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工科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創新創業教育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和重要體現。本文以吉林化工學院為例,為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在人才培養方案中進一步完善了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利用第二課堂、實踐教學、專業教育改革及與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結合來推動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提升。通過鼓勵學生參加學科競賽,為學生提供成果展示平臺,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創新 創業 課程模塊 第二課堂
創新創業教育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和重要體現。《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文件指出,把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作為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突破口,面向全體、分類施教、結合專業、強化實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吉林化工學院在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中,以工程教育改革推動創新創業發展,構建理論與實踐結合、課內與課外結合、依次遞進、科學合理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人才培養全過程,面向全體學生開設系列創新創業課程,建立了創新創業課程模塊。大一通過專業導論課來認知專業;大二通過就業與創業指導、人文素質教育來規劃職業生涯;大三通過專業教育、工程素質教育和科技創新活動來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大四通過學科前沿講座、綜合創新訓練與畢業設計,提升學生就業創業核心競爭力,實現創新創業教育四年不斷線培養。
一、構建了理論與實踐結合、公共教育與專業教育結合依次遞進、科學合理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吉林化工學院在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中構建了理論與實踐結合、公共教育與專業教育結合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在公共教育中開設就業與創業基礎概論必須課;在專業教育中,結合專業特點與行業特色開設專業導論、學科前沿、綜合創新訓練等課程或實踐性環節。同時設定了人文素質教育選修課程模塊(要求學生選修至少1學分);工程教育選修課模塊(要求學生選修至少3學分);創新創業選修課模塊(要求學生選修至少3學分)。通過選修課模塊的課程學習,拓展學生知識面,提升學生科學與人文、工程與社會、創新與創業的綜合素質。以人文素質教育選修課程為例,2018年春季學期,學校共有2726名學生選修了50門人文素質教育選修課,總選課量為5091人次。
二、構建了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緊密結合相互促進的人才培養體系,為學生個性發展、特色成才創造條件
第二課堂是指培養方案中所規定的課程和實踐教學環節以外的其他教學環節。學校以完善的第二課堂育人體系引導學生參加職業拓展項目、學科競賽、大創計劃、科技活動等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的精神、意識能力。學校支持各種類型健康向上的學生社團和俱樂部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使學生受到良好的感染、熏陶和激勵。建立創新創業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允許將大學生開展創新實驗、發表論文、獲得專利、參加創業實踐活動和自主創業等成效折算為學分。
三、搭建好學生科技訓練實踐平臺,為學生鋪好創新成長階梯
2017年,我校的創新創業中心成立了菁創匯,以追求創新創業工作實效,探索建立以項目實訓驅動人才培養模式。中心開放創業苗圃、創客空間、實訓平臺、拓展培訓等區域,融合創業共同服務資源和運營策略輔導資源,引入基金和風投,形成完善的創新創業實訓教學和實踐成長環境。我校的創新創業中心是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協會中國大學生創業網絡服務聯盟、中國高校創業同盟理事單位,是國資委三農工作委員會全國青年農民創新創業培訓基地,吉林地區高校創業沙龍發起單位。將與我校大學生三創協同中心、眾創空間、大學科技園形成完善的創新創業孵化系統,打造國內一流、省內領先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訓和實踐公共服務平臺。
四、推動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結合
學校大力推動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梳理專業課中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實現專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結合,滿足學生成長發展的需求和期待,即把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推進以課育人、以人育人、以信仰育人,形成了課程、專業與思政課教學緊密結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截止2018年,學校立項20項校級“學科育人示范課程”,獲批吉林省“學科育人示范課程”2項。
五、通過鼓勵學生參加學科競賽,推動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為學生提供成果展示平臺
學校一直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省級、國家級各類競賽來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培育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完成理論向實踐的飛躍。通過建立“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培養模式,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和主動思考的能力。
六、結語
將創新創業教育有效融入人才培養體系,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必要途徑。地方工科院校都在積極探索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然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更新傳統質量觀,重視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培養。更需要加強學生很多非技術能力方面素養的培養,如愛國思想、社會責任感、職業操守、團隊精神等,不斷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養。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613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