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背景下國際貿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路徑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當前發展階段,我國對外經濟發展的聯系越來越緊密,也逐漸從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方向發展,進出口貿易的發展表現出良好互動的勢頭,在“一帶一路”政策的帶動下,外貿企業發展對國際貿易交流的專業人才也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針對當前我國高校國際貿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需要結合當前形勢的發展,從課程設置,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改進,探討新形勢下人才培養的新模式。
關鍵詞:“一帶一路”;國際貿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路徑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對外貿易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高校國際貿易相關專業也得到了重視和發展,人才培養的質量在不斷提升。從當前發展的形勢來看,“一帶一路”政策的提出,加大了我國對外經濟貿易發展的程度,是以互利共贏為目的的跨國戰略合作設想,對國際貿易人才的數量需求不斷增多,同時對人才的質量也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這就對高校國際貿易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尤其是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對國際貿易發展建設有重要的影響。
一、“一帶一路”對國際貿易專業人才需求分析
1.人才數量的增加和質量標準的提升
我國改革開放和加入世貿組織,都推動了我國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也擴大了對外經濟合作的規模,推動我國正在由貿易大國逐漸向貿易強國轉變,這對國際貿易人才的數量要求不斷增多,同時,因為國際貿易的深入發展,國內外經濟形勢的不斷變化,對人才的實際業務能力也有了更高水平的要求,除了具備專業的理論知識,還要能隨機應變,熟練處理對外貿易發展中的業務,很多崗位都必須要求有崗位資格證書才能上崗。
2.注重學生的業務拓展能力
國際貿易人才要具有國際化的視野,就需要接受多學科知識,如經濟學、國際貿易學、外語、商務談判學和計算機等專業課程,尤其是當前階段,讓學生成為具有較強國際交流能力的復合人才也是很多大中型企業在人才選拔上的重要標準,更看重學生的戰略決策能力、市場分析能力、工作協調能力等。
3.創新能力成為重要新能力
我國先后提出了“一帶一路”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發展思路,這也就意味著未來幾年的發展中,隨著政策的不斷深入和完善,我國經貿合作的不斷拓展深化,強大的市場需求也會吸引更多的國貿專業化人才到“一帶一路”國際貿易的具體經濟互動中,因此,在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中,對學生的創新能力也需要加以重視培養。
二、現階段高校國際貿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所謂的應用型人才,主要是能熟練將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社會實踐和工作中,更好地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
我國高校發展中,在國際貿易應用型人才培養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方面,缺乏專業科學的人才培養目標。由于“一帶一路”的提出,國際貿易專業成為了比較熱門的專業之一,很多院校都開設了國貿相關專業,但是從具體的教學計劃和培養目標等方面來講,存在趨同問題,忽視了對人才培養特點和層次的考慮,沒有針對性,尤其是在主導進出口產品特點的應用型國貿人才培養上,只有少數的高校會結合具體的行業,進行專門的人才培訓,但是整體來講存在趨同性;另一方面,因教學環境單一條件落后,一些高校的國際貿易課程教學采用的還是傳統的課堂教授模式,忽視了校企合作,工學合作辦學的研究,沒有實驗室等建設,部分教學條件難以滿足實際的人才培養需求。此外,實驗教學比例較少也是當前存在的問題。我國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上,與先進國家相比,實踐環節較少,這也影響到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另外在教學評級習題的建設,商務英語教學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問題。
三、“一帶一路”背景下國家貿易應用型人才培養策略探討
1.課程設置具有特色
國際貿易人才需要具有國際化的視野,專業的知識結構,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把握機遇,在國際貿易專業教學中,“一帶一路”沿途國家地區的語言文化、民族風情,都需要進行針對性的學習,可以開設沿途國家的小語種課程,讓學生增加對不同國家民族文化的了解,提升學生的溝通能力;其次,還要了解“一帶一路”國家的商業貿易的特點、發展歷史和現狀等,了解國際市場的現狀,現代經濟發展模式及科學技術等方面的知識,針對當前發展中對人才的不同需求,開設不同的課程內容,并根據學生興趣和職業規劃發展,讓學生自由選擇拓展性課程,提升自己的能力。
2.加強國際貿易實訓中心的建設與優化
國際貿易專業人才的培養需要與時俱進,雖然目前絕大部分高校國際貿易專業都配備了相應的實訓中心,但大都實用性不高,或者軟件落后。因此,我們要結合當今國際形態,企業發展的需要,首先選擇更為適用的國際貿易軟件或平臺,并定時對其維護與更新。其次,模擬外貿環境,營造更為真實的實訓氛圍。例如,按照進出口貿易流程設置相應的部門:生產部、報檢部、報關部、運輸部等;適當配備國際貿易沙盤等線下操作項目,讓學生在線上、線下均可以更加貼近外貿環境。
3.增強實踐環節
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除了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更需要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方面“引進來”。首先,引入企業或者企業真實項目,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和交流的項目,進一步加強高校與企業的合作,尤其是和“一帶一路”沿線下國家的企業開展合作,充分挖掘校內外資源。再者引入企業專業人才,現有的雙師型教師無法完全滿足教學要求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學校專職教師與企業兼職教師合作完成課程。學校專職教師負責理論課程的講授和實訓項目的布置與監控,而企業兼職教師主要負責實施過程的指導與幫助。同時也可以聘請高素質的專業人員進行講座、培訓,增強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
另一方面“走出去”?!肮W交替”的教學模式的利用,即學生在某一學習時間段可以深入校企合作企業,開展課程學習和業務實踐。首先將國際貿易專業的部分課程學習項目或學習內容直接搬到企業,由企業實踐專家為學生上課或者指導學生在實際工作崗位上下通過完成簡單的工作任務從而達到訓練專業技能的目的。例如《國際商務單證》、《國際貨物運輸》、《外貿跟單》等課程均可以利用此模式。其次,鼓勵學生多參與國家級、省級、市級等的有關國際貿易專業的大賽,了解發展趨勢。再者,成立創業團隊,注冊公司,真實參與外貿環境。例如帶領團隊參加大型交易會、現場談判、展示、尋找貿易伙伴。 4.建立合理的課程評價體系
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的效果,需要科學合理的人才評價體系,以客觀的指標體系進行衡量,新的教學方法和方式的引入,同樣需要改變傳統的單一的評價模式。一方面可以借鑒國外先進院校的經驗方法,制定評價的標準體系,并結合實際進行修訂;另一方面,高校人才培養,最終人才需要進入企業工作,因此可以對企業對人才的滿意度進行調查,了解人才發展現狀,針對不足之處及時改進,尤其是當前國際化發展背景之下,必須以發展的眼光制定相應的課程評價標準,并重視考察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和實踐能力,采取多元的考察評價模式,才能真正了解人才的實際情況,了解其是否能滿足當前社會發展對國際貿易應用型人才的要求。
四、結語
綜上所述,“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國際經濟貿易發展越來越深入,人才與技術的交流不斷增多,高校培養國際貿易發展應用型人才也勢在必行。要結合政策的發展,了解當前國際貿易發展形勢,積極引進新的教學方法和模式,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多方面的綜合能力,開闊學生的國際視野,讓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多了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現狀、語言文化、民族風情、企業對人才的要求等,讓學生具有較強的社會實踐能力,能及時應對國際貿易實戰工作中的具體問題,培養更多符合發展要求的應用型人才,推動“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入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麗麗.“一帶一路”背景下高職國際貿易專業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研究[J].甘肅科技縱橫,2018,47(12):61-63.
[2]施秦.“一帶一路”戰略下創新高職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助推企業“走出去”[J].經貿實踐,2018(22):295+297.
[3]易攀.基于“一帶一路”倡議的重慶高職院校國際貿易人才培養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7):182-183.
[4]王孝燕.“一帶一路”背景下高職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淺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7(05):88-89.
[5]余淑秀.“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國際貿易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研究[J].科技風,2017(02):35+38.
作者簡介:羅璇(1985- ),女,廣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外語外貿教研室,碩士,研究方向:國際貿易、高等教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8938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