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高中化學教學中滲透綠色化學思想的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綠色化學理念是可持續發展觀的重要內容,也是應用型本科院?;I的學生應該具備的重要環保理念。它從節約資源和防止污染的觀點來重新審視和改革探索傳統化學實驗,對保護環境和學生的環保意識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高中化學教學 綠色化學理念 環保意識
一、綠色化學思想概述
綠色化學,又稱環境無害化學、環境友好化學或清潔化學,它是用化學的方法和技術來減少甚至消滅那些對人類健康、生態環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劑、溶劑、試劑、產物、副產物等的使用和產生。綠色化學的理想在于盡量少或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質,盡量少或不產生廢物,它是一門從源頭上阻止污染的化學。
二、高中化學教學中滲透綠色化學思想的重要意義
高中階段是學生發展的重要階段,在這一階段,對學生滲透綠色化學思想,讓學生通過接受綠色化學教育,明白導致環境污染的原因,掌握何種化學物質會造成環境的污染,應如何使用這些化學物質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或避免對我們周圍的生態環境造成污染,從而培養廣大學生樹立環境保護的意識,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進而培養他們的化學核心素養,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例如,在實驗室制取氯氣時,我們都知道氯氣的氣味具有較強的刺激性,有毒,但其可以與多種金屬以及堿發生化學反應。因此,在制取時,針對多余的氯氣,我們可以用氫氧化鈉溶液進行吸收,以防止制取的氯氣污染我們周邊的環境。因此,我們在實驗室提取和應用氯氣時,教師必須向學生強調利用氯氣不僅可以在工業上生產出稀鹽酸,還能節約大量的能源,并有效減少環境的污染。
三、高中化學教學中綠色化學思想的滲透策略
1.創設情境進行滲透
在高中化學的教學中,要想對學生滲透綠色化學思想,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在情境中對學生進行滲透。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化學教材高一化學1第四單元《非金屬及其化合物》中的課題3《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借助新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現我國新疆與青海兩省交界處的“魔鬼谷”的風景,并向學生簡單描述該谷的情況:“魔鬼谷”經常發生電閃雷鳴、風雨交加的狀況,而且雷電能夠輕易擊斃人畜,但谷中的農作物卻在風雨雷電下生長得十分茂盛。接著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對這一情況從化學的角度進行分析:空氣成分中最多的就是“氮”,游離狀態的氮在電閃雷鳴下能夠與土壤中的硝酸鹽產生化學反應,生成氮肥,促進農作物的生長。由此導入課題的內容,接著再由工業生產化肥的過程,探討在工業生產中的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壞等。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探討如何減少或避免在工業 生產中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造成的污染問題,這樣便能把這堂課變成綠色化學思想教育的重點。
2.利用化學實驗進行滲透
在高中的化學教學中,化學實驗也是向學生滲透綠色化學思想重要的方式。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平時的演示實驗向學生滲透這一思想,如實驗材料的選擇,實驗過程中化學原材料的處理以及在實驗后如何回收再利用化學廢液和廢渣,這樣能使學生更深刻地受到綠色化學教育,更扎實地理解并掌握綠色化學思想。此外,教師還可以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引導學生開展微實驗,盡可能使用最小的化學實驗劑量,這樣能有效降低并減少污染的產生。例如,在制取氯氣時,因為氯氣含有刺激性氣味且有毒,能污染我們周邊的生態環境,而且一旦操作失誤,就會對學生造成人身安全隱患。為了避免這個實驗出現安全事故,教師就可以利用微課視頻的形式進行演示實驗,或是借助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氯氣制取實驗的步驟、實驗的現象以及實驗的結果,這樣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的模式,也極大地豐富了課堂教學的資源,并能向學生滲透綠色化學思想,增強他們的環保意識。
四、綠色化學的未來展望
近年來,我國大力推行可持續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觀要求我們既要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后代人的合法權益,綠色化學的出現剛好符合這一基本理念。綠色化學和傳統化學不一樣,它是在保護環境的基礎上所產生的一種新興技術,摒棄了發展經濟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發展模式。利用綠色化學技術來改善環境污染問題是環境保護的主要發展方向,雖然目前環境處理的辦法有很多,但是大多都是末端處理,還會產生二次污染。而綠色化學重在治本,它的意義在于開發清潔工業技術,消減污染源頭,生產環境友好型產品。世界上很多國家已把“化學的綠色化”作為新世紀化學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發展綠色化學是二十一世紀化工業研究的必然趨勢。為了實踐綠色化學的理念,我們必須繼續深入研究化學反應的規律,尋找到更加經濟、無污染的生產方式,并將現有的研究成果盡快轉化,淘汰落后工藝,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同時,我們還應加強綠色化學理念的宣傳教育,讓公眾意識到綠色化學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及其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 蘭兵.高中化學實驗中綠色化學理念的應用分析[J].中國新通信,2018,(12):17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50017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