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珍愛生命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滲透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基金項目:《柳州市提升中小學幼兒園課程領導力行動研究》2017年度子課題,課題編號:2017KC-076 ,課題名稱:《珍愛生命教育在農村初中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摘要:近年來,校園欺凌事件劇增,學生輕生、自殘等諸多行為反映出了學校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缺失。因此,生命教育已呈現出重要的時代背景;在新輪的課程改革中,生命教育已愈來愈引起人們的重視。作為初中物理課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好課程特點和內容,使學生在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教育學生認識、引導學生,欣賞、感悟生命,進而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關鍵詞:校園欺凌 輕生 自殘 珍愛 生命教育
一、生命教育的內涵及意義
生命教育,就是有關生命的教育。關于生命教育內涵的表述有多種,我認為對初中生進行珍愛生命教育就是要讓學生學會珍愛自己和別人的生命,使之主動地去思索生命的意義,感悟價值,樹立健康正確的生命價值觀。物理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有其必然使命。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地呼吁關注生命,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得到廣泛的認同。物理課程中蘊藏著大量的生命教育內涵,挖掘素材,對學生進行生命與價值、生命與關懷、生命與社會、生命與自然、生命與安全、生命與生存技能的教育,實現生命教育的目的:認識生命、珍愛生命、尊重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質量。
二、目前學校教育中生命教育的現狀
1、學生從課堂教學中能獲得的生命知識缺乏。大多數中學生希望了解有關生命的知識,渴求道德教育中的生命關懷。然而中學生很難從課堂上獲得有關生命關懷的體驗,就只好通過其他的途徑來獲 這方面的知識。這樣就很可能獲得不正確的思想,從而影響其正確理解生命的價值。
2、初中教育功利性強,忽視了學生對生命的體驗。學校教育為了自身的及其他一些方面的需要,而忽略了學生自身的內在需求,忽略了學生的生命體驗,這也是學?!暗掠笨辗o力,難以取得應有成效的重要原因。
3、學校教育沒能讓學生很好的體驗生活。生活是生命展現其生命活動的場所,是生命尋求意義和價值的所在。然而,當前初中教育,由于條件限制和升學的壓力,而沒有喚醒生命存在的激情與關懷。
三、珍愛生命教育的必然性
時代加速發展欲望加深導致學生價值觀念模糊、生命意識膚淺。如出現了名牌大學的學生虐貓、傷熊等事件;中小學生自殺或殺人的報道越來越多,也越來越觸目驚心。青少年自殺意念比例上升。2004年的調查中發現被調查的中小學生中有自殺意念發生率為24.39%,自殺意念隨年級上升而升高。而97年這一比例僅為0.19%,六年時間上升一百倍以上。面對這些現象和數據,者達拉里(M.Dallaire)所言,“教育成為制造勞動者的一臺機器,通過教育的塑造,人被變成追求物質利益的人,掌握生產技術成為受教育的全部目的。新課程改革中,也明確提出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課程核心理念。這種理念指導下的物理教學,在開展珍愛生命教育勢在必行。
四、如何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實施珍愛生命教育
珍愛生命教育并不是孤立的一門課程,物理學科是與我們的生產、生活有密切聯系的一門學科,其中蘊涵著豐富的生命教育內容,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精心挖掘,并充分運用物理知識作為生命教育的教學資源。
1、利用物理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具體應用,教育學生要注意安全、珍惜生命??v觀整個初中物理教學,它涉及力學、熱學、聲學、光學和電學等領域,與學生生活都息息相關。例如電學中安全用電知識的學習,在學習聲音時噪音和次聲波對人體的影響,人類是怎樣利用次聲波來預報如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在熱學中對自然現象的認識和理解,在力學中學習如何避免慣性帶來的危害,很多知識的應用都能挖掘出珍愛生命教育的素材,在物理教學中可充分發揮物理學科這一優勢,在向學生傳授物理知識的同時進行珍愛生命安全教育,以啟迪學生關愛生命,珍惜生命。
2、利用物理學中一些科學家的坎坷經歷,教育學生要珍惜生命。在人的一生中都會遇到始料不及的困難與挫折。青少年時期的學生在遇到困難、挫折時,往往不能正確對待,導致自閉、抑郁甚至輕生的事件時有發生。如何面對挫折?利用鮮明的人物事例,以榜樣的力量進行滲透教育,以此來暗示學生要珍愛生命,勇于面對困難挑戰,物理教材中就蘊涵著大量的人物事例。
3、利用物理學習過程中的實驗和探究性活動,讓學生悅納自我認識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對學生進行珍愛生命價值觀教育。在物理實驗教學和探究性實踐活動中,學生有合作,有傾聽,在接納自己的同時也接納了同伴,學會了彼此尊重。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感悟到了自己的學習能力;感悟到了自己對探索“未知世界”所作的努力,從而感悟到自己的生命價值,生成了積極的生命意識,拓展了生命的精神空間,在以后的課堂活動中乃至在自己的成長歷程中主動地把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彰顯出來。
當前我國生命教育還沒有形成完善的體系,需要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去探索,去研究。在物理教學中進行生命教育時應做到結合教學實際,以達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效果,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帶著教師的人格魅力和靈性,去發現和喚醒學生的珍愛生命意識,樹立正確生命價值觀,才是進行珍愛生命教育的理想境界。
參考文獻:
[1]葉瀾:《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教育研究》1997年第7期
[2]張文駒、任文偉:《對生命的敬畏新世紀的大話題》,內蒙古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年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84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