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始平公造像記》的圓筆啟發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本文選自位于河南洛陽市南郊龍門石窟古陽洞北壁《始平公造像記》。沉實厚重、雄強俊茂的特點是我們對造像書風的第一認識,本文從另外一個角度即碑中圓筆的啟發作用來分析《始平公造像記》的美,從而獲得一些創作上的啟發。
  關鍵詞:始平公造像;方筆;圓筆;啟發
  “《龍門造像》自為一體,意象相近,皆雄峻偉茂,極意發宕,方筆之軌也?!盵1]方筆是龍門造像的一大特點,《始平公造像記》更是它的典型代表,但能夠被人們稱為“龍門四品”或者“龍門二十品”中的精品,筆者認為方筆不是它的藝術價值如此之高的原因之一,其中的圓筆更是與之相映成趣、有畫龍點睛的作用,才有《始平公造像記》的沉實厚重、緊密而又疏朗、端莊而又不失活潑的一種面貌。
  1 鑿刻中的圓筆啟發
  1.1 鑿刻方法與圓筆
  《始平公造像記》的鑿刻方法是值得一提的。它的碑額是“始平公像一區”,落款則是朱義章書,孟達撰文。不僅在碑額和落款上使用的鐫刻方法是陽刻,而且通篇內容也全是陽刻所得,在魏碑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鐫刻方法一般分為陽刻法和陰刻法,陰刻與陽刻給人最直觀的感受即是凹和凸。魏碑陽刻就是采用刻去文字之外部分的方法為凸,而陰刻就是刻掉文字筆畫線條為凹。陽刻時顯得立體感很強,對于作品雄強厚重的書法面貌則更為突出。另外一點陽刻是相對于刻畫圓線條會更加自然、容易,這使我們想到后來篆刻中圓朱文的發展。清代陳鍊在《印說》評趙孟頫稱“其文圓轉嫵媚,故曰圓朱。要豐神流動,如春花舞鳳,輕云出岫”。[2]篆刻中的朱文與圓筆已分不開?!妒计焦煜裼洝芬颡毺氐溺澘谭椒óa生出的方筆與圓筆,故也是與其他龍門造像作品不同的地方所在。
  1.2 圓筆看刻手與書丹關系
  碑刻內容大部分都寄托了刻碑者為家人求福去災,以積功德,為祈求來世幸福所鑄。所以碑文內容都是書寫者先寫好,再請技術高超的刻工去刻,這其中不免帶些書寫者自身的情感,也是一件嚴肅而莊重的事情。當然刻手把已經寫好的內容用刀具刻到碑上肯定會有二度創作的成分,如某些筆畫進一步強化,即《始平公造像記》中起筆切筆,使用刀具后也許會更加強化這種“方筆”,這多多少少會對書寫者的原貌有些影響,但是筆畫中個別字的圓筆及弧線的鐫刻,我相信不可能是刻工的個人創作而為。而且對于一個刻手來說,鑿刻方筆容易,而流暢的圓筆筆畫則不易。從另外一方面來說這也是對一個刻手的水平的考驗,所以筆者從碑中圓筆以及弧線的表達則認為碑刻的風格以及某些細節問題的主要形成因素還是書寫者,而刻工能改變原書丹面目整體的書風的可能性不大。
  2 結體中圓筆的作用
  清代胡鼻山人為此碑題跋“字形大小如星散天,體式顧盼如魚戲水”一句話就很好地總結了此碑的結體特色——字形緊密,結體靈動自然?!妒计焦煜裼洝肥菍儆谄秸饾u趨于扁方的結體造型,但是字中的個別筆畫卻打破了剛硬雄厚的沉重,顯得樸拙而有趣,深入觀察的時候給人一種神采飛揚的自然韻味。
  如《始平公造像記》“夫”字橫畫斜上,方筆起收,于是撇畫則使用弧線、捺畫的圓筆跟斜切的橫畫相映成趣。還有“答”字對點的呼應和下面撇捺的呼,“流”的最后一筆、“五”的短撇、“石”“窟”的撇畫等等打破了平平正正的結構。在《始平公造像記》中,不中規中矩的界格也是作品值得關注的地方。這些界格并不是直來直去的,線條基本上是橫粗豎細的,給人厚重的感覺。由于界格的粗細與碑文接近,則顯得整個作品都十分茂密和厚重,也為此添加一份法度。故字間撇捺及個別字的圓筆書寫使《始平公造像記》于規矩中見變化、也是“如魚戲水”般的趣味。
  3 創作啟發
  在書寫造像以及墓志等碑刻類的作品時,不應該過度追求“方筆”。雖都屬于刀刻作品,但書寫時是使用毛筆,如果過于追求“方筆”,甚至故意寫得太方則使作品看著太過于死板,要注重筆法的“翻轉”問題,是側鋒變為中鋒運筆,轉折時注意外方內圓的藝術效果。魏碑最容易陷入死氣沉沉,盡量運用結體的靈活或者某一筆畫的弧線和外張來打破嚴肅的魏碑氣息,厚、重、實之中有活和巧。
  《始平公造像記》是北魏時期的書法作品,在鮮卑民族進入中原地區的特殊背景下,能夠看得出北朝人的審美追求,我們完全可以把那一時期的北碑豪放剛健、樸拙雄強的書風與當時游牧人民的豪放性情以及鮮卑民族強悍的性格聯想到一起。正如書寫中具備“性情”,才會有自然、意境高遠的作品。而對于自然的理解,我認為不使人感到是做作,就可以稱為自然。自然在表現方法上意味著重天成、質樸、清新,講究本色、天然。造像、魏碑的書寫一樣需要自然、不做作,過分強調“方筆”“刀刻”則太假。雄強厚重的線條是一幅作品的骨力的體現,而我們最終需要的是作品的自然韻味,是需要精神的支撐。正如人一樣,最基本的要點就是做一個健康的人,這種健康不只是身體的健康,精神面貌是才他去做任何事的支撐點、才算得上一個有靈魂的人。作品如是,光有形質的軀殼,而無韻味、無精神、無靈魂則算不上一件好作品。
  參考文獻:
  [1] 康有為.廣藝舟雙輯[A].歷代論文選[M].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836。
  [2] 陳煉.印說[A].學養齋.神韻天成——大師的藝術課[M].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8:202。
  [3] 陳振濂.書法美學[M].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
  [4] 王仲犖.魏晉南北朝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5] 劉運峰,孫伯翔.怎樣寫魏碑[M].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3179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