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析藏區小學數學教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推行新課改的大趨勢下,藏區中小學數學的教育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必須拋棄舊觀念和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生也需要改變數學的學習習慣。
  關鍵詞:藏區;小學數學教育;教學方式
  
  第一章藏區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家庭方面
  部分家庭對孩子的學習成績并不看重,只希望孩子能夠完成相應的學業,導致學生的上課積極性變差。
  1.2 個人方面
  數學這門課往往是需要學生自己鉆研的一門課,光上課聽老師講授是無法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的。對學習沒有熱情的學生容易養成眼高手低等不良習慣,表現出厭學的情緒,只會在課堂中跟著老師學習,課后不會去復習,預習,獨立完成相應的功課,出現抄襲等現象,難以養成鉆研書本的習慣。最后出現“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現象。
  1.3 教師教學方法
  現在很多藏區小學的教學都是采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各種理論知識的傳授,比如在數學方面只是進行簡單的算術教學,然后讓學生死記硬背,使得學生無法提高自身發展。
  1.4 環境方面
  藏區的學生從小就生活在名族聚集區,很少走出這個范圍,所以對外界的環境接觸少,知識面比較狹窄,數學基礎薄弱,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較差。同時,語言的障礙也是阻礙學生學習數學的一道門檻。對漢語的掌握較差。學生在上課過程中有時就聽不懂老師講授的內容,導致學習過程出現缺失現象,不能掌握相應知識。
  第二章藏區數學教學問題的成因
  2.1 家庭因素
  學生的教育不僅僅是在學校內完成,家庭教育對于學生來說也是尤其的重要,但是在我國藏區,大部分人口是由農牧民組成的。農牧民普遍文化水平較低,因此藏區的家庭教育缺乏,再加上藏區現代化程度低,人們的對教育問題的認知比較落后,因此家庭教育思想觀念停留在較為落后的認識層次。隨著近年來國家加大對藏區的建設,對學生的教育問題也逐步受到了重視,但是大部分家庭對于教育觀念認知的落后,普遍認為教育只需要由學校來完成就可以了。即使有些人認識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本身文化水平低同時又深受宗教影響,因此對于子女的家庭教育主要以宗教教育為主,難以進行全方位的家庭教育。
  2.2 教師教學方法因素
  2.2.1 教學過程中無法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
  數學教學活動是教師帶領學生進行的,數學教學模式單一、枯燥,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交流互動,難以培養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學生不愿意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如果教師只管課堂教學、課后作業和學生評價這三個方面,就會很容易忽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生處于非常被動的地位,容易使學生養成只學老師講的內容的習慣,不自主學習其他內容。影響學生綜合發展。
  2.2.2 注重對知識點的教學體
  數學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僅僅注重知識的傳授,即進行簡單的算術教學,然后讓學生死記硬背,不注重解題過程中答案是如何根據題目中給出的條件一步一步的演算出來的,無法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讓學生結論,違背學生的學習規律,使學生缺乏創新能力,難以養成鉆研問題的習慣。忽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利于學生學習綜合技能的提升。
  2.2.3 教學過程完全按照教案來執行
  傳統的教學觀點指出老師需要按照教學方案一步一步的完成對應的教學活動。但是收到傳統的教學思想的影響,教學方案一般只是列出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和過程這些基本的部分,老師在編寫這些方案的時候常常是依靠著長時間的教學經驗完成的。并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經驗和學習程度等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完全按照教案來執行往往會忽略部分學生特殊情況。另外,教師一旦編寫完一份教案后,就會使用很多年,很少進行教案的更新,導致新的觀點和知識無法教授給學生,不利于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
  2.3 個人因素
  小學生還沒有熟練的掌握學習方法,不知道課后如何提高自己,一些靦腆的學生遇到不懂得地方也不會去問老師和同學,處于一種不懂裝懂的情況。因此常常發生這一類情況:在課堂上,通過老師的講解,表面上學生是學會了,實際上學生是沒有學懂。在課后,沒有老師的情況下,學生無法解決除例題外的數學問題。對數學知識的認識知識停留在表面,缺乏更深層次的理解。
  第三章如何解決藏區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3.1 重視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對于學生來說,良好的學習習慣要求學生:會聽講,會學習,課后會做作業。老師需要引導學生達到這三個要求。會聽講包括,課前能夠預習,上課認真聽老師的講解,同學的發言,整堂課能夠集中精神,不開小差。會學習包括: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善于總結老師上課所講內容,與同學討論合作學習研討,遇到不懂得地方能夠大方的向老師,同學詢問;不將疑惑帶入下一次上課。會做作業讓學生能夠在做作業的過程中完成對知識的復習,獨立思考題目中涉及的技巧和方法,而不是簡單的套用老師上課給出的解題思路,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要達到這三個要求,老師需要潛移默化的讓學生向這三個習慣靠攏,而不能一昧的把知識點硬塞給學生就草草了事。
  3.2 讓學生學會總結
  小學生的好奇心十分的強,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注意力容易被學習之外的事物分散。為了提高學生對學習的注意力,就需要學生要學會自我總結。自我總結的內容包括:本周學習內容,已經掌握的知識點和還未解決的問題等。在總結的過程中,學生會養成思考的習慣,思考知識點是如何串聯起來成為一體,思考學習中有什么不足的地方等。
  3.3 將課堂學習與實際生活結合
  將課堂中學習問題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利用課件展示生活中與學生息息相關的物和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將知識點對應的例題與生活實際結合,讓學生感受數學。體現出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清楚的認識到數學這門課是可以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問題的,是能夠成為日常生活中的工具的,倡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在生活實踐中去,這樣能夠培養學生的初步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施雁飛.小學數學教學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8(11):82-85+91.
  [2]張琴.淺談小學數學快樂教學法[J].學周刊,2018(35):95-96.
  [3]丁建輝.論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J].中國校外教育,2018(32):68+73.
  [4]魏秀萍.小學數學教學中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研究[J].華夏教師,2018(23):50-51.
  [5]王延利.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J].西部素質教育,2018,4(21):252.
  作者簡介:袁清文(1969.9-),女,四川省阿壩州金川縣,大專,研究方向:小學教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470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