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背景下高職ESP教學的實施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成熟的互聯網環境為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技術支持,同時也改變了當代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ESP教學以反轉課堂為主體的混合教學模式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
關鍵詞 ESP教學 4A學習 反轉課堂 項目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1互聯網背景下高職ESP教學的新特點
ESP 即專門用途英語,是“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的縮寫,指與某一特定行業、學科相關聯或與某種特定目的相結合的英語。高職ESP英語開設在公共英語課程后旨在增強學生的專門領域的英語知識,培養其語言應用能力,滿足就業需要。
當今互聯網高度發達技術環境改變了傳統的英語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催生了新的教學模式,即從填鴨式的課堂講授式教學逐步過渡到基于互聯網平臺的反轉課堂、微課、項目教學法等混合教學模式。
2互聯網背景下ESP教學實施
2.1高職ESP教學的新模式——翻轉課堂
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使人類的學習行為隨時隨地發生,從而實現 4A學習(anyone、anytime、anywhere 、any device),即無時無刻的溝通,無處不在的學習,是一種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刻獲取所需的任何信息的方式。互聯網為教育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也悄然改變了教學觀念,成就了“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The Flipped Classroom)最初源于美國,是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在翻轉課堂教學中,教師借助微課,重組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及評價體系。
在我校高職ESP教學反轉課堂實施過程中我們還結合項目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等設計教學活動,從而實現“課內-課外翻轉”,完成知識的學習和知識內化;實現“師-生角色翻轉”,在教師精心設計工作真實情景中完成項目任務,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導者,其創新意識和學習積極性得到發揮,知識的內化和能力轉化完成。
反轉課堂允許學生隨時隨地進行碎片化學習,調整學習節奏,拓展學習興趣,解決傳統課堂教學時空限制,內容拓展不利,學生學習興趣缺乏,師生互動不充分等問題。
翻轉課堂第一階段知識傳遞是在課前完成的。學生課前按要求學習老師提供的微課、視頻資料,初步的自主學習使學生體驗學習的成就感。微課后的小作業是能力進階學習,目的在于激勵學生的獨立思考,激發興趣和潛能,解決問題。學習的疑難問題可以在線上師生互動或生生互動解決,或者帶到課堂和老師同學一起探究解決。
反轉課堂第二個階段知識內化和能力拓展是進入課堂實現的。課堂上師生、生生互動,相互學習、交流經驗,答疑解惑從而掌握語言知識和技能,完成項目任務。項目教學法中的高效的學習成果展示則是促進學生語言知識內化和能力拓展的有效激勵手段。
“翻轉課堂”使我們看到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角,而作為主講人的教師角色已經淡化變成課程的設計者、資源的提供者、規則的制定者、答疑解惑者和成績的評判者。這一“雙主模式”提高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學習能力,提高了教學效果。反轉課堂讓學生學會思考,選取有用信息,通過合作學習,提升解決問題能力。
2.2 ESP項目教學法與反轉課堂的有機結合
項目教學法是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出的一種將項目管理的方法運用于教學的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這一傳統的教學模式要求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圍繞現實生活的真實問題,扮演特定社會角色,運用所學知識,通過探究和合作學習來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掌握知識、獲得技能。在發達的網絡環境下,項目教學法突破傳統,借助豐富的網絡資源,(教師精心制作或精選網上的微課,展示真實情景的視頻等等)以項目教學貫穿始終,通過交流、分享和展示等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形成新型的有效的教學模式。
具體實施:
(1)情景設置:借助網絡資源和技術,創設教學情境要符合未來工作需要,引導學生運用新知識來解決真實情境中問題。
(2)項目示范:以視頻、微課為主要形式傳授基本知識。
?。?)獨立思考:讓學生獨立思考,消化理解新知識,為解決項目問題打下理論基礎。
?。?)確定項目:小組成員通過研究討論、資料搜集,在教師指導下明確任務。
?。?)協作學習:開展小組討論、交流協作,共同完成項目任務。
(6)學習評價:學習效果根據項目完成情況來衡量,學習評價由老師評價、小組評價和自評三部分組成。
教學實施過程中,我們常把ABC環節設計在翻轉課堂的知識傳遞階段,DEF環節設計在在翻轉課堂的知識內化和能力拓展階段。當然課堂設計并非一成不變,它可結合課程內容特點靈活調整組合。
總之,互聯網環境下新鮮的知識、豐富的內容、靈活的授課形式,以及在探究學習中出現的新情況、新挑戰等諸多因素所帶來的新鮮和刺激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學生的學習能力、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顯著提升,高職ESP教學效果喜人。
基金項目:本文是2018年度黑龍江省社會經濟發展重點研究課題(外語學科專項)《互聯網背景下高職ESP英語教學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WY2018130-C。
參考文獻
[1] 陳瀟.移動互聯時代高校ESP教學建設探析[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09) :117.
[2] 劉銳,王海燕.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和實踐[J].現代教育技術,2014(05):26-2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78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