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學教學中如何滲透生命安全教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安全意識重于泰山。安全教育即生命教育,在化學教學中以學生學習為中心,同時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將衣、食、住、行等方面存在的安全問題的材料與化學教學內容有機融合,能有效滲透安全知識,強化學生的安全意識,避免悲劇的上演。
【關鍵詞】化學教學;安全教育;對策
安全意識重于泰山。安全教育即生命教育,在化學學科中滲透生命和安全教育,可以從化學的視角幫助學生理解生命的規律,增強學生珍惜生命的認識。將生命安全教育滲透在化學學科中,還可以避免單純德育教育的說教,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讓學生在學習和化學有關的知識時思考生命的價值,全面提升學生的素養。
一、構建化學學科中生命安全教育目標
在化學學科中滲透生命安全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因此需要建立一個完整的體系來支撐,因此,教師一定要構建在化學學科中進行生命安全教育的目標,將生命安全教育的目標變得更加具體。對于生命安全教育目標的構建,教師可以從情感維度、認知維度和行為維度這三個方面進行。
1.情感維度。就是加強學生對生命與化學的情感態度的認知,激發學生對化學和生命關系的探索,讓學生能夠將化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來認知生命的規律,了解生命的意義。調動學生的情感態度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學生只有將化學的規律和原理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才能真正認識生命,從而形成良好的生命保護意識。在化學教學中滲透生命安全教育的情感維度,對于激發學生珍惜生命的情感具有重要的作用,還能夠增強學生熱愛生命和敬愛生命的意識。
2.認知維度。在化學學科中滲透生命安全教育的認知維度,就是要提升學生對化學和生命關系的認知能力,揭示化學和生命的聯系,提升學生對生命的起源、生命的過程以及生命的保護等方面的認知程度,才能良好的開展生命安全教育。
3.行為維度。行為是個體的一系列活動和反應,在化學學科中滲透生命安全教育,就是要促使學生養成珍惜生命的行為,而行為是受認知和情感的影響的,因此,只有加強學生對生命安全的認知和情感態度,才能使其養成良好的珍愛生命的習慣。
二、化學課堂教學中的安全知識教育
課堂是教師傳授給學生化學知識的場所,同時也是學生形成正確的、科學的化學理念之地。課堂教學中教給學生相關的知識,可有效地降低事故的發生。
(一)從課本所講幾種物質的化學性質入手
九年級的學生剛剛接觸化學,充滿了好奇心,有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不知道危險就在身邊。因此從所講物質化學性質入手,如:毒性、可燃性、爆炸性、強氧化性、強腐蝕性、放射性等,讓學生感受到化學就在身邊,安全第一。如:講堿性物質Ca(OH)具有腐蝕性時,可聯系食品包裝袋內的“干燥劑”,其主要成分為CaO,不能食用的,因為CaO吸水生成Ca(OH),Ca(OH)具有腐蝕性,會腐蝕人的腸道。再如因為濃硫酸有強腐蝕性,可以毀容,腐蝕皮膚。因此要告訴學生一些處理方法:如果濃硫酸滴到衣服上,應迅速脫下受傷者被污染的衣服,迅速用布擦去皮膚上的濃硫酸液體,并用大量清水沖洗干凈,或再用2%碳酸氫鈉溶液沖洗或涂抹即可,受傷嚴重者及時送醫院治療。
?。ǘ幕瘜W與生活單元入手
化學與生活聯系很緊密,其中“化學物質與健康”單元就是針對食品安全的。人類需要食物,而食物中含有化學元素。而有些元素在人體內是有限量的,例如:碘元素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適量碘能在機體的生長發育和新陳代謝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碘的生物化學功能主耍是通過甲狀腺激素表現出來的。因此,機體一旦缺碘就會引起甲狀腺腫大,幼兒缺碘會影響生長發育,造成思維遲鈍。碘過量也會引起甲狀腺腫大。
食品安全關系到人體的安全。如:在講生活中的食鹽時,教師利用課后習題進行安全教育,有一種類似食鹽的物質——工業食鹽(亞硝酸鈉)它為致毒的物質——亞硝酸鹽。亞硝酸鹽能作為食品添加劑,在肉制品如香腸等的生產中使用,可保持肉制品的亮紅色澤,抑菌和增強風味。但攝入量有嚴格限制。因為亞硝酸鹽在人體內可以使組織缺氧而中毒。另外,亞硝酸鹽在某些特定的條件下也能轉化為具有致癌作用的亞硝酸胺。再聯系社會熱點食品安全事件,如:三鹿奶粉、蘇丹紅、大頭娃娃等事件,有益于培養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學完該知識后,學生就能將這些知識應用在生活中,如在生活中不選擇色澤異常鮮艷的熟食制品,變質的蔬菜和腌制不透的咸菜,多吃新鮮的食品。
三、在化學實驗中進行安全知識教育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是化學教學中相當重要的環節。實驗材料豐富多彩,實驗現象的千變萬化深深的吸引著學生的眼球,學生很想親自動手做實驗。但是當他們在實驗中遇到困難,實驗沒做成功,或害怕實驗有危險,或擔心有毒藥品會影響身體健康時,就不愿做實驗,甚至不敢進實驗室,還有可能對學生學習化學造成嚴重的心理障礙,因此必需對學生進行實驗的安全教育。
(一)實驗操作前的教育
化學實驗中,要經常接觸各種化學試劑,不少化學試劑是危險性化學藥品。如:濃酸(濃硫酸等)、強堿(濃氫氧化鈉溶液等)、白磷等。在實驗進行過程中,常伴有各種氣體、火焰等,這些物質對人體有的是有毒,甚至有的是劇毒,實驗中還有可能發生燒傷、扎傷、燙傷等事故,所以在上化學實驗課前,一定要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并告知一些應急措施,如:氯酸鉀與二氧化錳混合制取氧氣時,禁止研磨二者的混合物,否則將引起爆炸。酒精燈不用時及時用燈帽蓋滅,不能用嘴吹滅,以免引起火災或爆炸;同時教師要嚴肅認真地做好演示實驗、合理使用反例,對于一些可以在實驗室模擬的錯誤操作導致的后果,教師可設計一些錯誤的反例加以驗證,以加深學生印象。如:水倒入濃HSO中進行稀釋的后果;加熱時先撤酒精燈導致水回流引起試管炸裂等,只要條件允許,設計合理,不會引起事故的均可一試,也可以借助多媒體進行事故的再現,已引起學生的驚醒,達到教育的目的。
(二)實驗過程中的教育
在實驗過程中,學校要派足夠數量的教師來指導學生實驗,要指導學生規范操作,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千方百計預防和清除不安全因素,避免各種事故的發生.中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好動是他們的天性。因此,在平時學生實驗中除了講清楚規范操作、安全要求外,加強監督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這既是化學實驗教學應重視的問題,也是對學生負責、對家長負責、對社會負責?;瘜W教師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讓學生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識和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在化學教學中涉及到安全求生教育,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該將和課本知識相關的擺脫險境的相關知識向學生傳授,讓學生通過化學獲取一定的生存方法,在實際生活中遇到災難或者陷阱時,能夠采取一定的方法來保護自己。當遇到有些突發狀況或者危險的時候,學生只有熟練掌握求生的技能和常識,才能在災難面前自如應對,保護自己的生命。例如:在化學學習過程中學習關于“燃燒”的相關知識,教師就可以結合課本上的內容,將如何使用滅火器的相關知識向學生講解,讓學生在火災中能夠正確使用滅火器逃生。
總之,安全意識重于泰山。安全教育即生命教育,在化學教學中以學生學習為中心,同時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將衣、食、住、行等方面存在的安全問題的材料與化學教學內容有機融合,能有效滲透安全知識,強化學生的安全意識,避免悲劇的上演。
【參考文獻】
[1]張寶珠.生命教育在化學教學活動中的滲透[J].考試周刊,2015(44)
[2]羅曉安.在化學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J].山海經(故事),2017(0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097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