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互聯網已經成功升級成為我們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這也為大學生的就業提供了更多的創業機會。尤其是2018年政府提出“要提供全方位創新創業服務”的要求,已經成為高職院校開展教育教學模塊中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互聯網+;創新創業;人才培養
自20世紀90年代各高校開展的擴招政策實施以來,使得大學生畢業人數逐年增加,大學生就業問題已經成為大家普遍關注的社會問題。對于高職院校來說更是如何“招進來,送出去”的問題。這期間雖然國家出臺了各類招考政策解決了相當一部分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但隨著地方政府、事業單位以及企業用人單位的人員飽和,就業問題依然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高職院校利用“互聯網+”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必要性
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理論知識的主觀能動性不高,在口口相傳的“就業難”問題上,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沒有一個明確合理的定位,創新意識較弱,然而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較強的創新意識就是在就業創業過程中脫穎而出的制勝法寶。因此,高職院校有必要為學生在校期間就開展創新創業理念的學習,樹立起正確的就業觀。
?。ㄒ唬┯兄谔嵘龑W生的就業能力
信息化的時代給了我們全新的市場環境,也促使我們對自己的工作崗位有了一個重新的定位,課堂上學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強,需求性更加豐富多元,傳統的教科書式傳遞知識的育人方式已經發生了質的改變。作為教師更應該清楚,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只有向學生傳遞新穎的理念和通過強化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才能夠更進一步的提升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讓學生在步入社會以后能找到符合自身特點的工作崗位,為自己的就業創造更多的機會。
?。ǘ┯兄诙ㄎ荒繕寺殬I
人人都期望從事自己喜歡的行業干著適合自己的工作,然而在我們的周圍有相當一部分人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滿意度不高,導致對工作的積極性不高。為避免這種現象,對于大學生來說則更應該在校期間就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一個明確的規劃。這就需要借助學校構建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體系,為學生提供一個可以放大自身優點的平臺,激發學生最大化的展現自我的主觀能動性。例如,鼓勵學生參與到學校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參加每年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創意”大賽,還可以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校老師在研的一些與創業有關的項目中去,這不僅是在校期間學習能力的一種提升,還為將來的就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培養創新創業人才存在的問題
?。ㄒ唬┙逃砟畈黄胶?
雖然很多高職院校現已開設創新創業教育課的模塊,但是面對信息的高速發展,很多高職院校的教育理念還僅停留在創業理論知識的傳遞層面,因為走向社會后創新意識的強弱直接影響著職業生涯的發展。加之教師創新意識的弱化,導致這種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很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真正從中受益。因此,高職院校在開展創新創業教學時,應該從單純的創業教育理念轉向創新創業教育理念中來,合理利用信息化、資源化的互聯網環境。
?。ǘW生創新思維不活躍
大學生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強,但是自身的創新思維不夠活躍,例如,在參與一些類似于“大學生創新、創業、創意”大賽的比賽過程中發現,教師一直充當著整個比賽的主要角色,往往提出一個觀點或者建議以后,參與的學生只是附和與采納,很少甚至完全沒有自身的想法與獨到的見解,另外還有部分借助“互聯網+”剛開始創業的畢業生,由于自己經營的產品無法與同類競爭產品形成明顯的區別或者產品當中無法注入最新理念,很快就出現經營困難的情況,究其主要原因還是在于學生的創新意識比較淡薄。
三、“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措施
?。ㄒ唬┩晟苿撔聞摌I教育人才培養體系
設置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首先應轉變教師的教育理念,要不斷的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走出去多接觸新事物,將新的事物引進來轉化成適宜學生學習的教育理念。其次,要分析學生的本質特征,以便于因材施教,例如高職院校有部分學生是通過單招的形式進校的,這部分學生本身的理論知識基礎較弱,在創新創業課程培養方案上,學校應重視這部分學生在實踐技能方面的培養,為學生提供模擬場景或者與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用情境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在各種場景當中體驗真實的角色,通過這種方式更能激發學生的潛能。
?。ǘ┡囵B學生的創新意識
創新就是要把一種從來沒有的關于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進生產體系中去,以實現對生產要素或生產條件的“新組合” 。
要清楚創業的最主要根基還是在于創新,創業不光需要創造力還需要付諸實踐的行動力,例如典型的“互聯網+購物”這種模式,也就是近幾年發展迅速的電子商務,以網銷農產品為例,如何讓自己的產品與其他同類產品有所區別,并且能夠在其他同類產品當中脫穎而出,這就考驗了經營者的創新理念,假如定位不夠準確,創新思路不夠明顯,那么你所銷售的產品將吸引不到消費者甚至很快就會被消費者所遺忘,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店鋪在經營一段時間以后草草收場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在校期間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也是為學生能夠在創業的道路上走的更遠的有效方法。
?。ㄈ淞駱樱⒔∪珓摌I實踐基地
平時應該多鼓勵學生參加與創業相關的活動與競賽,例如,校內每年組織的“大學生創業創意大賽”、省級及國家級教育機構組織的“全國大學生創新、 創業、創意大賽”、兩年一屆的“挑戰杯”等各種影響力較高的比賽。還可以尋找合適的企業,讓其為學生提供實訓崗位,讓學生體驗真實的工作場景。對于在各種創新創業相關比賽活動和在實訓基地中表現優異的學生,學校應該予以褒獎并建立相應的扶持政策,找出典型的成功案例為其他學生樹立榜樣,激勵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這些活動中來,同時能夠促使學生更進一步的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與今后努力的方向。
四、結束語:
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互聯網+”為我們提供了眾多的發展空間,然而如何借助互聯網思維將其提煉成為系統化的知識,并高效的傳遞給在校學生是高職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挑戰,要知道高職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讓每個學生都去創業,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使得學生在今后的時代擁有把握創業機遇的能力精準創業。
參考文獻:
[1] 柳亞飛,大學生就業難問題之淺析[M],東方企業文化2014(07);
[2] 崔向陽、錢書法,分工發展理論的三種視角及其述評[J],現代經濟探討,2010(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8411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