提升,為如何進一步培養出符合社會要求的復合型專業人才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加強在教學過程中對實踐技能的重視程度。避免“重理論輕實踐”、“實踐教學流于形式”,以此促進高校會計實訓教學的發展,這成為了高校建設會計學專業以及會計學相關課程的前提要義。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按照《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提出的“探索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選擇專業、自主選擇課程等自主學習模式。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的要求,在高職教育信息化是新趨勢的大背景下,課堂面授教育與在線網絡教學優勢互補的混合教學方法已經成為許多學校共同關注的問題,正被越來越多的教師運用。課程在“互聯網+”背景下,更新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凸顯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強調線上線下教學之間的融合。探索線上自學、網上輔導和線下組織課堂教學相結合的線上線下教學改革,將“面授教育”過渡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育”。通過三個學期的教學實踐對比,明顯反映出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更能提高學生專業能力和人文素養,相信可以提升高職教育教學水平和質量,符合未來職業教育課程教學的發展趨勢。
  二、基礎會計課程的要求
  《基礎會計》是財務管理專業及相關專業的專業必修課,也是學習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及其他會計專業課程的基礎?!痘A會計》這門課程在會計學系統中占有重要地位,包含了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以及各種行業會計中所要使用到的所有基本理論,對本課程的掌握程度也將決定財務管理專業及相關專業學生的后續《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等課程的學習質量。
  《基礎會計》又稱為會計學原理或者初級會計學,是財務管理專業的專業必修課,本課程系統講授會計學的基本原理,包括會計基本理論、會計基本核算方法和會計的基本操作技能。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了解什么是會計、會計的基本職能等知識,掌握會計的基本理論和基本實務方法方面的知識。培養學生運用會計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能力,使其運用會計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能夠把所發生的商業交易轉換為會計語言,并為其繼續學習中級財務會計和其他相關專業課程打下基礎。
  基礎會計這門課程需要教師通過一定的教學方法和方式使學生正確認識課程的性質、任務及研究對象。全面理解本課程的體系和結構,對會計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形成總體認識。本課程教學貫徹啟發式原則,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充分吸收近年來會計理論研究成果以及最新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適當安排課堂練習和課下練習,引導學生進行系統的學習。老師主要以課堂教學為主,主要對會計的基本理論進行講解,輔以一定量的練習,使學生能夠全面理解會計各方面知識。學生需要在課程之前預習、聽課過程中記筆記和課后復習及做練習。課前復習主要了解章節整體結構和主要內容;聽課過程中記錄相關重要知識點及自己的思考;課后練習以書后練習為主,強化所學內容。
  三、高?;A會計課程所存在的問題
 ?。ㄒ唬┙虒W目標定位不準確
  近幾年許多地方高校發展定位于應用型院校,著力培養學科知識扎實、專業技能熟練、綜合素質全面的應用型專業人才。然而,落實到基礎會計課程來看,在課程設置上仍傾向于以理論研究為主,實踐技能為輔,理論課時設置遠遠多于實驗課時,這不符合“互聯網+”時代下社會整體對于會計學與財務學相關專業執業能力的要求想去甚遠。現實的情況是高校的教育目標往往容易停留在“紙面上”,通過成績、分數、績點、考評來作為核心的指標,來作為評價教師和學生和學校的整體性水平,這顯然與社會財務會計人才需求的訴求點不匹配。
 ?。ǘ┙虒W內容更新較慢
  在理論課程中,由于缺乏實際案例,在具體的業務例題中僅僅只是側重會計分錄的書寫而忽略了實質交易事項的本質。教學資源以傳統的課程資源為主,缺少數字化課程學習資源、網絡學習空間與傳統的課程資源及教學活動有機結合。課程立體化網絡教學資源較少,無法為師生提供了教、學、做相結合的網絡教學資源,包括自主學習、互動教學、拓展資源、創新實踐等?,F有課程教學資源直接導致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創新性得不到充分發揮,職業技能學習不到位,從而導致人才培養與財政部的《企業會計準則》的實質性要求難以對接。
 ?。ㄈ┙虒W手段較為落后
  教師負責講、學生負責聽基本是現代教學課堂中的一個主流模式,學生處在一個被動式位置,很難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共鳴,教學方法缺乏創新。傳統面授教學中基本采用傳統PPT授課方式,未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幫助學生課前預習、課后鞏固、課外對話。作為針對非會計專業學生開設的課程,受眾的學生普遍較多,常以百人公共選修課形式開展教學,所以老師和學生的互動更少,學生和學生之間也缺乏交流。即使部分院校課程教學中使用了網絡的技術,但只是作為面授教育的補充,難以真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四、基礎會計課程建設的革新
 ?。ㄒ唬﹥灮虒W目標定位
  從培養大綱的制定之初,就必須明確高校對于會計財務學科教學教育的方向,合理設置基礎會計的相關與前導課程,和后續課程的對接。在基礎會計教學過程中,為能夠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對學生職業能力進行較好培養,首要任務就是應當明確課程教學定位。對于基礎會計教學而言,其導向就是職業能力培養,是以行業專業分析財會專業所要求的崗位任務及職業能力基礎上設置的。在課程設置方面,將會計工作流程作為主線,依據財會類專業學生實際認知特點對教學內容見展示,并且在工作任務引導下通過情景模擬、角色互換以及仿真操作與分組討論等相關不同方式實施教學,從而使學生能夠對會計工作中所學職業能力及實踐能力真切體會。
 ?。ǘ娀瘜嵺`學習以及互聯網資源的共享建設
  一方面而言,對于校內實訓基地應當不斷進行開發及完善,另一方面,應當進一步強化校企合作,對校外實訓基地加強建設,從而使基礎會計課程實用性能夠得以有效提升?!盎ヂ摼W+”時代下,企業對會計人才的需求有了新的特點,從之前“重核算、輕管理”逐漸轉移到“重管理,懂技術”,因此,在會計教學目標定位時,應用型高校在教授基礎會計專業知識的同時,應當更加側重會計核算能力、企業管理軟件操作等實踐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系統性、創新型、批判性思維。如今,信息網絡技術快速發展,人工智能將逐漸替代基礎的財務核算,應用型本科高校應積極應對互聯網+時代帶來的變化,不斷進行基礎會計課程教學改革,推動新型會計人才培養的改革,以期找到適合新形勢下基礎會計課程體系的教學模式。
  五、結語
  現階段我國的經濟發展已經由原本的以低成本勞動力為主逐漸向高新技術領域發展,在這種情況下,社會對于人才的具體定義和標準也在不斷發生著變化?,F階段,社會和企業對于人才的要求越來越向專業性、綜合性方向發展。對于會計專業來說,社會對于會計畢業生的要求也逐漸向這方面進行轉變,進而從基礎上來進行全方位的與社會工作契合的教學模式的建設。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5995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