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態文明視角下的美麗鄉村建設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針對目前鄉村發展過程中美麗鄉村建設模式趨同,鄉村生態發展滯后的問題,本文從花奔村美麗鄉村建設的思考入手,通過對相關國內鄉村生態建設研究,探究其發展趨勢,實地調查勘探花奔村生態設施建設情況,梳理其鄉村生態文明建設過程,發現其在鄉村生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總結其建設經驗,從中得出生態文明建設啟示并為后續建設提供指引。
關鍵詞:美麗鄉村;生態文明;鄉村建設;花奔村
建設美麗鄉村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基礎,是“十三五”時期國家的建設重點。[1]美麗鄉村建設對空心村整治、鄉村人居環境改善、鄉村空間重構、縮小城鄉差距和城鄉一體化發展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2]一般意義上,美麗鄉村的內涵是環境友好、資源節約,其核心則是綠色、循環、低碳、可持續,關鍵是低能耗、低排放、無污染,其治理理念應為鄉村治理的生態系統觀、生態自然觀、科學發展觀和生態循環觀的統一。[3]美麗鄉村建設不是給外人觀賞的,不能以城市人休閑旅游養生為目的,[4]其建設是生產、生活、生態三位一體的系統工程,但目前在此三方面都存在不足。[5]各地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存在重表面、輕內涵現象,導致鄉村特色模糊、鄉村經濟發展畸形、鄉村生態惡化等問題。如何改善鄉村生態水平成為目前美麗鄉村建設中亟待解決的問題?;ū即逶诎l展過程中也面臨著同樣的困境。本文以花奔村為對象,對此類鄉村生態問題展開研究。
0 引言
第一,區域概況。高淳區是江蘇省第一個國家級生態區,位于南京市南端,被譽為南京的后花園和南大門,是世界慢城聯盟授予的中國首個“國際慢城”?;ū忌鐓^位于淳溪街道西側,石臼湖南側,毗鄰薛城遺址以及石臼湖圩區,生態基礎條件較好,其有孫家宕美麗鄉村居民點。但由于之前缺乏基礎設施規劃,居民的取水用水和生活垃圾的處理一直未能得到及時改善,并且高淳區城市發展擴張,二產增加、常住人口增多致使生態壓力增大。
第二,研究方法。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一是文獻收集法,學習鄉村生態理論,查閱期刊著作與相關案例;二是多學科綜合研究法,結合生態學、建筑學、社會學、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等學科知識,從治理、經濟、理念等角度出發研究;三是訪談和問卷調查,以訪談和問卷調查的形式切實深入“生態理念進萬家,共建美麗新鄉村”的實際建設生活中,以翔實的資料進行鄉村生態建設研究。
1 花奔村建設現狀
1.1 花奔村村莊建設概況
淳溪街道是南京市高淳區轄下街道,位于南京市高淳區中部,是一座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湖濱古鎮,是溝通蘇南、皖南的經濟走廊?;ū忌鐓^是位于石臼湖南側的圩區建立的新時代居民社區。村莊建設方面,花奔社區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投入大量資金開展了一系列大規模的村莊整治工作。其中,花奔社區孫家宕美麗鄉村位于原薛城磚瓦廠南面。其村莊建設工程包括官塘沿線門頭改造工程、公廁及河塘清淤工程、停車場工程等8個項目,總投入310萬元。以建設布局合理、經濟適用、環境優美、交通便捷、設施配套功能齊全的居住區為目標。在打造美麗鄉村特色村過程中,對健身廣場、停車場、道路交通、綠化種植、污水處理、電力通信線路等進行了全面的規劃設計和合理布局。投資30萬元,建設2000多平方停車場一處。
1.2 花奔村生態建設概況
在改造過程中,花奔社區投資20萬元進行村民污水管網護砌,投資80萬元建設污水處理系統1套,實現了污水就地排放,就地處理;投資15萬元安裝太陽能路燈25盞,利用新能源發電;投資15萬元栽種桂花、香樟、銀杏、迎春花、紅葉石榴等花木3160株,鋪設草皮3400多平方,使得村莊街巷內生態環境得到改善;投資140萬元對孫家宕至官塘的道路進行了拓寬,全村主干道全部鋪設瀝青路面,總面積達1.4萬平方米,村莊全面實施凈化、亮化、綠化、美化,村莊整體生態環境得到改善。
2 鄉村生態建設經驗
高淳區花奔村針對綠化種植、污水處理、河塘清淤等進行了大量的提升改造。垃圾分類工程等經過改造后具有較為完備的生態基礎設施基底條件,村莊生態基礎設施運轉有序。
2.1 污水處理
在污水處理方面,村莊內設有兩套污水處理系統,分別位于村莊中部和尾部。此污水處理系統為全閉合的裝置,外觀新穎,是建設現代生態鄉村的標志,設有風信子提示運作狀況,其前后有沉淀池和分解池,直連污水排放渠。當地村民表示,有了此污水處理裝置后,水質變好,保護了地方特色的螃蟹養殖業,實現廢水靈活利用,當地村民利用處理過的水澆灌蔬菜和農作物,實現了生態節約。
2.2 清潔能源利用
在清潔能源利用方面,村莊投資15萬元安裝太陽能路燈25盞,鼓勵居民建設光伏發電板。太陽能路燈和光伏板發電在生態與經濟方面發揮良好的效益,當地居民可以利用生態致富。裝設了生態太陽能發電板的家庭除去日常生活所需電量外,可以將多余的電量按度數賣給發電板承建商。此舉在用電端免去消費,發電端利用太陽能創造收益,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
2.3 垃圾分類
在垃圾分類方面,村莊投入了大量精力進行垃圾分類工程,村莊在每家每戶門口都設有一個可回收垃圾桶,一個不可回收垃圾桶。按時派專人進行回收垃圾和清洗垃圾桶,設有垃圾分類中轉站,進行集中轉運。當地的居民表示他們現在有了這個以后也會注意垃圾分類了,并且有意識地去阻止不分類現象。垃圾分類工程等經過改造后具有較為完備的生態基礎設施基底條件,村莊生態基礎設施運轉良好有序。
2.4 鄉村生態建設工作經驗
在國家生態宣傳工作指示下,通過駐村干部指導,村民的生態意識和環保理念不斷增強,自發維護生態,做到垃圾分類,節約用水,不隨意傾倒焚燒物品。作為組織者,政府工作人員利用閑暇時間入戶走訪交談、居委會定時定點用方言借助村里的大喇叭宣傳生態理念、駐村干部帶頭實行生態工程,設立生態包干區,做好表率工作。既實干又親民。作為實踐者,村民對生態治理態度積極轉變,按要求進行生態整改,主動解決遺漏問題,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實現戶戶生態。組織者與實踐者之間的良好互動使得花奔村的生態面貌得以持續改善。 2.5 鄉村生態建設不足之處
此外,花奔社區生態建設仍有可提升之處:第一,存在硬質鋪裝過多,部分建筑樓宇前排水不規范,垃圾傾倒問題。部分居民的房前屋后的硬質鋪裝太多,采用全鋪裝的水泥且沒有設置排水口,夏天溫度高,下雨時無法進行雨水滲透,排水口直接對著路面,未進入下水管網。第二,垃圾分類仍有死角,大宗廢舊物處理水平有待提高。部分居民的垃圾直接傾倒在外面,沒有進行處理,不符合垃圾分類的要求,廢品回收的站點沒有搬遷,沒有進行生態改造。第三,村莊內部的景觀組織不夠完善,部分場地缺少景觀設計,雜亂堆放現象嚴重。此類改造的死角與建筑殘渣影響視覺感受,也不利于生態治理。第四,水資源生態保護水平有待提升,因為地處水網地區,村民有在池塘洗衣的習慣,此舉在過去是可行的,但現在化學洗護產品的普及,其在水系中使用會給水生態系統帶來危害。針對此類行為要采取一段時間生態監督并利用價格杠桿調節。
3 結語
在南京市高淳區花奔村的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多種鄉村生態治理方式并舉,組織者與實踐者兩端共同發力,取得了積極的成果。從生態治理、生態經濟、生態理念方面入手實現鄉村生態文明建設。但是在鄉村建筑建造時的生態引領,生態景觀的打造,生態治理的邊角區域,與生態不符的傳統習慣等方面仍需重視和解決。此外,生態文明建設是動態過程,要在現有的成果上維持并進一步完善,針對相關產業,固有觀念要逐個實行清退與糾正,實現可持續發展。在新時代的美麗鄉村建設中做到生態為民,生態文明,這才是鄉村生態建設的本質追求。
參考文獻:
[1] 黃娟.五大發展理念:美麗鄉村建設的根本指導思想[J].求實,2016(12):78-86.
[2] 王文龍.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的動力整合及其制度創新[J].現代經濟探討,2015(12):53-57.
[3] 姚瑞平.綠色生態引領美麗鄉村治理模式[J].唯實,2015(1):54-56.
[4] 吳理財,吳孔凡.美麗鄉村建設四種模式及比較——基于安吉、永嘉、高淳、江寧四地的調查[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1):15-22.
[5] 陳潤羊.美麗鄉村建設研究文獻綜述[J].現代城市研究,2015(03):86-92.
作者簡介:李秋元(1993—),男,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城市規劃設計與理論。
郭莉緣(1993—),女,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城鄉規劃與設計。
唐文韜(1994—),男,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城市基礎設施與生態環境規劃。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319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