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家庭教育的策略與方法實驗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孩子身心健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自古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一說。為加強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提高家長對家庭教育認識水平,我們對“家庭教育”做了有關探究。家長對子女的教育主要存在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關鍵詞:家庭教育 策略 研究
  一、摒棄說教,放棄攀比
  從出生開始,孩子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家長就應該尊重他們的決定,而不是代替他們,為他們作出人生的選擇,家長只應作為孩子成長中的建議者,而不是決策人。
  2017年一個九歲孩子的原創歌曲網絡刷屏《我只是個孩子》,歌詞中這樣寫道:隔壁鄰居小明,期末又考了第一;王大媽的女兒,鋼琴她過了十級……我知道少壯要努力,可為什么要和別人比……這首歌唱出了很多00、10年代孩子的心聲,這兩代孩子的父母多數為80后,獨生子女的一代,他們把很多自己年少時未實現的“夢想”強加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如果是女孩,媽媽就讓其學習舞蹈;如果是男孩,爸爸就讓其學習跆拳道,但不考慮孩子本愛的興趣是什么,也從來沒有人問過孩子自己本人的意見,家長美滋滋地認為為孩子鋪墊了一條通往成功的康莊大路。殊不知,興趣是學好一切的基礎,強迫讓孩子學習他沒有興趣的特長,自然不會有好的效果,而這時家長又會拿別人家的孩子來舉例,進一步打擊自己孩子的自尊心,其結果可想而知。[1]
  二、素質教育,全面發展
  孩子的功課分數,是家長最關心的話題。學而優則獎,學而差責罰成為了大多數家長教育孩子的手段。學習至上,成績至上,唯分論已成為教育孩子的唯一目標。于是,家長包辦了孩子的一切家務勞動,溺愛孩子。盧梭的《愛彌兒》一文中曾提到“從孩子開始對事物有辨別能力的時候起,就必須對我們給他的東西加以選擇”。孩子早已習慣父母給他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當他一個人的時候,孩子對自然就不再親切和歡喜,而是陌生和恐懼,于是依賴性越來越強,生存能力越來越低,社會上也就越愛越多看似長不大的孩子……[2]
  素質教育的重點是充分發揮兒童在家庭中的潛力。它不同于只強調知識和智力發展的教育模式。重視兒童個性的發展,積極促進兒童身心健康。應注意培養兒童良好的道德品質,形成社會互動和人與人之間的合作能力。素質教育注重兒童的操作能力,實踐能力不斷提高。孩子不僅知道,而且還會操作。不僅會說,而且會做到;具有理解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國的家庭教育以家庭教育為主,實際上降低了兒童行為和活動的有效性。素質教育不滿足于學習的繼承和模仿,在此基礎上要注重創新和發展,既注重普遍性,又注重差異,不僅注重一致性,但也涉及到創新。創新教育是對人類最基本潛力的開發,是對人類文明的深度提升。創新教育是最高水平的素質教育。所有這一切都需要家庭教育來指導和合作。
  父母應該努力幫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和掌握生活技能。這里所謂的“生活技能”,不僅指“生存”能力,如洗衣、烹飪、整理家務等,還包括一個人的心理能力。這是一個人有效應對日常生活需求和挑戰的能力,也是在與他人、社會和環境的關系中保持良好精神狀態并表現出適應性和積極行為的能力。
  三、指引于行,指教于心
  所謂“指引于行”是指父母在孩子面前,應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感染孩子;“指教于心”是指對孩子的教育,主要還是側重于用心去感化。父母與孩子相處時間最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著孩子。如果家長一有空就去看電視劇、逛商場、打牌,卻每天都叫孩子讀書、寫日子,孩子自然不愿意,就會產生抵觸情緒。更為嚴重的是,家長如果沒有時間督促孩子學習,孩子自身又沒有學習的自覺性,久而久之,孩子也會像父母一樣,將時間用在玩上,學習成績自然不會好。所以家長一定要重視“身教重于言教”,嚴于律己,做好孩子的榜樣,要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陶行知先生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庇纱丝磥?,用愛心去感染孩子,用愛心去關懷孩子,是家庭教育之根本所在,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在孩子的一生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相信孩子,共同進步
  哲人詹姆士說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在我們的生命之初,在孩提時代,我們是通過我們身邊的人特別是我們的父母的評價來認識自己的。然而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教育觀點:找到孩子自身的不足,挑出他的毛病,多批評才會使他進步。而常常忘記了自己孩子本身的閃光點。例如:期末考試中,孩子考了99分,家長不去表揚孩子,而是糾結于那一分不應該丟而去批評孩子,為什么沒得100分。家長應該知道,你的孩子是否有自信,和你經常怎樣評價他有很大關系。相信自己孩子的學習能力,無論家長還是孩子本身,雙方都要有自信。
  與成年人相比,孩子需要在溫暖可靠的信任中學習,去探索,孩子在學習中的進步,父母可以給予信任和肯定,但是孩子在學習中的挫折和沉浮,大多數父母會放棄對孩子的信任,批評孩子。這對孩子們是個很大的打擊。因此,應該提醒家長信任是一種激勵。信任包括容忍失敗和錯誤。當孩子有不正常的情況,他們應該找到更多的機會與他們的孩子交流。用熱情、支持、鼓勵的態度幫助孩子建立自信,面對困難,父母應該成為孩子最親密的朋友。[3]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獨特和完整的個體。個體之間的差異存在于興趣、愛好、個性、自信等方面,而這些方面隨著孩子的成長、經驗和意識而不斷變化。父母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初步掌握一些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知識,及時了解子女的心理狀況,調整自己的教育方法,適應子女的身心發展,才能獲得良好的成績。
  “家庭教育”既是搖籃教育,也是終身教育。孩子一出生是一張白紙,我們每名家長都想在上面勾勒出最美最炫的藍圖,我們曾躊躇滿志,豪情萬丈,但隨著時光的流逝,孩子逐漸長大,這一切確淡化了許多。給孩子一個有愛的家庭教育空間,信任、關懷孩子,做到換位思考,我們和孩子一起成長。
  參考文獻
  [1]胡萬成.談家庭教育存在的幾個問題及對策[J].學周刊,2018,(1):2.
  [2]楊永平.淺談家庭教育中家長對孩子品德形成的影響[J].讀寫算(教研版)2016.
  [3]張永梅.淺談快樂積極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J].讀與寫,2017,14,(28):213-22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3482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