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德育是當今學校教育當中最為熱門的一個話題,是素質教育當中的重要內涵和主題,承擔著深刻落實和貫徹素質教育理念的重要責任和作用。故而,在國家不斷提倡素質教育的當今,如何有效在課堂中滲透德育教育,進而推進素質教育的成效便成為了課堂的重點研究方向。據此,本文擇取了小學六年級的數學教學為例,對如何在數學課堂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相關內容作如下的論述。
【關鍵詞】六年級數學 德育教育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9-0139-02
所謂德育,即指在課堂知識的教學之余,對學生進行相關道德情操的陶冶,以提升學生個人道德修養,使其能夠以獨立的人格和積極地精神面貌進行成長和發展的教學目標。由于秉承于素質教育理念,其內容包含極為廣泛,本文限于篇幅,現只選取其中針對于小學年級的學生較為具有影響性和代表性的愛國主義教育、科學世界觀教育、集體主義教育三個層面,作為論述的切入點。并同時通過不同的課堂教學方法與之契合,助力這些德育教學內容在課堂中的有效滲透。
1.挖掘數學教材,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例分析。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是一切自然科學的根本,對于推動國家科技的發展和突破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在我國,有著許多愛國的數學家,曾經為了幫助祖國快速發展,奠定國家的科學事業而進行了無私的奉獻和犧牲。而有鑒于此,我們可以在數學的課堂教學中,通過對教材的深入挖掘,將之與愛國主義教育進行有機的結合,以人物榜樣的力量作為驅動力,從而為增強德育在課堂的滲透提供良好的前提。
例如:以“代數”相關知識的教學為例,筆者通過深入挖掘,在教學之余向學生講述了我國愛國數學家張禾瑞的事跡來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滲透。張禾瑞畢生從事數學教育事業,一生有《近世代數基礎》、《高等代數》兩部數學著作,成為國家一直以來代數學科的優秀教材。筆者向學生講述了張禾瑞在建國初期心系祖國教育,冒著被批判的風險堅持反對彼時學校不學基礎理論的風氣,并且針對一些有關方面出版的未經嚴格審閱、修訂的教材進行了逐字逐句的修改,最后竟出現了修改稿紙紅字滿篇的現象。雖然受到了牽累,但在他的堅持下數學系的工作開展的十分順利,為我國培養了大批優秀的接班人。而學生通過這些背后事跡的了解,不僅對“代數”知識的學習產生了較強的好奇心,且對張禾瑞一心為國、一心為教育的精神所感染,從而使得愛國主義教育得以良好滲透。
2.培養應用能力,滲透科學世界觀教育
數學是一門應用型學科,如上述所說,是一切自然科學的根本,因此借之在課堂中滲透科學世界觀教育對于德育教育的提升有著天然的優勢。而眾所周知,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亦應用于生活,故而,對于小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當必依托于指導學生利用相關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模式。從而幫助學生們樹立以科學的眼光看待事物的思維,使科學世界觀得到高效的滲透,為德育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例如:以《扇形統計圖》的相關知識點為例,在教學之余,我指導學生運用所學扇形統計圖知識點對班級內學生喜愛的體育運動項目的相應人數進行了統計圖的制作。扇形統計圖能夠從扇形的大小反應部分占總體的百分比的大小,具有直觀表示相關信息的特點。學生們通過運用,在對相應人數進行統計之后,將其通過扇形進行表達,從而使得各運動項目,各運動項目受歡迎具體人數得到一目了然的效果,從這點,便大大加強了小學生對學習數學知識的認知程度,了解到生活中處處有科學,利用科學的方法去生活、解決問題的便捷性,從而確立了良好的科學世界觀,為德育的滲透奠定堅實基礎。
3.借助小組學習,滲透集體主義教育
集體主義教育是德育內容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良好精神面貌的外在體現之一,因此,德育的滲透,集體主義觀念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在數學課堂當中,我們可以借助于現如今較為流行且對課堂教學效率大有裨益的“小組學習”模式來作為一個契合點。過程中,可以將學生首先進行學習小組的劃分,進而通過一定手段的設置,使學生在小組中可以感受到大家共同學習、互相進步的重要性,進而使得集體主義觀念得到深入滲透,為健全課堂德育內容作出良好鋪墊。
例如:以教學“位置和方向”這一知識點為例,在教學過程中,筆者根據對學生日常學習所表現的實際情況,將學生們進行了若干個小組的劃分。如:本節的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 們能夠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且能夠根據路線圖說出實際中行走的方向和路線。據此,我則分別將具有良好方向感的學生與空間感較強的學生分別相對應的分到一個小組,使之能夠成為一種相互補充的學習小組形式。而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則在此種小組學習的模式下,大大的體會到了在集體學習下,相輔相成、共同進步的高效性,從而有效激發了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為健全課堂德育教育內容,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能力提供有益的前提。
綜述:由上可見,在數學課堂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只有學會善于總結經驗,優化課堂設計,如此,才能使得教學的指向性更為明確,從而確保課堂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王勝利.淺談小學數學課程中道德教育資源的滲透[J].中國校外教育,2018(32)
[2]閻曉林.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J].華夏教師,2018(2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12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