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技術在市政路橋施工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路橋工程是我國主要的基建之一,對于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工程質量是保障路橋性能和安全的重要措施,施工技術可以促進工程質量的發展。因此施工技術與質量管理對于路橋建設同樣重要。本文首先對市政路橋混凝土施工技術進行概述,接著結合工程實例,對混凝土技術的應用進行分析。
關鍵詞:市政路橋;混凝土;施工技術
1 引言
路橋工程的建設對于穩定和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重視對路橋工程建設,提高施工技術以及加強工程質量管理對于社會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常見的路橋施工技術有鋼筋混凝土施工技術、裝配式施工技術、涵管施工技術、體外預應力加固技術、路基路面施工技術等。不管是哪種路橋施工技術,其工程質量是施工技術生命力的表現。如果工程質量管理不嚴格,那么施工技術終究失去任何意義,路橋工程也會受到嚴重影響。本文將著重分析市政路橋中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應用。
2 市政路橋中鋼筋混凝土施工技術概述
鋼筋混凝土技術是路橋工程中常見的施工技術之一,首先對路橋進行設計,包括路橋長度、寬度、坡度以及裔要建設的橋墩、排水方式等。其次在設計好這些路橋基本建設環節,開始進行橋墩施工。按照路橋承載力的狀況,設計橋墩大小。然后對橋墩進行地基支護施工,通過鋼筋混凝土初進行橋墩施工。一般橋墩地基支護必須深挖,以避免橋墩地基支護質量問題,特別是處于河流段的橋墩,橋墩地基下方很可能存在軟土地基,這對支護橋墩地基是及其不利的,因此對于這種情況應先移除軟土地基,然后再進行鋼筋混凝土初施工。接廠來進行橋梁橋面施工。通過配置焊接好鋼筋網橋梁框架,支護橋梁鋼筋框架,然后進行混凝土澆筑,使其完成橋梁橋面主體工程。在進行鋼筋網焊接過程中必須注意配筋數量、大小以及焊接質量 ,鋼筋網支護質量鈍,使得混凝土澆筑振搗質量有保障,以提高路橋質量。
3 混凝土施工技術在市政路橋施工中的應用
某路橋工程長度為6.3km,涉及到的橋梁數量為4座,且均使用了預制組介箱梁的形式完成。在此工程中,需要完成28個蓋梁、20樁頂系梁結構的施工。為了保證施工質量與工期,本次施工中使用了現澆蓋支架施工技術。
3.1 測量放樣
測量放樣工作的準確性自接影響著后續施工的質量與順利程度,需要施工人員重點把握。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放出蓋梁的軸線以及高程,并將相應的數據信息傳遞至監理工程師處展開進一步分析。為了保證測量放樣工作的效果,施工人員應當重點關注混凝土保護層的實際厚度,并在操作中落實主筋位置的精準標記。同時,需要對比原始數據與放樣數據,確認無誤后,交付監理工程師展開審批。
3.2 地基處理
在現澆蓋支架施工中,必須要重點保證支架的穩定性。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在本次施工中落實了支架區域的硬化處理,為后續支架的安裝以及現澆蓋支架施工的展開提供更好的支持。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對梁蓋下方的基礎土層展開全面處理,結合支架高度、梁蓋方木高度等因素,完成頂而高程的確定。與此同時,還要展開地面雜物與廢土的全面處理,并落實軟土地基夯實。在本次施工中,還對碎石層展開了處理,使用灰土覆蓋其表而,并將覆蓋厚度穩定在300毫米,以此保證碎石層的強度滿足設計與施工標準。通過這樣的方式,實現梁蓋施工平整基礎環境的創設,使其具備充足的承載力,防止在后續的現澆蓋支架施工中出現地基下沉等問題。
3.3 支架搭設
完成地基處理后,即可展開支架搭設工作。在此過程中,需要在地基上鋪設沉木,為后續搭設支架與碗扣提供支持。與此同時,要對支架搭設位置展開動態調整,使得頂托與底托始終維持在穩定狀態,防止在后續施工操作中出現下沉問題。
完成支架搭設后,施工人員必須展開各部分承載力檢測,確保所有位置的承載力均滿足設計與實際要求,保證現澆蓋支架施工的質量與安全性。另外,在落實縱橫梁設計時,要重點參考剪力最大值、彎矩最大值這兩項因素,并以此獲取構件型號截而。
3.4 安裝底模
應當使用鋼質板材完成蓋梁底板及其側而的施工,并嚴格控制材料質量,確保模板的剛度、強度滿足設計與現澆蓋支架施工實際要求。同時,施工人員還要重點關注模板的撓度,保證其穩定在模板跨度的四百分之一范圍內,并嚴格控制鋼模板的而板變形。
在安裝底模的過程中,若是蓋梁的高度大于6m,則應當使用纜風繩完成吊裝操作,避免模板與鋼筋籠產生碰撞,以此達到維護吊裝過程穩定性、安全性的效果。需要在工字鋼頂部位置鋪設兩層方木木楔,要結合現澆蓋支架施工的實際情況確定鋪設具體數量,并及時完成底模高程的介理調整。依托方木能夠完成蓋梁懸梁高程的調整,保證底模與墩柱結合的緊密程度。在此過程中,可以使用厚度在5mm的海綿條以及水泥進行堵縫、找平,并落實鑿毛施工保證接縫的平滑程度。另外,需要在裝模前落實模板的打磨,并使用脫模劑展開進一步處理,為后續模板拆除操作的進行創造更好條件。
3.5 鋼筋綁扎吊裝
結合現澆蓋支架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展開鋼筋整體吊裝作業的指導,并將相關材料運輸至現場展開綁扎。在加工材料的過程中,要重點控制蓋梁焊接的均勻性,并對接頭區域展開針對性處理。在這一過程中,需要重點參考焊接接頭的總面積,將相應斷而區域內的焊接接頭數量穩定在接頭總面積的50%以內。完成鋼筋綁扎及其質檢后即可落實鋼筋整體吊裝作業,為了防止蓋梁的鋼筋骨架在吊裝中發生變形,可以使用多點吊裝的方式。必須要控制偏差,使其穩定在允許范圍內,保證現澆蓋支架施工的質量。還要落實鋼筋保護層墊塊的鋪設,保證鋼筋結構的質量。在鋼筋骨架的拼裝過程中,需要引入焊接處理,將半成品進行吊裝,將其放置于完工底模上展開綁扎,并在質檢合格后進行波紋管的安裝。
3.6 模板拆除
當澆筑的混凝土強度達到2.5MPa以上、且表而棱角難以損壞后,即可展開拆模處理。需要注意的是,若是在冬季展開施工,則在拆模前,需要填寫申請書,并附上混凝土結構強度檢驗報告,當審批通過后方可落實模板拆除。在本次施工中,使用了先支后拆的方式完成拆模,避免拆模操作對混凝土結構造成損壞。
4 結語
總之,市政路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應用非常廣泛,對于質量的管理必須是認真的嚴格的,從各自的施工技術程序人手,然后控制好施工材料,準確計算需要材料的數量 ,嚴格按照路橋設計進行,嚴格管理施工質量,以促進路橋工程質量建設。
參考文獻:
[1] 葛曉冬.公路工程路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術分析[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8(1):2486.
[2] 劉明.公路工程路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術分析[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8(11):2382.
[3]吳 瀟明,韓旭睿.市政路橋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管理[J].建材與裝飾,2018(6):271~272.
[4] 王曉.市政道路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術的運用分析[J].建材與裝飾,2017(45):242.
[5] 李家斌,龔智.市政道路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術的運用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7(23):60~6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51847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