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本科院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市場對于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趨向創新型人才,這種狀況對于當下大學生而言,畢業后的就業會更加困難,因為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存在不足的問題。盡管在應用型本科技術院校已逐步開設創新創業課程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存在實施率和成功率低的問題。無論是為了緩解大學生就業率低,還是適應市場需求,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都是必經之路,本文將對應用本科院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意義和現狀進行分析,探討如何更好地培養大學生雙創能力。
關鍵詞:應用院校 本科 創新創業 培養
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指導下,各高校都開展了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程,創新創業指導是為了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思想意識和思維方式,鍛煉大學生雙創實踐能力和素質。在應用本科院校中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雙創教育,加強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高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實現大學到工作崗位的轉移,從而推動我國經濟發展。
一、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重要性
1.拓寬就業能力,緩解就業壓力
我國市場經濟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需求也在不斷地擴大而且越來越高,普通的產業因此也不能很好地滿足人們的需要,這就要求人們開拓新的產業領域,提供新的工作崗位。新的工作崗位出現的同時,對大學生的工作能力也有了新的要求。每年畢業的大學生達上千萬,但社會上的工作崗位數量遠遠小于畢業人數,且目前各產業正進行結構調整和產業優化,人力參與工作的機會越來越少,因此大部分大學生面臨著畢業即失業的困境。在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式下,作為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人群,有必要認清社會現實,勇于自主創新創業,通過創新創業教育增強自己的創新觀念,掌握和利用好自己的專業知識,實現專業知識向技術轉化,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不僅能夠適應新型產業的需求,更要能在創新創業道路上發揮帶頭作用,為社會提供工作崗位。[1]
2.創新創業教育,深化高度教育改革
應用型本科院校,顧名思義就是以應用型為定位,為社會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即應用型人才,滿足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通過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突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有利于培養從事技術繼承、應用和研發的高端人才。創新創業的教育促使應用本科院校進行課程改革和專業建設,促使本科院校探尋校企合作、教育與產業融合、創業與就業相聯系的人才培養路徑,不斷完善應用本科院校實踐教學體系,實現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的目標。
3.符合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需求
這是知識競爭的時代,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其實就是科學能力的競爭。科學是發展生產的第一要義,中國未來的發展是要靠科技創新驅動的,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培養創新創業人才。大學生是人才的潛力股,加強應用本科院校學生的創新能力,將知識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提高社會的整體生產水平,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提升我國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增強我國的綜合實力。
二、應用本科院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現狀
應用本科院校的前身大多是高職高專學校,不是以科研為主而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主要是培養能夠應用技術的人才,以能夠參與生產建設、將技術原理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目標,以“應用”為核心,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強調應用性。但目前來看,應用本科院校仍未擺脫過去的教學方式,在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上存在很多的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對創新創業教育缺少認識
創新創業教育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新趨勢,盡管在全國各高校都開展了創新創業的教育,但這仍是局限于迎合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臨時舉措,對于如何真正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認識遠遠不足,重視程度不夠,只當作一項任務來完成。并沒有將其與學生培養方案有機結合起來,只重視專業知識的講授,把創新創業當作輔助選修的課程,導致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創新創業教育素質得不到培養。因此學生畢業以后大部分人都沒有自主創業的意識,甚至畏懼創業,對創業有著很深的誤解。[2]
2.課程設置和教育管理體系不完善
據筆者調查研究,有些高校雖設立了創新創業學院,由其他學院承擔具體的教學工作,由于對創新創業教育認識不足,如何教育和管理仍是處在摸索階段,教學評價系統也沒能形成體系。目前主要的課程有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形勢與政策等必修課和一些公共創新創業指導類的公共選修課,對于學生的考核也僅限于筆試上的測試,主要由教師掌握評價,導致學生的互動和能動意識較差。
除了課程設置外,師資力量、教學理念、教學手段和方法上也表現短缺和落后。創新創業教育需要專業的并且有實踐經驗的教師隊伍來進行,但現在各應用型本科院校都將創新創業教育任務分給各個學院來完成,教學人員基本上都是本學院的老師來兼任,沒有受過專業的訓練,只能根據書本將理論傳達給學生,教學效率低。
3.缺乏實踐平臺,實效性低
許多應用本科院校進行創新創業教育都是依靠地方政府的支持,很難得到國家層面的支持,因此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建設無法得到完善,校內校外都沒能給學生提供創新創業實踐的機會,只停留在課程理論指導方面,缺乏歷練。雖然有部分思想先進的高校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創新創業大賽,投入時間、資金和精力去指導學生,但在比賽中獲獎后,所創造出來的成果并沒有付諸實踐,造成知識技術浪費。[3]
三、應用本科院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方案設想
1.提高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認識
轉變應用本科院校對創新創業教育的思想認識是提高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根本。高校要充分認識到在當前如此嚴峻的社會形勢下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重新樹立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對于應用型人才培養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要深入在觀念上認識,將創新創業開展落實到實處,結合專業教學,與學生培養方案有機融合,完善創新創業教學體系,完善課程設置以及教學內容。[4] 2.完善教學體系,打造師資隊伍
根據學?!皯眯汀钡霓k學定位,結合實際情況,在不耽誤學生專業學習的情況下,根據學生的個性需求,將創新創業課程融入到教學計劃當中。不同的專業有不同的特點,使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知識相互貫通,從而培養既有著豐富專業知識又具備創新實踐能力的學生。嘗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課題報告、調查報告等方式來考核學生的實踐能力,而不是僅靠一張寫滿理論知識的試卷來評級。同時要創新技能教學,教師也要主動接受該方面的訓練,學校要對教師進行專業的培訓,與各個行業、企業取得聯系,加強對各方面情況的了解。在技能教學上可以利用網路優勢,嘗試慕課等網絡課程教學,增加課程教學的多樣性,探索“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方式,根據學生個性制定教學方案和任務。
3.實現校企合作,提高實效性
首先,學校要為學生搭建創新創業類競賽等訓練平臺,如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申請、“互聯網+”大賽等,鼓勵學生多參與,為學生提供場地、資金、資源等支持,以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其次,對于學生在比賽中創造的成果要加以利用,重視成果的轉化,與企業、政府進行合作,利用其資源,積極幫助學生進行市場推廣,轉化成科研成果和專利發明。還可以通過校企合作,為學生提供校外的創業實踐基地,讓學生進入企業學習,了解企業文化。也可以邀請各個行業的專業人士作為校外的指導人員,能夠帶給學生更加有效的指導。[5]
結語
當代大學生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使命,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關乎時代發展和社會走向,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問題和激烈的市場競爭,應用本科院校抓緊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勢在必行。全面切實有效地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重視雙創教育,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幫助大學生在創新創業道路上走得更好,這是當今社會和時代賦予應用本科院校的新使命。
參考文獻
[1]薛曉娟.應用本科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8,3704:38-40.
[2]張燕.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路徑及優化研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8,106:127-128.
[3]王道平.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推動地方高水平應用本科創新創業教育發展[J].科技經濟導刊,2018,2631:146.
[4]姚旭兵,寧瑞芳,段超群,雷芳芳.完善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26:138-139.
[5]胡垂立.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質量保障與評價體系研究[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7,804:16-19.
作者簡介
唐力翔(1972.5—),男,籍貫:湖南長沙人,職稱:副教授,研究方向:農村經濟、衛生經濟。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354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