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生沉迷手機的原因與對策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隨著移動網絡的普及,手機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在大大方便我們生活的同時,也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特別是在青少年中,很多青少年沉迷于手機游戲,不僅嚴重影響青少年的學習與身心健康,也給很多家庭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并衍生出許多社會問題。
[關 鍵 詞] 中職生;手機;游戲;防沉迷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2-0280-02
小學生為了玩“王者榮耀”跳樓自殺、高中生花光父母積蓄充值買英雄、買皮膚……近年來,諸如此類事件頻見報端,引發社會對未成年人過度沉迷手機的擔憂。手機正在侵害我們的孩子,不僅荒廢了他們的學業,還嚴重影響著他們的身心健康。研究中職生沉迷手機的原因及對策,能夠有效了解中職生的手機使用情況,有針對性地給出干預和指導,培養他們使用手機的態度,合理利用手機,促進他們健康向上成長。
一、中職生使用手機的現狀
中職生的年齡特征使他們更容易接受新鮮事物,而智能手機的強大功能對他們具有強烈的吸引力,他們不僅通過手機吸收最新的資訊,解決日常生活與出行問題,獲取學習資料與教學資料等。但中職生除了正常使用手機外,更多的時間是利用手機來玩游戲,使用社交App看電子書等,據調查中國青少年9成用手機上網,1/3的學生上課玩手機。中職生因為學業壓力不大,有更多時間花費在手機上,上課玩手機的現象只會高于這個數據,筆者曾經做過調查,很大一部分的中職生每天玩手機游戲在五六個小時以上,甚至熬夜通宵玩手機游戲的也大有人在。
二、中職生沉迷手機的原因
中職生沉迷手機的原因,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分析。
(一)客觀原因
1.手機是每個中職生生活、學習的必需品?,F在的中職學校,一半以上的學生都是住校的,而且很多學校都會免費開放WiFi,方便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甚至有些課程要求學生必須配備手機。另外,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會給學生買一部手機,能及時地掌握學生在校情況并進行監管督促,老師也能通過手機向學生傳達學校的通知、掌握學生的外出情況等。
2.手機已成為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隨著移動互聯網和教學信息化的發展,學生通過手機獲取最新的資訊,同時利用網上豐富的教學資源,用“碎片化”的學習時間獲取知識,并在線交流自己的學習心得體會與同學溝通探討。如果學生沒有良好地甄別信息的能力,會對手機形成依賴,最終導致沉迷。
3.手機成為學生展示自我的平臺。中職生因為年齡特點,青春活力、個性張揚,通過手機上的各種社交工具如微信、QQ或玩手機游戲等,建立自己的朋友圈,展示與分享自我,獲得外部的理解和認同,滿足自己。
(二)主觀原因
1.自控能力差。中職生不像高中生有升學壓力,學業沒有那么繁忙,很多中職生喜歡宅在家里,不去運動或做其他的事,只是玩手機。他們大量的時間花在手機上,并且對誘惑力大的事物的抵御能力和迷戀后的自控能力相對較低,一旦沉溺就可能難以自拔。
2.教育的失敗。面對小孩子沉迷手機,很多家長是無可奈何的,管不了或不能管。管不了是因為小孩大了,有自己判別是非的能力,說教無用,管多了弄得師生關系或親子關系很緊張;不能管是因為有些小孩子性格很執拗,隨時會離家出走、甚至自殺;另外,大多數中職生都經過中考的洗禮,由于在學習上受到挫折,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展現一個優秀的自己,便會在其他地方找補,手機成為很好的媒介,在社交App或者手機游戲中,他們能把自己表現出來,虛擬一個很優秀的自己,展示自我,填補現實生活中的空虛。
3.社會監督機制的不健全。由于我國尚未建立具有法律效力的游戲分級管理部門,對整個游戲產業鏈的約束作用非常有限,而游戲公司是以盈利為目的的,怎樣才能吸引更多玩家是他們開發游戲的動力,與青少年防沉迷手機的目標相反。曾經有游戲公司為應對社會輿論譴責而制定的未成年人防沉迷機制,實際效果等同于無。政府部門必須通過相關的法律法規來監管游戲公司,規范他們的游戲機制,健全防沉迷系統。
三、中職生沉迷手機的危害
(一)影響身體健康
中職生正處在生長發育的旺盛期,長時間低頭玩手機,會損害各種人體機能,引發眼疾、手疾、頸椎疾等各種疾患,同時很多學生喜歡熬夜玩手機。有相關研究表明,熬夜玩手機,除了缺少睡眠,還會降低人的自尊感和適應能力,甚至會增加憂郁情緒。世界衛生組織今年初決定將游戲成癮列入精神疾病,說明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二)影響心理和價值取向的健康發展
沉迷于手機的學生由于長期缺乏社會溝通和人際交流,往往會把虛擬的網絡世界當成現實生活,其思想和情感都會與現實生活脫節,引發嚴重的社會矛盾。近兩年來的一些“網紅現象”,惡意曲解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歪曲歷史、惡搞英雄,傳遞錯誤價值觀,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和負面效應。但有些中職生不以此為恥,反而津津樂道,崇拜網紅,價值取向歪曲,長此下去,必將模糊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淡薄他們的法律意識,在現實生活中模仿,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三)荒廢學業
學生沉迷手機,不僅浪費時間,不能保證學習的效果,還會導致精力不濟和注意力分散。有些學生上課時拿出手機偷偷玩,無視老師的批評與教育;有些學生每天玩游戲,甚至玩到半夜兩三點,老師講課時要么精神不濟,要么趴著睡覺;筆者曾經遇到過這樣一個學生,固作業沒完成放學后被我留下來寫作業,但他無視老師,留下來也一直拿著手機玩游戲,對我的耐心勸說與嚴厲批評都當作耳邊風,在這位學生眼里根本沒有尊師、學習觀念,所有的東西都比不上他正在玩的游戲。當時這位學生的表現引起筆者深深的反思,手機可以毀了一個學生。 四、中職生使用手機的對策
手機危害那么大,但我們不能粗暴地切斷中職生接觸手機的機會,宜疏不宜堵,正確引導中職生使用手機的習慣。在教育過程中,我們要明確指出手機是我們為了生活更方便、更美好而使用的工具,千萬不要把自己變成手機的奴隸,這就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多方面的合力。
(一)家庭教育
1.家長態度要正確。家長在對待孩子沉迷手機的問題上,千萬不能打罵孩子,阻止孩子玩手機,孩子因為逆反心理,越接觸不到就越想得到,家長要引導孩子把手機當成工具,而不是依戀的對象或逃避的港灣,讓孩子知道長期沉溺于手機的壞處。家長除了灌輸思想上的認識,還可適當控制孩子的生活費或零花錢,讓他們沒有那么多錢買流量或道具,這樣也是減少他們玩手機的有效途徑之一。
2.多與孩子溝通,多鼓勵孩子。很多孩子沉迷手機,深層次的原因就是缺少家人的陪伴或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成就感,沉迷于網絡中的虛擬世界。家長應創造條件讓孩子多參加有益的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讓他們多與人交往,讓生活豐富多彩起來,進而遠離手機。
3.培養孩子正確使用手機的習慣。作為家長,要正確引導孩子,培養孩子的主動性和自制能力,如約法三章,約定玩多久就要休息,不能熬夜,不能看不健康的內容等。家長在要求孩子的同時,自己也要以身作則,在孩子面前少玩或不玩手機,傳遞正確使用手機的觀念。
4.培養孩子的責任感?,F在很多家庭都是家長承包制,大包大攬了孩子的全部生活,孩子在家有很多空余時間,沒事干就只能玩手機。家長可以適當示弱,借身體原因或工作忙原因讓小孩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既讓他們沒有太多時間玩手機,又讓孩子有家庭歸屬感及責任感。
(二)學校教育
1.老師要和家長多溝通。中職生很多都是住校生,學生脫離家長的視線,家長不知道孩子生活的細節,就需要老師聯系家長。很多問題老師反映給家長后,老師和家長都會分析原因,進而給出有效的解決辦法。遇到游戲成癮特別嚴重的學生,要讓學校的心理教師介入。
2.學校準備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讓學生參與。許多學生沉迷于游戲,在生活中很難獲得自信和成就感,進而在游戲中尋找存在感與自信,讓學生多參與集體活動,培養他們與人交往的能力,感受集體的魅力,引導他們遠離手機。
3.培養學生抗挫折的能力。近幾年因手機被家長沒收而自殺或離家出走的事件屢見報端,究其原因是現在的學生都是嬌生慣養長大的,有些心理承受能力很差,性格較自私,一點指責就受不了,甚至產生輕生的念頭。這樣的行為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也是對家庭和學校的不負責。學校作為教育的主要陣地,更能從集體活動中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成功與失敗,培養學生健康積極向上的心態,在遇到問題時妥善處理,提高學生的抗挫折能力,珍愛生命!
(三)社會配合
1.國家可參照國外相關經驗制定嚴格的監管制度和分級分類制度,加強對不健康網絡資源進行控制,強調游戲公司的社會責任,從而有效地預防手機游戲對未成年人的危害。
2.游戲公司在設計游戲時不能只考慮商業利益,應當多考慮社會效應和社會責任,畢竟玩游戲的大半是孩子,孩子是我們的下一代,關系著家庭、社會、國家的和諧。
我們的國家和一些企業已經參與到青少年手機防沉迷中,今年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了《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的通知,為配合這個方案,各學校開展冬季長跑活動,這就將學生從手機中解放出來,讓他們體會運動的快樂,正確引導他們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些游戲企業也已實施“防沉迷”系統,雖然效果甚微,但已經在行動。青少年防手機沉迷的監管,是家庭、學校、政府機構、游戲企業等各方長期為之努力的一項重大工程。
參考文獻:
[1]姚雪.淺析青少年網絡成癮的成因及對策[J].心理醫生,2018(3).
[2]莫梅鋒,王旖旎,王浩.青少年手機沉迷問題與對策研究[J].現代傳播,2014(5).
[3]王灝.預防網絡沉迷宜疏不宜堵[J].廣西教育(中等教育),2017(5).
編輯 馮永霞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82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