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管制員疲勞風險防控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航空業發展迅速,作為空中交通管制員,維持空中飛機秩序,確保飛行安全,必須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敏捷的反應,但是由于從業人員緊缺,一些管制單位排班不到位,人員搭配不合理,長時間持續工作狀態,已造成管制員疲勞成為常見的現狀。本文從國內外對于疲勞相關規章,以及管制員疲勞現狀進行分析,給出應對疲勞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空中交通管制員  疲勞  防控措施
  中圖分類號:V35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09(b)-172-02
  1  管制員疲勞管理概述
  1.1 國際國內關于疲勞規章背景
  2011年6月,國際民航組織頒布了“疲勞風險管理制度”的建議措施;2011年7月,ICAO、國際航空運輸協會和國際私用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在共同發布了《商業航空公司運營人疲勞風險管理制度實施指南》;2016年4月,ICAO召開了“疲勞風險管理制度論壇會議”以及旨在“從駕駛艙向空管單位的演變”的航空疲勞管理做法專題研討會,對空管單位疲勞管理的關注度進一步提高;2016年,ICAO正式發布《疲勞管理方法一監管手冊(第二版,Doc9966)》旨在對于管制員疲勞進行專門的指導;ICAO修改附件11,于2017年在附件里加入管制員疲勞問題防范國際標準和建議措施,并將于2020年生效。
  目前在航空安全水平較高的國家,特別重視民航從業人員疲勞的問題,例如美國聯邦航空局(FAA)通過開發疲勞風險管理系統,制定疲勞風險緩解策略;南澳大利業大學睡眠研究中心和 Inter Dynamics運行單位共同研發了一套疲勞監測軟件(FAID);加拿大、新西蘭建立了適合本國的疲勞風險管理系統;歐洲、日本對管制員疲勞問題也進行深入研究等。在國內,關于疲勞的研究主要參考國外的標準及規章,現有的較完善的是飛行員疲勞管理制度及方法,管制員疲勞管理制度及方法仍待系統建立和完善。
  1.2 管制員疲勞的定義
  國際民航組織對于管制員的疲勞定義如下:由于睡眠不足、長時間保持清醒、所處的晝夜節律或者工作負荷過重而導致開展腦力或體力活動的能力降低的一種生理狀態,這種生理狀態會嚴重損壞管制員的警覺度以及其保證安全操作航空器或者履行安全相關職責的能力。管制員協會國際聯合會對管制員疲勞的定義是:管制員減少精神或身體的表現能力,生理狀態從睡眠損失或導致延長覺醒狀態,或由于工作量和倒班時差而影響主觀活動的狀態,即使得管制員執行安全相關職責的能力和警覺性降低一種生理狀態。
  1.3 管制員疲勞類型和癥狀
  目前根據疲勞的性質不同,將疲勞分為:體力疲勞,腦力疲勞。根據疲勞發生的原因不同,將疲勞分為:生理疲勞,心理疲勞,病理疲勞。生理疲勞包括頭暈眼花、情緒低落、記憶力下降等多種表現,往往令人無所適從。根據疲勞持續時間不同,將疲勞分為暫時性疲勞,累積性疲勞,過度疲勞。管制員由于長時間坐姿指揮,對頸椎和腰椎造成損傷,容易導致腰間盤突出,肌肉萎縮等癥狀。而大腦處于亢奮狀態持續時間長,會造成因工作負荷重導致腦力降低,反應遲鈍。
  管制員疲勞癥狀具體表現為對航班信息反應時間延長、記憶力下降、認知能力受損、注意力渙散、警覺水平降低等。而管制員疲勞所引發的直接現象是“睡崗”或“暫時性失能”,具體表現為:未對航空器實施持續有效監控、未正確監聽機組復誦、誤發管制指令,情景意識缺失等“錯、忘、漏”問題。同時管制員會出現輕微的煩躁或身體不適感,在席位上難以保持相對穩定的坐姿,多次揉搓面部皮膚或者眼睛、打哈欠或頻繁飲用提神飲料等。
  2  管制員疲勞風險防控措施
  2.1 疲勞的致因和危害
  管制員疲勞主要致因是睡眠作息因素,工作負荷因素,執勤排班因素,運行條件因素,工作環境因素等。由于工作特殊性并不能養成規律的作息,導致管制員睡眠不足,睡眠困難,睡眠質量不高等問題。年年增長的航班量讓管制員工作壓力也隨之增加,執勤期間必須高度集中注意力,不得出一點違規操作,否則將釀成大錯。在國內中小機場的執勤排班中,達不到法規要求的執勤時間,存在嚴重超時現象,很多管制員都是多崗位連續執勤,得不到充分的休息,長時間下去很難恢復到精神飽滿狀態來應對工作。而空域優化和航班增量不成比例,遇到特殊情況,高強度的工作量容易造成管制員疲勞不堪。
  管制員疲勞與航空器運行安全之間存在較強的聯系,疲勞是一種常見而又隱蔽的危險源,在管制指揮過程中,它可以導致管制員出現某些指揮錯誤,例如未能有效監聽飛行員復誦,造成飛行員錯誤理解指令,執行錯誤機動。疲勞還會造成管制員精神恍惚,遺忘飛行動態,在實施管制工作中,管制員必須對自己管轄范圍內一切飛行動態了如指掌,如跑道是否可用,滑行道是否關閉,飛機的位置,高度,是否存在潛在沖突,如果一旦遺忘某個重要動態,由此導致空管不安全事件發生,最終對航空器的安全造成威脅。而管制員長期從事倒班工作,晝夜節律顛倒,對其身體健康影響較大,包括睡眠障礙,身體代謝能力低,中樞神經興奮減弱,身體麻木,心血管疾病、身體病變等。所以說危害是雙重的,對工作不利對自身也有害,如果各管制單位不重視疲勞這個問題,很容易出現工作差錯或者導致人才流失。
  2.2 疲勞的測定方法
  對于管制員疲勞測定的方法不多,手段不統一,單位也未針對疲勞問題制定規章和相應的評測方法,現階段主要分為主觀測評法和客觀測評法。其中主觀測評法主要是通過體征判定,例如通過觀察面部表情,和肢體反射閾值的評價來做出評測,以及通過問卷調查方式,記錄管制員睡眠日志和填寫疲勞自評量表來反映疲勞程度??陀^測評法,分為直接檢測和間接檢測,主要分析管制員生理指標和生化指標,例如心電圖、腦電圖、血氧、脈搏、心率變異性等指標,還有激素含量、體溫測量、體液檢測。間接測評法可通過,行為特征、作業績效、工作負荷來評定。
  2.3 疲勞緩解建議及防控措施
  管制單位應當重視管制員疲勞風險,可提供健身器材航醫服務和定期員工體檢,制定員工健康卡,及時了解管制員身體健康狀況,預防帶病上崗。管制員也要進行自身調節,注意生活習性,定期配合檢查,注意鍛煉身體。管制單位應當嚴格執行《中國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規則》中的有關管制員之前時間的規定,結合單位情況,合理安排管制員之前排班表,靈活安排管制員之前,優化加班和休假制度。為管制員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包括室內濕度,溫度,空氣質量,燈光強度,設備噪音等,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安防提神醒腦的綠色植物。進一步提升后勤保障質量,調整管制員合理膳食,改善管制員休息室的設施設備,幫助管制員緩解壓力。建立疲勞自愿報告制度,一旦夜班管制員出現應急性疲勞狀態,應主動上報并批準通過短時間內休息恢復身體狀態,以保持工作效能的穩定。建立本單位的管制員疲勞風險防控機制,例如極端天氣、特殊情況,大型活動等,盡量安排有經驗和身體精神狀態良好的管制員執勤,優化本區域的空域航路,合理開放和關閉扇區,減輕管制員工作負荷,普及疲勞風險知識,形成疲勞自愿報告文化。
  3  結語
  本文從國內外關于疲勞規章作比較和國內管制員疲勞現狀闡述,初步分析了管制員疲勞的致因和危害,提出了管制員疲勞風險的防控措施。一線員工的壓力來自多方面,希望各管制單位將大概問題重視起來,為管制員創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才能推動民航更好地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 宋文珊.飛行員疲勞風險管理研究[D].天津:中國民航大學,2015.
  [2] 劉勝.管制員疲勞研究[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3(3):169,197.
  [3] 李京利,鄒國良.管制工作中的疲勞問題[J].空中交通管理,2005(5):11-1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510655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