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背景下高職院校ESP人才培養策略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一帶一路”倡議不斷推進的背景下,對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需求愈來愈迫切,各專業都在籌劃英語的介入,而這種學科與英語相融合的課程即為ESP。高職院校應在兼顧國家政策、院校特點、課程需求和學生個人未來發展4個方面的因素來定位人才培養方向,分析課程需求,選擇合適的ESP人才培養策略。
【關鍵詞】“一帶一路”;高職院校;ESP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06-0035-01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我國與沿線國家的聯系日益密切,為了達成更加深層穩定的合作,這對我國語言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起通用英語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專門用途英語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更加貼近時代前進的步伐,也更符合新政策下復合型語言人才的培養模式。雖然我國學者對有關ESP領域的討論已長達40多年,自1978年楊惠中發表了有關專門用途英語的文章以來,很多相關的理論和研究都應運而生,新頒布的《英語專業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和《大學英語教學指南》(簡稱《指南》)第一次列入專門用途英語,但不管是各類文件還是相關學者對ESP的解讀,都不能充分的發揮ESP相對EGP的優勢以提升人才的綜合素質,換言之,我們在ESP人才培養的道路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針對“一帶一路”所帶來的機遇,筆者將以高職院校的視角,通過課程需求分析為新時代下ESP人才培養策略提出幾點建議。
一、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方向
“一帶一路”倡議的核心內容是“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要達成這“五通”,我們在人才培養方面應注重多樣性,即:復合型、專門型及定向型三種人才[1]。在明確國家所需人才之后,高職院校應針對自身的辦學目標以及特點,選擇適合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高職院校所對接的人才培養方向多為復合型語言人才。
二、課程需求分析
高職院校應具備更前瞻的國際視野,走在時代的前面,引導學生,為他們指明方向,在國家大力推進與落實“一帶一路”的背景下,復合型語言人才的培養絕不僅是以四、六級的分數為評判標準,也不是停留在聽、說、讀、寫的練習上,而是要培養學生在自己專業領域、在職場、在跨國事務中熟練使用英語的能力。
三、人才培養策略
為滿足“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下對人才的需求,培養可以用英語開展專業領域工作的應用型人才,ESP是高職院校的不二選擇。ESP課程與傳統的EGP課程有相通之處但卻又有所區別,從課程設置上來說,ESP課程不僅注重學生對英語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更加關注學生在職場上對英語的運用情況,可以說是外語知識和專業知識的結合,為此院??蔀橐荒昙墝W生開設外語課程和專業課程,為學生大二學習ESP課程打好基礎。
除此之外,學校也應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開設能夠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思辨能力等的綜合素質課程。
提升學生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歷史文化、政策法規、風俗文化的認識。從教學模式上來說,筆者認為一課雙師制的教學模式有助于提升ESP課程的教學質量,能夠更好地做到與社會需求的對接。
通過聘請社會上具有豐富“一帶一路”工作經驗的在職人員、研究人員可以在學生掌握課本理論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更多實用的符合社會需求的知識與技能,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復合型語言人才。
在“一帶一路”倡議不斷推進的今天,高職院校應該結合自身學校的特點,順應時代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在了解社會需求的基礎上,采取合理的人才培養策略,減少國家、社會和學校對大學生ESP能力需求與目前高校外語教學不能充分滿足這種需求之間的
矛盾[2]。
【參考文獻】
[1]蔡基剛.專門用途英語的信仰與理念的再認識——改革開放40周年我國高校外語教育的回顧與反思[J].外語研究,2018(2).
[2]付夢蕤,吳安萍.“一帶一路”建設的語言人才需求及高職院校應對方略[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20).
【作者簡介】
倪志文(1994~)女,漢族,山東省威海市人,學歷: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40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