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與地獄比鄰》中職生班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中職高一新生入學的第一個月,在一次班集體活動中,發生了誤會和裂痕,如何通過一堂體驗式班會,觸動學生的心靈,使他們在情境中真正地體會到如何有效地溝通,真正看到自己的責任是什么,真正地在付出中學會合作,理解“愛別人,就是成全自己”的真諦,從而進一步凝聚班集體,筆者做了有益的嘗試。
關鍵詞:有效溝通 反思責任 學會合作
事件:
學校60周年校慶日的下午學生不上課,我號召孩子們集體到市圖書館辦借閱證,由班長帶領班級另外的15名同學去圖書館,16:00回校參加校慶慶典。
1.點,我接到班長的信息,只找到6個人,其余的8個人,都在萬達“逛商場”。我心里既生氣又著急。到16點孩子們都安全地返校了,去了16個人,只有1人辦證了。原因五花八門,我的怒火熊熊燃燒起來。校慶結束之后,我開了班會,痛斥他們的不求上進。
當晚20:03,我正筋疲力竭地癱坐在辦公椅上喘氣,收到A學生的微信,跟我解釋部分同學沒有辦借閱證的原因,不是逛商場,而是H同學丟了,是因為找她才耽誤了辦證?!边@在我心里驚起了幾灘鷗鷺!我既慶幸又后怕。慶幸的是,孩子們都萬福金安;后怕的是,我是多么大的膽子,敢讓15歲的班長帶著孩子們去市圖書館辦借閱卡,背后的風險與責任,我承受得起嗎?
ABC三名同學是住校生,我馬上把她們請到辦公室來,進一步了解詳情。我又給其余的13個人,挨個打電話詢問,個別同學的電話打了三四遍。終于大致搞清楚了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H同學說說:“老師啊,今天下午咱班整個的感覺和以前不一樣了,感覺大家的心散了?!?
這句話讓我心里很難受,我怎樣才能將這“散”了的心聚攏在一起呢?
我的思路是這樣的:
1.作為老師,絕對不能在學生之間傳話,那樣后果是不堪設想的。
2.孩子們都是無意的,不追究任何人的責任,不批評,但是要從事情中,讓孩子學會成長,這是可遇不可求的教育良機。
3.要搭建孩子們溝通的橋梁,化解這次誤會的同時,教會孩子們學會如何正確地溝通,并升華同學情,變壞事為好事。
4.在對這件事情的反思中,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并學會合作。
要同時達到以上預期,我設計了一堂1個小時班會課。為此,我準備好了我需要的道具:糕點和1米長的筷子。
班會紀實:
全班同學圍繞成一個圓圈。音樂《友誼地久天長》響起來,就有學生在輕聲跟唱,我當時心里想:每個人都是發自內心需要真摯友情的。
一、“傳話游戲”學習溝通
過程設計:我事先寫了一張字條“明明白白我的心”,讓坐在我右手邊的學生看了字條的內容,然后挨個“傳話”,傳到最后,請最后一名同學寫下來她聽到的內容。
實施摘要:
1.最后一名同學(第16名同學)寫的她聽到的是“你明不明白我的心”。
2.我提出問題:怎樣才能明白對方的意圖?
學生紛紛發言:
“認真聽別人的想法。”“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我們說出來的一句話在別人耳朵里可能是另一個意思?!?
“傳話是不靠譜的?!薄霸捳Z經過中間的傳播,意思會被曲解?!?
“我體驗到了什么是以訛傳訛。”
我總結道:“同學們體驗到了靠別人傳話是不行的,會產生更多的誤解?!?
3.我進一步提問:
?。?)既然傳話是靠不住的,那么怎樣溝通才是有效的?
?。?)如果你被別人詢問有關他人的事情,你又不想做傳話者,你會怎么辦?
學生議論紛紛,達成了共識:
(1)面對面地直接溝通是最有效的,溝通的時候,要注意語言的組織,例如:不要說“我聽某某說”,這是質問, 而要直接提出自己的困惑或者問題;并且語音溝通的效果遠遠勝于網絡文字溝通,因為我們可以從聲音、語氣和語調中里感受到對方真實的意圖。
?。?)千萬不要做傳話者。如果被別人詢問有關他人的事情,要學會拒絕回答,并請對方與當事人直接溝通。
二、觀看故事,反思責任。
過程設計:學生觀看視頻《每個人只錯了一點點》,講述的是40年前“環大西洋”號海輪沉船的案例,船上的21名船員每個人的一個小的疏忽最終導致21個生命的隕落。
實施摘要:
1.師生談這個案例帶給我們的啟發,達成了共識:每個人只錯了一點,就有可能疊加成無法挽救的致命錯誤!
2.每個同學反思:在去圖書館辦借書證的集體活動中,自己做錯了什么,導致了H同學的落單?怎樣做,結果可能會不同?
主要的幾名當事人這樣說:
班長說:“我當時叫H同學,她沒有反應,,我可以過去拍她一下,這樣她就不會落單了。而且,即使她沒有反應,我也不應該留下她一個人,而應該留一個同學在原地等她一起走?!?
H同學說:“在大家商量吃飯問題的時候,我一直在和初中同學煲電話粥,個人脫離了集體,而且我是背過身去、耳朵里插著耳機打電話,完全看不到也聽不到同學們在做什么說什么,甚至都沒有感覺到班長拍了我一下。這是我的責任。”
D同學和B同學也談到了自己的失誤與責任。
每一名同學都發自肺腑,每一名同學都傾心聆聽,都認識到了自己的責任,全班的16顆心慢慢靠攏在一起。
三、活動體驗(享用美食),學習合作
過程設計:課前準備好1米長的筷子、餐盤、方形蛋糕若干。宣布規則:拿筷子的手,只能握住筷子的最上端,只能用筷子將蛋糕放入口中,不能使用另一只手進行輔助。
實施摘要:剛一開始學生感覺到不知所措,很快地就有學生開始你喂我、我喂你、我喂他、他喂你、他喂我、他喂他……起來,每個孩子臉上綻放出幸福的微笑,蛋糕很甜,每個人的心里感覺更甜。
然后,Q同學給大家講了《天堂與地獄》的故事。天堂人和地獄人的生活方式無甚不同,全是用一只長柄勺子從大鍋里舀粥喝,區別只在于,天堂人用這勺子相互喂著吃,所以人人能吃飽,而地獄人只顧自己吃,結果誰也吃不到。在故事的啟發下,每位同學各抒己見,說出了在剛才“享用美食”的過程中,自己的親身感受:
1.助人是開心的。2.互幫互助才能嘗到美食。
3.分享是快樂的。4.換位想問題,也是一種途徑。
5.要合作,workteam。6.先為他人著想,也是為自己著想。
7.團結與分享。8.合作、多贏、雙贏。
9.互幫互助使我們快樂。10.只有配合才能成功。
11.團隊協作的重要性。12.幫助別人的時候自己才能有收獲。13.助人者助己。14.We are family.
通過這堂班會,每一名學生都很有觸動,在體驗中學習到如何有效地溝通、看到自己的責任是什么、在付出中學會合作,理解了“愛別人,就是成全自己”的真諦。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352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