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一帶一路”視域下東北亞區域合作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亞非歐大部分國家積極支持與響應,位于亞太核心地帶的東北亞地區,也有國家參與其中。但由于歷史原因和冷戰遺留問題,東北亞國家間缺乏政治互信,地區安全一直廣受詬病,區域合作處于較低水平。雖然“一帶一路”未將東北亞納入沿線重點合作區域,但其理念、原則與合作模式,卻為東北亞區域合作提供了方向。據此,主要分析東北亞區域合作與“一帶一路”的相關性以及東北亞區域合作的政治限制因素。
  關鍵詞:“一帶一路”;東北亞;區域合作;政治安全
  中圖分類號:F7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6.015
  1“一帶一路”構想與東北亞地區的聯系
  在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多極化發展趨勢明顯的今天,經濟全球化已成為不可逆的趨勢。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加深區域合作成為地區國家和平發展的重要途徑。為了迎合國際形勢之深刻變化,中國也主動向周邊諸多國家和地區發出合作的倡議,以求引導這些國家和地區走上合作、共贏的道路。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便引起世界的關注,中外專家普遍贊譽其所倡導的“開放包容、和平發展、互利共贏”的理念。“一帶一路”是中國政府把握國際政治經濟形勢而提出的重要倡議,具有廣泛性、包容性、開放性等特點,亦與東北亞的區域合作相關聯。
  1.1“一帶一路”構想與東北亞區域合作休戚相關
  東北亞地區跨國家、跨地區的經貿、文化交流并不是近現代才出現的新事物。從歷史上講,東北亞國家間很早就存在過密切的經濟文化交流,特殊的地緣關系使東北亞地區形成天然的合作優勢,曾造就了東北亞歷史上的繁榮。而到了近現代,這種天然優勢遭到破壞,長期以來,盡管東北亞地區經濟發展迅速,但受限于歷史問題和與不穩定的地緣政治關系,區域合作方面依舊滯緩。在“一帶一路”背景下,雖然學術界對于東北亞地區是否應納入“一帶一路”區域內觀點不一,但無論東北亞地區是否被納入“一帶一路”的重點區域,“一帶一路”的精神、原則和模式,均適用于東北亞地區的區域合作,因此,“一帶一路”視域下東北亞區域合作問題值得探討。
  東北亞地區歷來是世界上大國利益爭奪與沖突的交匯地帶,時至今日,東北亞仍是大國競爭的角逐區域,這導致該地區政治動蕩,國家之間信任缺失,安全穩定與合作一直處于較低水平。2015年3月28日,中國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全面闡述了“一帶一路”倡議的原則、框架思路、合作重點和合作機制等內容,是將“一帶一路”倡議具體化的行動指南。雖然這份文件表明東北亞地區并非“一帶一路”沿線的重點合作區域,但東北亞地區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這里包括中國、俄羅斯(遠東地區)、蒙古、朝鮮、韓國和日本六個國家,國家間地理相鄰、經濟互補、人文相通,有便捷的交通、豐富的資源和勞動力、雄厚的工業基礎與先進的技術,擁有區域合作的廣泛前景。有學者認為“無論從東北亞地區對中國的戰略意義來看,還是從東北亞區域合作的潛力與前景來看,都存在提升東北亞地區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地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睎|北亞地區的區域合作包括雙邊、多邊以及次區域合作等多個層面,在許多領域都與“一帶一路”倡議存在契合點。可以預見,“一帶一路”倡議可以在多個領域為推進東北亞經濟發展和區域合作創造有利契機。
  1.2“一帶一路”構想下的東北亞區域合作現狀
  東北亞區域合作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起步,并展現出了巨大的發展潛力。肇始于1992年的“圖們江地區開發項目”就致力于中、俄、朝、韓、蒙五國合作,旨在合作、發展、共贏的環境下,在東北亞地區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2005年,該項目更名為“大圖們江倡議”(GTI),將合作區域繼續擴大,長期以來,“大圖們江倡議”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2010年,為了有效應對圖們江區域經濟合作過程中的諸多不利因素和障礙,各成員國提出大圖們倡議轉型升級的意見。而這些不利因素中就存在地區安全因素(朝鮮在2009年因朝核問題退出)和政治因素,由此可見,在東北亞地區的政治環境下,“大圖們江倡議”的發展步履維艱?!耙粠б宦贰钡奶岢鰺o疑為“大圖們江倡議”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二者在宗旨和理念上一脈相承,在具體實踐也上也互為補充。
  除“大圖們江倡議”外,2014年提出的中蒙俄經濟走廊,已成為“一帶一路”六大經濟走廊之一。中俄蒙互為戰略伙伴,在鐵路運輸、物流、農產品和礦產品、貿易便利化、基礎設施等領域開展區域經濟合作,已有良好基礎,更有開展全面合作的巨大潛力。三方在經濟領域實現合作的同時,力求為維護地區安全、加強國際合作、解決國際爭端做出貢獻,成為“一帶一路”構想下區域合作的典范。此外,2012年啟動的中韓自貿談判,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2015年中韓正式簽署《中韓自貿協定》,并通過韓國國會批準生效,為中韓貿易合作提供了有利契機。
  綜上所述,東北亞區域合作機制不在少數,發展前景也十分廣闊。但不可否認,東北亞地區還存在地區安全障礙和種種不利因素,影響到了東北亞區域合作的水平。比如,在美韓同盟和美日同盟日益鞏固的局面下,在霸權主義滲透、歷史遺留問題和現實地緣政治關系面前,如何促進中日韓在東北亞地區的穩定合作,引導三國真正走向合作、共贏的道路,是擺在中國面前的一個難題。
  2東北亞區域合作的政治限制因素
  冷戰結束后,東北亞地區國家間的關系不斷改善,地區形勢總體上趨向緩和。但是,冷戰的遺留問題卻沒有徹底解決,該地區在政治上和軍事上仍存在不穩定因素,成為限制東北亞國家加強互信、建立區域合作機制的桎梏。復雜的地緣政治關系對區域合作構成挑戰。概括來看,東北亞區域合作大體上存在三個政治限制因素,即:中國與日韓的關系問題,朝核問題和美國在亞太的政治干涉。
  2.1中國與日韓關系問題   冷戰結束以來,中國與日韓之間總體上保持良好關系,相互也積極進行對話與合作。中韓關系方面,中韓在上世紀90年代初達成建交,但在政治和軍事問題上仍不能稱得上平穩。自建交以來,雙方一直維持良好的雙邊關系,并形成快速發展的趨勢。2003年,中韓關系提升為全面合作伙伴關系,2008年又成為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在不斷深化伙伴關系的過程中,韓國卻在2017年同意駐韓美軍在韓國部署“薩德”系統,中韓關系降至冰點,給雙方合作蒙上了一層陰影。“薩德”的部署看似是韓國防范朝鮮的保護傘,但它卻大大超出韓國的防御范圍,破壞了地區的平衡,甚至引起一系列連鎖反應。除了影響中韓關系外,朝韓問題將更加嚴峻,而美國在東北亞部署導彈防御系統的舉動將引起俄羅斯加大對遠東地區的軍事部署,這無疑加劇了東北亞地區的不穩定性,進而影響到該地區的區域合作。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在韓國部署‘薩德’系統非但解決不了有關國家的安全關切,只會嚴重破壞地區的戰略平衡,損害包括中國在內的本地區國家的戰略安全利益,同時加劇半島的緊張和對立,使半島問題變得更加復雜?!睆拈L遠利益看,美韓這種加強同盟關系的舉動只會加劇東北亞地區的動蕩局勢,不利于該地區國家間的經濟和安全合作。
  中日方面,兩國的歷史問題和領土爭端,始終是兩國關系進一步發展的障礙,中國一直在為改善中日關系做不懈努力?!耙粠б宦贰背h不僅僅包括沿線國家,中國也歡迎非沿線國家加入進來,日本當然也不例外。日本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初期持抵觸態度,認為其“無論有意無意都挑戰了目前的國際經濟秩序,觸動了美日兩國的既得利益和地位?!币虼?,日本也加快了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與中國形成競爭關系,并且宣揚“中國威脅論”,在南海拉攏個別國家,制造爭端。究其原因,是日本想繼續保持在亞太地區的既得利益,企圖限制中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然而,隨著“一帶一路”給沿線各國帶來的利益越來越多,與中國競爭的日本企業也間接受益,部分日企已經開始轉變對“一帶一路”的偏見。目前,中日關系成為影響合作的短板,若能擱置爭議或在爭議問題上達成共識,無疑將對兩國關系的進一步穩定有重要作用。隨著韓國加入亞投行,日本將對“一帶一路”和亞投行有新的理解,如若將來加入到東北亞區域合作中,成為“一帶一路”的參與者,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2.2朝核問題
  朝核問題是東北亞區域合作的隱患,始終影響著東北亞地區的安全穩定和地區合作的開展。朝鮮與美韓之間存在著嚴重的信任危機,朝鮮不斷地核試驗、美國對朝鮮的強硬制裁均被各自描述成防御手段。朝鮮半島的軍事威懾不斷升級,稍有不慎就會爆發戰爭。中國政府的立場是反對朝鮮進行核試驗,反對朝鮮擁有核武器,實現半島無核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中國政府堅決反對朝鮮不顧國際社會普遍反對再次進行核試驗。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防止核擴散、維護東北亞和平穩定是中方的堅定立場?!敝袊谕苿影雿u無核化、維護東北亞安全上繼續做出積極貢獻,朝鮮與中國是事實上的天然“盟友”關系,朝鮮擁有核武器也將給中國的安全帶來威脅。中國始終在發揮大國作用,運用靈活的外交手段,推動朝鮮無核化談判和各種形式的多邊談判機制的開展。另外,美朝之間積極地雙邊對話是雙方取得互信手段,朝方暫停核試驗、美韓停止軍演是促成雙方對話的前提條件,重啟六方會談是解決朝核問題的關鍵。任何對朝鮮產生威脅的事態出現,都會對東北亞的和平穩定產生負面影響,更是東北亞區域合作中的不穩定因素,朝鮮半島局勢的轉折性變化,自然是朝鮮半島核心相關方合力的結果,朝、韓、美、中等各方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需要鄰國與聯合國一道共同努力去解決。
  2.3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政治干涉
  美國在亞太的干預是影響東北亞區域合作的阻力。進入21世紀以來,東亞成為世界經濟發展最快、最活躍的地區,中國也超越了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升,對美國主導的全球霸權產生一定沖擊力。2009年起,美國開始將視野調整回亞太地區,企圖運用經濟、政治、軍事、外交等手段,遏制中國的崛起。除了美國主導TPP試圖牽制中國,建立亞太經濟霸權外,美國更強化了在亞太地區的軍事主導權。在東北亞地區表現為加強美國與傳統盟友日本和韓國的同盟關系,這使原本就不穩定的東北亞安全形勢更加惡化,東北亞區域合作面臨著軍事安全與地緣政治的挑戰。美國善于用其政治手段來干涉東北亞國家的關系,南海爭端與對朝鮮的制裁等問題,進一步破壞了東北亞國家間脆弱的政治互信,企圖從根本上阻礙東北亞國家之間進行區域合作,以此達到遏制中國崛起的目的。而事實上,美國在亞太的干預并不能對中國經濟構成實質性威脅,在中國“一帶一路”建設蓬勃建設之時,美國卻退出TPP,這無疑暴露出美國在亞太戰略上的矛盾。面對美國重返亞太帶來的沖擊,中國在提高警惕的同時,應繼續深化中美合作,與東北亞國家繼續培養政治互信,建立區域合作機制。
  3“一帶一路”視域下東北亞區域合作的方向
  在形勢局勢復雜多變的東北亞,建立“命運共同體”的意識極其重要,實現安全穩定和建立互信是進行區域合作的基礎。在霸權主義威脅下的東北亞區域合作依然存在機遇。“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精神,“一帶一路”建設所堅持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為深受霸權主義和冷戰思維困擾的東北亞發展提供了新思路。正如前文所述,東北亞國家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與區位優勢,資源互補性極強,東北亞國家間應該積極交流溝通,增強政治互信,在尊重彼此發展道路和發展理念的基礎上,進行廣泛的合作,在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道路上推進東北亞區域合作的實現。
  中國作為大國,在國際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東北亞安全合作的問題上,始終堅持立足于和平對話,反對武力解決,倡導國際多邊合作。多邊合作為區域合作提供機遇,而區域合作又是國際多邊合作的重要動力。面臨潛在的難題與挑戰時,東北亞各國應始終保持理智與克制;在推動東北亞區域合作上,中國堅持開放與包容,以“一帶一路”建設為標榜,積極與東北亞各國開展多邊合作,促成東北亞區域集團的實現。   對于重返亞太的美國,中美雙方應該繼續深化合作,找到共同的利益切入點。雖然美國有意牽制中國的崛起,但是戰略的沖突與矛盾卻不能掩蓋雙方開展經濟合作的切實意愿。若中美在東北亞地區找到合作空間,在朝核問題和“薩德”部署等熱點問題上達成共識,將是推動東北亞安全穩定與區域合作的關鍵環節,也符合美國國家利益。因此中美間的雙邊合作極為重要。
  4結語
  東北亞作為亞太地區的核心與焦點,對“一帶一路”的建設有很好的輻射和帶動作用。不僅如此,實現東北亞與“一帶一路”對接,還可以有效緩解東北亞地區的安全問題,在中日韓共享區域合作成果時,自然也會淡化三國間尚存的歷史遺留問題和政治關系上的矛盾。需要指出的是,雖然東北亞區域合作前景廣闊,但在推行建設的過程中,機遇與挑戰并存,如何處理東北亞國家間的矛盾仍是一個難題。若東北亞各國堅信和平發展,為東北亞區域合作提供良好的地區政治環境,再現東北亞地區繁榮穩定將不再遙遠。
  參考文獻
  [1]吳昊,李征.東北亞地區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的地位--應否從邊緣區提升為重點合作區?[J].東北亞論壇,2016,(02):46-57.
  [2]吳可亮.大圖們倡議的轉型升級研究[J].社會科學戰線,2018,(04):252.
  [3]李乙泳.大圖們江開發計劃:政策選擇與發展前景[D].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3.
  [4]耿爽.韓欲部署剩余4輛“薩德”發射車,中國外交部強硬表態[EB/OL].(2017-09-06).http://news.cctv.com/2017/09/06/ARTIgSuwxeGGCZXITLFkXAPN170906.shtml.
  [5]李素華.日本對“一帶一路”構想的認知和反應[J].東北亞學刊,2015,(03):15-19.
  [6]外交部:堅決反對朝鮮進行核試驗[EB/OL].(2016-09-09).http://news.cri.cn/20160909/1fd735cf-a131-cfeb-db38-b4b02038277f.html.
  [7]鄭繼永.朝鮮半島局勢轉圜:動因、評估與展望[J].現代國際關系, 2018,(05).
  [8]李文.“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的東北亞合作問題[J].東北亞學刊,2015,(04):16-2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9304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