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節婦”,“節”否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節婦”,“節”否?本文對張籍《節婦吟》中的“節婦”形象分析,認為此中“節婦”有所失“節”,僅是其未有古人所期那般節烈而已。
  關鍵詞:節婦;失“節”:形象
  詩歌的產生,有一種說法,是為了吐出內心那一股濁氣,那些不吐不快的情緒, 詩歌并不是中國的獨家,但中國的詩歌有自己的魅力,唐詩是其中的代表。
  近來在讀到張籍的《節婦吟》,詩歌中的“節婦”引起了我的興趣。節婦,指的是言行能守住操守,對丈夫忠貞的妻子。這是中國古代在三綱五常倫理道德之下的特有名詞,帶著濃重封建禮教色彩,可以說是喪失了人天性的名詞。
  中國自古有不少“節婦”形象,基本大同小異。但細究起張籍《節婦吟》中的“節婦”形象時,我有了一些疑問,最大的疑問便在于“節婦”這個主人公的形象上,詩歌中所刻畫的這位“節婦”,是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在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后,拒絕了追求者,守住了婦道。那么疑問來了:
  其一,既然她守節,那么當初為什么要接受他人的明珠?
  其二,既然她是有節操的,那么她為何要將他人贈予的明珠掛在身上,帶在身邊?
  其三,既然她是有節操的,那么為什么她會私下與外男會面?(理當不會是當著眾人的面贈明珠)
  其四,如果她沒有很好的家世,成天要面對的是家長里短的瑣事,她還有沒有收到明珠的可能?如果有,她還輕易會不會退還?
  其五,如果她沒有對他人動心,那么為何還會“雙淚垂”,還會發出相見恨晚的感慨?
  為了解開這些疑問,我閱讀了一些文獻,明代唐汝詢讀詩后批注:“系珠于襦,心許之矣。以良人顯貴而不可背,是以卻之。然還珠之際,涕泣流連,悔恨無及,彼婦之節,不幾岌岌乎?” 清初賀貽孫也評此詩說:“既垂淚以還珠矣,而又恨不相逢于未嫁時。柔情相牽,展轉不絕,節婦之節,危矣哉。”古代許多文人都認為此“節婦”是失“節”的。清初賀貽孫認為“吾恐詩與題不稱也。” 清人沈德潛也認為張籍此詩“恐失節婦之旨”。
  但也有人為其辯解,清人宋宗元則辯稱“有謂其詞意失節婦之旨者,竊不以為然。婦未嫁時,則人盡夫耳,垂淚還珠,用心亦正如日月,至或又獨摘其‘系’字為訾,尤拘腐之論,若然,則柳下坐懷當何說以解?”
  根據這些古人評論,我更贊同第一種說法,此“節婦”有所失“節”,也許說失“節”不太合適,應當是說她并沒有那么節烈,選擇還君明珠,也許是有著不得已的苦衷,或者是其身處的環境,讓她不得不做出如此的選擇。因為如果  不這樣做,她所面臨的或許就是萬劫不復。我認為,她如此選擇的原因有三:
  第一,從“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里”中,可以看出主人公出身名門,她的夫家必定也不是等閑之輩。這樣的女子從小接受的便是嚴格的禮教,家法禮教定是頗多,女子應當遵從的三從四德更是深入其心。這樣的女子是不容易動心的,一旦動了心,恐怕是很難收得回來的。因而,這個讓女子動心的,“君”真是異常的神秘啊。詩歌中這個“君”,必定也是有身份的人,從古代苛刻的等級制度來看,身份高貴的夫妻,必不會和白丁有過多的來往,更別說,是登堂入室,私下會見主人公,贈其明珠。而且從“明珠”二字,其人出手闊綽,必是擁有一定財富的人。這樣的“君”有著極其神秘的面紗。發生在這樣情況下的愛戀,恐怕也是空空一場,也許短時間的纏綿是可能的,但時間一長了,難保不會被看出端疑來。這是一場不被社會所容許的愛情,就算再轟轟烈烈又如何,終是要面對現實的。因而,主人公只能發出“恨不相逢未嫁時”的感慨。
  第二,面對眼下安逸富足的生活和未知的未來,終究是握在手中的更加讓人安心,畢竟未知總是充滿了巨大的風險,是好是壞,沒有人能夠保證。更何況,人是貪圖安逸的。換做是你我,恐怕也會選擇留著原地,而不是踏出那步需要極大勇氣,冒著極大風險,而且勝算極低的腳步吧。
  第三,也許主人公是對高墻深院的生活厭倦了,這樣神秘,而身份高貴的追求者,會帶給她不一樣的體驗,那種偷偷摸摸的日子,是刺激而且動人的。
  除了上述我提出的三種理解,在閱讀文獻的過程中,我還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解釋,在這里分享一下。從精神分析學層面,對這首詩進行分析,人的心理結構分為三個層面:本我—自我—超我,與這首詩中的“贈珠—系珠—還珠”一一對應。贈珠,視為本我,是基于快樂的原則;系珠,視為自我,基于現實原則;還珠,視為超我,基于道德原則。
  “節婦”,“節”否?你怎么看?
  參考文獻:
  [1]張汐,《張籍集》考論,山東師范大學,2014.
  [2]湯英苗,還君明珠雙淚垂——談張籍《節婦吟》的心理原型,安徽師范大學,2015.
  [3]盧才鴻,林虹,恨不相逢未嫁時——張籍《節婦吟》賞讀,現代語文,2011.
  [4]龔仲元,李白《陌上?!放c張籍《節婦吟》之比較,安徽文學,2009.
  [5]閆秀娟,試論張籍《節婦吟》之“節”,劍南文學,2011.
  [6]劉安,談談張籍《節婦吟》的詩題、創作背景及母本,文史雜志,2013.
  [7]劉明華,張籍《節婦吟》的本事及異文,文獻,2010.
  [8]趙偉,張籍《節婦吟》“節婦”形象分析——附釋“還珠”一詞,語文學刊,2010.
  [9]劉時節,張籍《節婦吟》之我見,東坡赤壁詩詞,2006.
  [10]吳利曉,張籍樂府詩研究,沈陽師范大學,2013.
  注釋:
 ?、俪鲎詽h代《毛詩序》
  ②出自《唐詩解》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0819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