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發式教學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禚學軍 王相榮
【摘要】由于對啟發式教學的理解和運用不同,具體做法也不同,從醫學基礎課教學出發,就啟發式教學方法的應用問題,從循循善誘,因材施教;精心設疑,啟發思維;啟發討論,課堂示教三個方面,對啟發式教學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啟發式教學 循循善誘 啟發設疑 啟發討論
教學方法的探討是醫學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改革的目的,不僅在于使學生獲得知識,掌握技能,而且還在于教會學生學習方法,發展智力,提高自學能力。如中國現代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所說:“教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所以,教學方法的使用,是教師必須正確面對的一個課題。
啟發式教學,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采用的教學方法,目的在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和愛好,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于對啟發式教學的理解和運用不同,具體做法也不同,從醫學基礎課教學出發,就啟發式教學方法的應用問題,從實踐和理論上加以探討。
一、循循善誘,因材施教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絕大多數是由初中直接升入中專的學生,學歷層次低,知識面窄,理解問題的能力和水平,有一定的局限性。醫學基礎課是理論性強,且較抽象的學科,學生學起來往往覺得深奧難懂,產生畏難情緒,造成某些學生的精神負擔。所以,醫學基礎課的教學,怎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更需要講求教學方法探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必須循序漸進,循循善誘。要根據不同的章節和內容,采用不同的教授方法,尤其是啟發式教學方法,得以借鑒。如在講授《婦產科學》“妊娠生理”部分時,對“受精、受精卵的植入和發育”一節,運用啟發式教學,將妊娠生理奧秘淺顯化,通俗化、形象化。把卵子比喻成“熱戀中的姑娘”,排卵后被輸卵管傘端檢拾到輸卵管腹壺部等待與“戀人”精子約會。數以萬計的精子為了與卵子相會,一路上經過陰道—宮頸—宮腔—輸卵管等關口,可謂“過五關斬六將”,經歷長途跋涉之艱辛,死傷無數,最后只能一個或少數的幾個(多胞胎)“魚跳龍門”,通過透明帶進入卵母細胞,與之結合完成受精的過程。把受精卵比喻成一粒種子,分泌期子宮內膜則為“肥沃土壤”,種子植入土壤,然后生長發育,最后開花結果。同時,配合板書、掛圖等直觀性教具,通過趣味性語言對授課內容進行啟發式的講解,使抽象的內容,變成生動鮮活的樣板,達到了課堂教學效果。
二、精心設疑,啟發思維
“學源于思,思源于疑”。思維永遠是從問題開始的。宋代大教育家朱熹說:“讀書無疑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此方是進矣”。又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這說明疑問是長進之母,設疑啟發的要點是“無疑處生疑”。
課堂設疑是啟發教學的重要手段,啟發的方法是多樣的,可以激疑啟發、設問啟發和比喻啟發。設疑的對象是雙向的,既是教師,又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多數是教師,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不同,根據個別案例進行設疑,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思維力和行動力。例如,在講解血漿的滲透壓時,結合臨床,由于肝臟合成不足,或者腎臟丟失過多所致低蛋白血癥時,結合我們日常生活中淹黃瓜的例子,來討論把紅細胞放在低滲或高滲鹽溶液中,新鮮的黃瓜就會皺縮,我們把紅細胞比喻成黃瓜,導致紅細胞溶血或皺縮就不難理解了,通過教師精心設疑,廣泛討論,發揮學生的想象空間,就能簡單的理解膠體滲透壓和晶體滲透壓在人體內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疑要精準、生動、形象,恰如其分,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才能變被動為主動,變消極為積極,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啟發討論,課堂示教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運用啟發式教學方法,主要目的是啟發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執行力。教師可以適當安排一定的時間,一定的章節內容的討論時間,提出一些富有啟發性性或爭議性的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討論時學生可以各抒己見,相互補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教師及時點撥和補充誘導,使討論緊扣主題,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及時總結歸納,得出正確的答案。啟發討論是引發智慧的扳機,可以給學生增添求知的興趣和樂趣,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力、想象力和執行力;擴大學生的知識閱歷和求知視野。
課堂教學可以適當安排課堂示教。課堂示教可以通過使用電教軟件、直觀教具等教學教具,輔助教學,使學生眼、耳、鼻、手和身并用,視聽結合,這樣,學生理解快,印象深,收效大。如在講授心臟射血機制時,使用電影教學《心臟射血》,講授心音時,播放《心音》錄像帶,使一些抽象復雜并難于記憶的內容,以鮮活的情節展示出來,增加學生的視聽感覺,加深了理解記憶,使課堂氣氛活潑而不呆板,新穎而不俗套,生動而不抽象,達到了窺斑見豹,見微知著的效果。提高課堂氣氛,活躍課堂教學的氛圍。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50148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