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背景下高職院校留學生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一帶一路”倡議給高校留學生人才培養帶來了機遇和挑戰。文章通過個案調研,陳述留學生人才培養現狀,分析產生的原因,最后探索分析高職院校留學生專業人才培養的途徑,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一帶一路”;留學生;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21-0252-02
2015年3月,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其中明確指出要擴大留學生規模,積極開展合作辦學,中國每年向沿線國家提供1萬個政府獎學金名額。貴州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秉承“走出去,引進來”的原則,加大開放力度,力爭在教育交流方面有所建樹。自2007年以來,貴州省教育廳連續十年承辦“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活動,為貴州省內乃至全國的高校搭建合作平臺,促進教育互聯互通,實現教育資源共享。在教育發展新時代的背景下,貴州省政府和教育廳因地制宜設立了“黔老留學生獎學金”和“海上絲綢之路獎學金”等兩項重要獎學金項目,以吸引更多的外國留學生前來貴州學習。作為貴州高等職業院校開展留學生教育事業的首批院校之一,[1]貴陽職業技術學院于2013年開始招收留學生,到目前為止累計招收19個國家的250多名來自越南、柬埔寨、老撾、蒙古、塔吉克斯坦等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留學生,為傳播中國文化、培養知華友華國際友人做出了重要貢獻。
一、留學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發展現狀及原因
來華留學生分為學歷生和非學歷語言進修生兩種類別,本文的專業人才主要指的是來華進行專業學習,獲取國家認證的高等學校學歷的留學人才。
?。ㄒ唬┗\統照搬中國學生人才培養方案,未體現留學生人才培養“趨同化”
留學生在進入專業學歷培養階段有兩種形式,其一是插入中國學生班級進行專業學習,此種類型培養全程采用漢語進行教學,但是這樣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根據教育部外國留學生培養要求,取得漢語水平考試(下稱HSK)四級的外國留學生方可進入本科專業學歷學習,高職院校參照此標準,設置HSK三級為進入專業學歷學習的門檻,導致了人才培養水平低的問題。其二是留學生單獨開班,授課語種有中文和英文兩種,全英文授課的專業對生源有要求,大多是英語母語國家的學生;單獨成班中文授課,對專業課教師外語有一定要求。由此可見留學生培養缺少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
(二)專業學生生源少,教師國際化水平不高
大多留學生來華留學前并沒學過漢語,選擇來留學的學生基本都要在中國進行一年的漢語預科學習。[2]貴陽職業技術學院2013年至2017年累計招收250余名留學生,他們經過一年的漢語學習、取得HSK三級證書后,便納入中國學生班級進行相關專業學習,但是歷年招收的學生中只有102人選擇留校進入專業學習,占留學生招生人數的40%,因此大部分留學生是非學歷生。經過對留學生語言進修結業后的去向調查,我們發現很多學生就直接回國從事與漢語相關的貿易工作,另外一個較集中的去向是轉入本科院校攻讀專業。當問及原因,一部分學生表示想拿本科文憑,另一部分學生表示學院沒有其喜歡的專業。而已經在專業學習的留學生中也有多人對學院專業教師不滿意,認為他們上課語速快,外語水平不高。學院大部分教師并未取得符合國家標準的英語資格證書,盡管一些教師英語閱讀和書寫能力較強,但是口語表達能力還是差強人意,因此在教學中力不從心。
(三)實習實踐資源配套效果差
服務于“一帶一路”倡議的人才包括高端政治外交人才、應用型復合人才和基礎實用型人才。高職院校留學生人才培養定位便是培養基礎實用型留學生。他們應當勝任中國駐外企業項目建設中的一些基礎技術崗位工作。而基礎技術的學習離不開實地操作與實習實踐。目前學院培養的留學生僅是在校園內部進行專業實訓,校外的頂崗實習因留學生簽證和保險問題面臨很大挑戰,加之學生自身操作能力欠缺,國內的企業便不太愿意接受外國留學生去實習實踐。因此留學生享受不到中國校企合作為實習實訓帶來的便利。另外學院與中國的境外企業合作還不是很深入,不能滿足留學生的實習實訓需求。
二、高職院校留學生專業人才培養的途徑
廣義的人才培養模式包括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安排、教學實施方式、實踐配套設施、考評方式、管理制度制定和師資團隊建設。高職院校對留學生的培養應立足聯系中外,服務于“一帶一路”倡議、知華友華的基礎實用型人才。因此留學生專業培養可從這幾方面入手。
?。ㄒ唬┱n程體系
建設特色專業課程,因地制宜開發相關課程,注重教材的研發。在留學生專業技能人才培養中,綜合考慮學生語言水平和國情,可以開設相關專業的雙語選修課,擴充學生專業詞匯量,掃除一些專業學習中的障礙。組織專業教師外出調研,了解學生所在國的人才需求情況,不斷完善留學生專業人才培養大綱,幫助實現留學生教育教學的真正“趨同化”。組織留學生共同參與課程建設,開發留學生特色雙語課程。注重教材改編,讓課程更接地氣,增加一些綜合實踐、合作互動的課程。
(二)教學內容安排
不要簡單地一味灌輸知識與技能,可以為留學生開設一些就業指導課程,提升留學生對專業技能的認可程度?;蚋鶕魧W生興趣,添加一些跨學科內容,豐富他們的知識儲備,為他們從基礎實用型人才向應用型人才轉變提供保障。教學內容上要注重理實結合,讓留學生成為“一帶一路”倡議上懂理論、會技術的專業能手。另外還可以聽取留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需求,結合人才培養方案調整課程內容,滿足他們對知識技能的需求。
?。ㄈ┙虒W實施方式
不少高職院校還保留著一些“填鴨式”教學方式,留學生的引進應當讓教學更加開放和國際化。引進國外的“項目教學”“任務型教學”等新型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鍛煉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從而有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還可以利用信息時代的便利進行線上教學??傊逃滦蝿菹?,教師應當探索更多元的教學方式,解除時間和空間對人才培養的限制。 (四)實踐配套設施
實地調研,加強與國外中資企業之間聯系,為學生實習實踐搭建平臺,充分利用企業的設備設施,完成留學生專業實訓課程。采用“校企”或“政校企”合作方式,政府層面制定相應政策,整合教育資源,引導企業和高校之間建立合作關系。企業層面可以加大投資,設立企業獎學金幫助學生完成學業,讓其學成后回報企業,報效祖國。學校層面可以派送教師赴國境外企業調研實踐,了解企業需求,從而調整教學理念,順應時代需求,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ㄎ澹┕芾碇贫冉ㄔO
制度是管理的綱領,在留學生人才培養中我們應當明確留學生培養方案,參照中國學生教學管理制度結合留學生實際情況制定管理制度,不讓留學生教學管理邊緣化。例如中國學生需持有技能證書和畢業證書畢業,但留學生因身份特殊不能參與國家技能考試的可用漢語水平考試證書替代。留學生不用參加軍事理論和思想政治類課程學習,我們可以在方案上明確用其他選修課程替補相應課程的學分。
?。熧Y團隊建設
加強師資的國際化水平建設,提升教師外語水平和跨文化交際水平。讓更多的專業教師“走出去”下到國外中資企業進行掛職鍛煉。這不僅可以提升專業教師對專業理解的深度和廣度,而且能幫助他們提升實操技能,從而更好地適應留學生人才培養工作。
三、結語
留學生人才培養對于一些高職院校來說,是一個比較新興的課題,盡管在教學過程中遇到很多的困難,但是咬咬牙也就堅持下來了[3]。國內不乏人才培養比較有特色的院校,如“政校企”三方共建的專業,在留學生培養中也可以尋找相似之處,將國內優質的教學資源推介到國外。“一帶一路”背景下,沿線國家對交通運輸、能源生態、建筑工程等方面人才有很大需求,學院可以找準契機,重點建設一兩個對留學生具有較大吸引力的專業,以點帶面,撬動學院的國際化建設。
參考文獻:
[1]陳強,文雯.“一帶一路”倡議下來華留學生教育:使命、挑戰和對策[J].高校教育管理,2018,12(03):28-33.
[2]李明巖.論高校留學生教育訴求與人才培養策略[J].中國成人教育,2016,(16):81-83.
[3]魏紅,吳雁江.云南省高校留學生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02):99-10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61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