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工程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機制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工程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需要大學生、高校、政府、行業企業及全社會的協同參與,不斷深化校校、校企、校地合作,形成良好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機制。大學生主動學習、高校主力培養、政府政策扶持、企業積極響應、社會鼓勵創新、寬容失敗。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出具有創新創業精神的金融人才,更好適應經濟新常態,更好的從事理財、風險控制、財務管理、金融產品設計開發等工作,為行業企業和地方經濟發展服務。
  [關鍵詞] 地方應用型高校;金融工程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機制
  [中圖分類號] C96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6043(2019)04-0180-03
  一、引言
  2015年10月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和財政部發布《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明確了地方高校轉型的方向[1]。地方本科院校要提供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這就要求地方高校辦學向應用型轉型,根據自身資源條件和地方經濟需求來培養人才,注重人才培養的實用性和創新性。這就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進行創新創業教育[2]。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可以將創新創業教育作為高校提質轉型的突破口和抓手,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提升全體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為國家提供能適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要求的創新創業的生力軍[3]。
  金融工程在20世紀90年代初興起,是綜合運用數學、統計學和計算機編程技術來解決金融問題的交叉性學科。2002年教育部批準部分高校設立金融工程專業,武漢大學等5所高校在我國首批開設金融工程專業的高校,到2018年國內開設金融工程學專業的院校已達202所[4]。黨的十九大為金融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5]。這就要求金融工程專業人才,能夠不斷地創新,將所學的專業知識結合地方特點,進行金融創新,更好的服務當地實體經濟。
  培養具有創新創業精神和能力,并面向地方的“服務實體經濟”的創新創業金融人才,需要高校和社會各界的參與和支持,形成完整的協同人才培養機制。
  二、目前金融工程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存在問題
  (一)學生
  學生創新創業意識不強,創業能力不足。對于畢業后的安排是大多數學生是找一份工作,對于自己創業的意識不足[6]。
 ?。ǘ└咝?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著教育理念滯后,與專業教育結合不緊,與實踐脫節的問題[7]。缺乏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的融合。沒有將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及課程體系等人才培養全過程與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同時高校教師學歷高,專業能力強,但是創業經歷少,對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的指導作用有限。
 ?。ㄈ┢渌?
  政府和企業雖然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但是沒有專項的資金支持創業活動,未出臺相關政策引導政府部門、國有企業及民營企業積極購買大學生創業產品。
  三、金融工程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機制
  (一)學生
  要培養創新創業人才,大學生本身必須具有學習創新創業知識、培養創新創業能力的渴望。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和行業鼓勵創新創業的外因,需要通過大學生渴望創新創業的內因起作用的。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需要讓學生渴望了解經濟發展情況,產生創新創業的熱情,具備創新創業的能力,從而適應未來的社會需求。同時創新創業活動也是大學生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途徑。
 ?。ǘ└咝?
  高校是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主力,需要堅持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圍繞地方經濟發展的需求,主動適應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培養富有創新精神、勇于進行實踐的創新創業人才隊伍。
  1.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探索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
  高校要結合地方實際制訂專業教學質量標準,突出大學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推進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深度融合,切實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形成需求導向的學科專業結構和創業就業導向的人才培養結構。
  進行多學科交叉融合培養人才,逐漸打通相近學科專業的基礎課程,開設跨學科專業的交叉課程,建立跨院系、跨專業交叉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方案,促進人才培養由學科專業單一型轉變為多學科融合型。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互聯網金融、供應鏈金融迅速發展,傳統業務下線,新業務、新操作不斷涌現。這就要求金融工程專業的學生需要同時具有經濟學模塊;金融學模塊;計算機模塊;數學與統計模塊四大模塊的專業知識。這就要求高校要基于學科交叉融合的理念進行人才培養方案的優化,協調全校教育資源。
  掌握市場需求,培養對口人才。金融工程畢業生的就業去向主要是基金公司、證券公司、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類機構,主要從事理財、風險控制、財務管理、金融產品設計開發、與金融數據處理。因此要開設金融工具模擬設計、金融數據挖掘、金融風險管理、證券模擬交易、投資銀行實務、保險實務等一系列實踐課程。
  2.健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創新創業教育要將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相結合。通識教育具有廣泛性和普及性,要面向全體學生開展。通過通識教育培養全體學生的創新思維方法、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使所有大學生成為高素質創新創業型人才。同時也需要與專業教育的深度融合。根據人才培養定位和創新創業教育目標要求,促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調整專業課程設置,加強教學案例庫和專用教材建設,挖掘和充實各類專業課程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在傳授專業知識過程中加強創新創業教育。
  對有意愿有潛質的學生制定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計劃,建立創新創業檔案、成績單和創新創業學分積累轉換制度。支持參與創新創業的學生根據興趣、意愿和需求跨專業選課或轉入相關專業學習。   3.強化創新創業實踐
  加強實驗室的利用,將教學科研資源向全體學生開放,共享科技創新資源。搭建創新創業服務平臺,為有創新創業意愿的學生提供培訓、咨詢、場地等方面的服務,降低學生創業的成本。積極利用校外資源建設大學生創業見習基地、創業示范基地、作為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通過創新創業實踐,將實踐中需要但在教學中所缺失知識實時反饋到學校,學校及時調整教學內容,整合相關資源,從而可以提高辦學質量,使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機制不斷完善。
  金融工程專業要加強仿真實訓室的建設和運用。引進MATLBA,SAS以及商業銀行、證券交易等金融工程教學實訓軟件,通過強化實踐教學,讓學生熟練掌握以后工作中所需要的實操軟件。鼓勵學生參加業界與學界聯合舉辦的各類金融競賽以及國內外的創業大賽。例如金融投資策略設計大賽、證券投資模擬大賽、股票虛擬仿真交易大賽以及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
  4.配齊配強創新創業教師隊伍
  高素質教師隊伍是教育成功的保證。創新創業教師隊伍的建設,可以通過校內校外兩方面來進行。
  鼓勵教師到金融機構掛職鍛煉,參與創新創業實踐,組織教師到創新創業教育成果突出的同類型高校進行調研,提高專業教師的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鼓勵教師通過項目教學等方式帶動學生創業。同時明確教師的創新創業教育的任務,加強對教師創新創業教育的考核,調動教師參與創新創業教育的主動性,爭當雙師型教師。
  聘請校外專家、金融實業界人士和創業成功校友,擔任創新創業指導教師,開展創新創業專題講座,介紹和分析金融領域的創新和實踐問題,促進創新創業理念和實踐經驗的溝通和交流,幫助學生解決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讓親身參與過創新創業的人走進課堂,更好的傳遞最新的行業動態,開拓學生視野,并為其提供實踐機會。
  5.改革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
  在授課內容上注重創新,要求教師把學術前沿發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創新實踐經驗融入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創新創業靈感。教學方法上注重互動,改革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式教學方式,建構以學生為中心的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和項目化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在課程設計中,引入了大量的企業調研、企業訪談和企業課堂。
  改革考試考核內容和方法,探索非標準答案考試,促進結果考核向過程考核、知識考核向能力考核、單一考核方式向多種考核方式的轉變,注重考查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努力實現考核結果與學生能力相匹配。
 ?。ㄈ┱?
  政府各級政府要積極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加大對地方本科院校金融類專業學生的創業的支持力度,為金融類專業學生創新創業提供資金保障。資金扶持、項目基金、稅收減免等政策幫助創業者減輕創業的資金壓力。
  創建公平和諧的社會市場環境,降低行業準入門檻、簡化辦理手續、減少創業障礙。加強創業基地建設,構建創業支撐平臺,落實創新創業優惠扶持政策,加強創業指導和服務工作,對自主創業學生實行持續幫扶、全程指導、一站式服務。
 ?。ㄋ模┢髽I
  創新創業教育也需要行業企業的支持與參與。一方面要鼓勵企業專家進校教學,擔任創業教師,將行業前沿動態傳遞給學生。另一方面企業要積極吸收高校教師掛職鍛煉、接納大學生實習實訓,擴大實訓基地的規模,提高實訓的效果,進一步降低大學生創新創業門檻。同時可以通過優先招聘有創新創業經驗的大學生的方式,這樣不但可以為企業儲備具有創新創業精神的高素質人才,也可以激發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
 ?。ㄎ澹┥鐣?
  通過網絡、電視等媒體,宣傳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的必要性、重要性,使創新創業教育成為學生、學校、企業的自覺行為。同時積極宣傳創新創業成功的典型,總結創新創業過程中的經驗教訓,努力營造敢冒風險、崇尚創新、鼓勵創業、寬容失敗的良好社會氛圍,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創業氛圍。
  四、小結
  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工程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需要大學生、高校、政府、行業企業及全社會的協同參與,不斷深化校校、校企、校地合作,形成良好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機制。大學生主動學習、高校主力培養、政府政策扶持、企業積極響應、社會鼓勵創新、寬容失敗。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出具有創新創業精神的金融人才,更好適應經濟新常態,更好的從事理財、風險控制、財務管理、金融產品設計開發等工作,為行業企業和地方經濟發展服務。
  [參考文獻]
  [1]董立平.地方高校轉型發展與建設應用技術大學[J].教育研究,2014(8):67-74.
  [2]曹振中.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與意識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教育現代化,2017(14):45-46.
  [3]孫作俤.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途徑及其學分轉換機制研究[J].寧德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4):121-123.
  [4]胡芳.案例教學在金融工程教學中的運用探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8(3):179-180.
  [5]李孟剛,徐英倩.新時代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研究[J].理論探討,2018(1):106-112.
  [6]李漪,王碗.高等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觀念、現實與發展[J].職教論壇,2017(35):21-24.
  [7]陳宏濤.人才培養視角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實施的路徑[J].教育探索,2018,314(2):88-90.
  [責任編輯:潘洪志]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827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