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排鼓藏節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潘年英
2007年歲末的最后幾天,我是和來自湖南某報業集團的幾個年輕小伙在黔東南自治州榕江縣興華鄉的高排村度過的。
那真是一段令人格外難忘的日子。
我們先是驅車從長沙來到興華,然后由興華步行上山,經過半天的艱苦跋涉,才在中午時分到達我向往已久的高排苗寨。
初見高排,立即被它磅礴的氣勢和原始的色彩迷住了。
一個數百戶木樓人家的寨子建立在大坡的山腰之上,寨腳是一片繁茂而古老的大樹,寨頭也是連綿的山坡和密林,村寨內幾乎看不到任何諸如鋼筋水泥或磚石玻璃之類的現代建筑材料,處處顯現出“原生態”的色彩。
我們被鄉政府安排住進高排村的小學里。因為要過鼓藏節,小學放了假,所有教室都被騰出來做了臨時的招待所。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在我們到達高排之前,已經有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中外客人先期抵達了。北京某一文化單位還專門在寨腳修建起了一棟嶄新的木樓用于接待本系統的人員。也有些人為了更加深入地采訪和感受到苗家人的節日文化氛圍,直接住進了老百姓家。
一個完全聽不懂漢語的老外居然也通過手勢語言住進了村長家。
黃昏時分,附近苗寨的客人們陸續到來。他們挑著各種各樣的禮物,穿著色彩豐富的節日盛裝,結伴而來,到親戚家后就立即燃放鞭炮,整個村寨頓時彌漫著一種濃重的節日氣氛。
時令早已過了冬至而接近小寒了,所以高排的夜晚格外寒涼。教室里的許多玻璃都是破的,根本擋不住風寒。而更糟糕的情況是,我們每個人都只領到了一床非常薄的棉被,所以即便我們是和衣而睡,也依然感到寒氣襲人。
次日中午開始跳蘆笙。
在醞釀了一個上午之后,隨著一陣急促的鞭炮聲響過,村寨中央的小小蘆笙場立即蘆笙大作,人聲鼎沸。人們從四面八方蜂擁而來,聚集在一起,狂歌勁舞。整個村寨頓時沸騰了,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
我試圖從人群中穿過,走進舞蹈的中心區域,但根本不可能,所有的空間都被人的身體擋住了、堵死了,滴水不漏、水泄不通。我只好在外圍找一個位置稍高一點的地方,用長焦縮短空間距離而進行觀察和拍攝。
到下午3點鐘,蘆笙會達到高潮。
人山人海。到處可見各種類型的攝影家及他們的“長槍短炮”。
他們到底是怎么得知這里有鼓藏節信息的?又為什么對這個信息如此感興趣?對此我無法猜測和了解,但我卻從他們匆忙的身影和興奮的神情中看到了這個節日對于他們的巨大吸引力。
其實,吸引他們的遠不止是節日而已。說到底,節日不過是一個民族的慶典儀式罷了,但通過這種儀式,卻可以充分展示一個民族的種種文化精粹。因此我們也可以說,大家就是為著苗族文化本身特有的魅力而來的。
我曾經把貴州文化的特點概括為三個“性”,即:多元性、原生性、神秘性。而苗族文化正是貴州文化的主要代表,因此也同樣具備這三個特性。在世界日趨一體化和同質化的時代,這種文化的特點就顯得彌足珍貴了。
第三天,高排苗族村民舉行“轉牛塘”的儀式。這也是苗族鼓藏節最富有魅力的內容之一。這天上午10點鐘左右,高排苗家人按家族為單位,拉著即將用于祭祀的大水牛來到位于村寨后坡頂上的斗牛塘里,圍著牛塘轉圈子,以示對祖先的緬懷和祭奠。
我趕到牛塘時,山坡兩邊早已擠滿了前來觀看熱鬧的人們。所有的人都身著傳統的服裝。從遠處看去,那就是一片翻滾和涌動著的色彩斑斕的波浪汪洋。
幾乎所有遠道而來的客人們都被這片色彩的汪洋震撼住了,也同時被那古老而莊重的儀式感動得興奮不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993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