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互聯網+背景下小學音樂高效課堂的構建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互聯網+”進入校園,教學中通過引入電子白板等多媒體設備給學生展示出了一個動態的效果,為教學創設一個生動、形象、豐富的教學情境。小學音樂教學在互聯網+背景下,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其想象力和創造力,教學實效得到提升。本文主要從互聯網+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學優勢和互聯網+背景下音樂教學的策略兩方面進行論述。
  關鍵詞:“互聯網+”小學音樂 高效課堂 構建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已經逐步融入到了教育教學當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這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現代教育發展的要求。在音樂課堂教學中,要發揮好互聯網、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優化課堂教學,打造“互聯網+”創新課堂,以此打造小學音樂高效課堂,并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筆者通過教學實踐探索出運用“互聯網+”技術優化小學音樂課堂應有的措施。
  一、互聯網+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學優勢
  1.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在互聯網+背景下的音樂課堂,能夠把音符、枯燥的文字轉換成動態的畫面。學生自然會被這種生動逼真、色彩繽紛的教學情景所深深吸引,提高學習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從而實現高效課堂教學。
  2.多角度形象展示教材內容
  互聯網+背景下的音樂課堂,可以借助編輯軟件,結合信息技術,將美術、詩歌、戲劇、影視、舞蹈很好地整合在一起,然后通過多媒體設備進行播放,讓音樂教材中各種音樂元素都展示了出來,把聲音、圖像、文字與學生們的內心感受以及想象力完美整合在一起,學生的各種感官得到調動,從而感知到藝術的魅力,并加強其對音樂元素的理解。
  3.促進學生直觀地感知音樂
  運用網絡信息技術把大自然的各種聲音集中地展示給學生,激發思維,促進音樂創新。借助網絡與多媒體,能給學生展示一些非人工的、客觀存在于大自然的各種聲音,使其感知這些聲音的特性,提升他們對音樂的分辨能力;聆聽各種大自然發出的聲音,如:鳥鳴、蛙叫、風聲、雨聲等能夠把學生帶入美好的大自然,促進學生發揮想象。這些聲音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促進學生對聲音的體驗,進而提升其對聲音的敏感性與感知能力。
  二、互聯網+背景下音樂教學的策略
  1.整合資源培養學習興趣
  互聯網+背景下在音樂課堂,可以通過信息技術以及相關的設備建立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進而渲染課堂氣氛,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提升,也促進了音樂教學的實效。首先,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創設音樂情境課堂。如在《牧羊曲》的學習中,老師可以在課前收集或者是在課堂中直接搜索和播放與《牧羊曲》相關的電視劇《少林寺》片段、《牧羊曲》創作的故事視頻、嵩山少林寺的介紹視頻等,學生就會對這些資料和視頻感興趣,為進一步開展教學奠定了基礎。其次,可以利用教學糾錯信息系統,對學生學習音樂的效果進行檢測和糾正。以《牧羊曲》為例,可以讓學生對著系統進行歌唱,這樣唱歌系統軟件就會對出錯或不足的地方進行標記、提醒。學生就可以對自己不能掌握的地方進行重點關注,同時也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學效果顯著提升。
  2.渲染氣氛突破教學難點
  無論是什么學科,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才能有好的教學效果。音樂學科也不例外,需要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學生積極進行學習和探究,才能把教學中難點解決。為此,在“互聯網+”背景下,我們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把聲音、文字、畫面與自己的心靈甚至想象力整合到一起,促進學生領會和理解音樂的內涵。為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可以借助網絡媒體資源的作用,把教材中的內容轉化成一種動態的情景,渲染氣氛,促進學生理解和解決問題。例如,在《義勇軍進行曲》的學習中,雖然這首歌曲的時代原因,一時很難體會到當時創作的意境。特別是讓學生理解歌曲所表達的壯志滿懷,這也是本節課教學的難點。如果進行簡單的灌輸式學習,就很難實現教學目標。根據這種情況,我們可以發動學生提前進行資料收集,要求學生利用互聯網資源,查找與《義勇軍進行曲》相關的文字、音頻、視頻材料,了解戰爭中人們的堅強信念,并領會所表達的豪情壯志;然后再到課堂中展示收集材料和匯報心得,那么本節課的教學效果就會不一樣。
  3.激發潛能發展創新思維
  通過很長一段“互聯網+”背景下音樂課堂教學的實踐,我們發現學生對多媒體課件十分感興趣,并在一定程度上發展了學生的思維,特別信息技術能夠把多元化的元素融入其中,這樣就能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另外還可以隨時找到學生學習需要的資源,讓學生能夠進行個性化學習,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首先就是要搭建互聯網學習平臺,助力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音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 QQ、微信和論壇等互聯網平臺,把學生組織起來,充分利用互聯網的互動性和共享性,讓學生對音樂學習的內容和問題進行討論, 交流,也可以給學生布置相關的音樂學習任務,分享音樂學習經驗等。其次,就是要創新音樂課件,讓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發展。新課標下的小學音樂教育對學生創新思維作為教學的重要任務。而通過互聯網就可以獲取海量的信息資源,但是還需要教師對這些資源進行整理和創新,設計課題,網絡課程等,調動學生的學習潛能,發揮想象并進行相關的編創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最后,就是依靠互聯網平臺,進行其他方面知識的滲透。例如,在設計傣族民歌《金孔雀輕輕跳》的教學時,不僅僅是利用多媒體進行范唱,還可以給學生展示傣族民族特色的舞蹈、服飾、建筑、風土人情等,那么音樂課堂就會豐富起來,變成一個多元化的大課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后利用網絡搜索了解歌曲的創作背景、演奏的樂器及更多傣族民族風格的歌曲等,如:葫蘆絲曲《月光下的鳳尾竹》、《婚誓》等傣族民歌。拓展學生的視野。利用這種教學方式,達到培養學生人文觀念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目標。
  總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運用“互聯網+”技術是現代教育發展的需求?!盎ヂ摼W+”背景下小學音樂高效課堂的構建,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讓學生學習效果提升,學生方式更加自主,從而發展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無論是從“互聯網+”背景下小學音樂高效課堂的優勢來看,還是從教學實踐來看,都具有可行性,并取得一定的成效。而作為小學音樂教師就應與時俱進,更新教學觀念,不斷學習信息技術,并有效的運用到音樂教學當中,使小學音樂教學與多媒體設備密切結合,優化課堂教學,打造“互聯網+”創新課堂。
  參考文獻
  [1]林娟娟.淺析互聯網對小學音樂教學的推動作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8(08):11.
  [2]袁慧.如何利用互聯網提升小學音樂教學的趣味性[J].華夏教師,2017(23):9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3538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