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藏區“9+3”護生帶教模式的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  研究個體化“一對一”帶教模式在藏區“9+3”護生臨床帶教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將我院2016年接收的藏區“9+3”護生32名作為對照組,實施常規的“一對一”臨床教學模式;將我院2017年接收藏區“9+3”護生35名作為觀察組,實施個體化“一對一”臨床教學模式,比較兩組藏護生的理論、技能考試成績及對帶教老師的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藏護生的理論、技能考試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對帶教老師滿意度為97.14%,優于對照組的87.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藏區“9+3”護生臨床帶教中采用個體化“一對一”帶教模式利于提高藏護生理論、技能考試成績及對帶教老師的滿意度。
  關鍵詞:藏區“9+3”;護理學生;帶教模式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9.09.060
  文章編號:1006-1959(2019)09-0176-02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individualized "one-on-one" teaching mode in the clinical teaching of "9+3" nursing students in Tibetan areas. Methods  A total of 32 "9+3" nursing students in the Tibetan area received by our hospital in 2016 were us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o implement the regular "one-on-one" clinical teaching mode; the hospital received "9+3" nursing students in Tibetan areas in 2017. For the 35 observation groups, the individualized "one-on-one" clinical teaching model was implemented, and the theoretical and skill test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of nursing students and the satisfaction with the teaching teacher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scores of the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nursing student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14%, which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s 87.50%,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individualized "one-on-one" teaching mode in the "9+3" nursing students in Tibetan areas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theoretical and skill test scores of Tibetan nursing students and their satisfaction with teaching teachers.
  Key words:"9+3" in Tibetan areas;Nursing students;Teaching mode
  藏區“9+3”護生(藏護生)是指四川省委、省政府為提高藏區人民受教育水平,在2009年6月針對藏區實施的免費職業教育, 即在9年制義務教育的基礎上, 再對藏區學生免費進行3年的護理中等職業教育[1]。藏護生存在文化背景、教學理念以及思維方式的差異[2],具有自尊心強,語言文化溝通不暢及自我管理能力差等特點。2011年7月,藏護生進入臨床實習階段,對全省各大教學醫院的護理臨床教學帶來了挑戰。我院通過對藏區“9+3”護生帶教模式的研究,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川北醫學院第二臨床醫學院/南充市中心醫院2016年接收的藏區“9+3”護生32名作為對照組,均為女生,其中漢族3名,藏族28名,羌族1名,年齡17~23歲,平均年齡17.73歲。將我院2017年接收藏區“9+3”護生35名作為觀察組,均為女生,其中漢族5名,羌族11名,藏族19名,年齡18~22歲,平均年齡18.34歲。對照組的入院理論考試53~75分,平均成績(63.68±4.42)分;觀察組的入院理論考試成績52~74分,平均成績(63.37±4.37)分。兩組護生的年齡、民族、入院理論成績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根據學校教學大綱安排藏區“9+3”護生的臨床實習,兩組學生所輪轉的科室及科室指定的“一對一”藏區“9+3”臨床帶教老師相同。兩組學生均通過護理部的統一崗前培訓:包括禮儀、院感知識、溝通應急處理、進行基礎護理理論及技術操作考核合格后進入臨床實習,具體如下。
  1.2.1對照組  實施常規的“一對一”臨床教學模式:即跟帶教老師輪班, 教學計劃和內容同非藏區“9+3”護生。
  1.2.2觀察組  實施個體化“一對一”臨床教學模式:①護理部組織召開教學會議,對“9+3”藏護生臨床帶教老師進行培訓。內容包括: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溝通交流技巧、急救能力培養等。要求帶教老師富有關愛心,注重細節關懷,不斷提高溝通能力,掌握藏護生教學計劃及其實施方案。②科室制訂個體化的教學課程:科室教學小組通過對藏護生及帶教老師的訪談、教學座談會等形式收集藏護生及老師對教學工作的反饋,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對??普n程個體化教學。以藏護生的理論知識、語言交流、理解溝通能力為基礎,結合藏護生的教學計劃,制訂個體化的教學課程,細化到每日的教學內容安排和教學目標;要求帶教老師以護理基礎內容為主,結合??浦R及自身經驗,通過講授、示范法進行護理臨床教學;采取情景模擬演練、小組討論、標準化病人等多種教學形式,激發藏護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創造性思維能力。③帶教老師鼓勵藏護生撰寫反思日記:帶教老師主動關心藏護生的生活及學習情況,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師生互留電話及QQ,建立良好互信的師生關系;藏護生通過反思日記記錄下收獲、心得,與帶教老師分享與反饋。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藏護生的理論、技能考試成績及對帶教老師的滿意度對進行比較。理論、技能考試成績滿分為100分。藏護生對帶教老師滿意度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專業素質進行評價,評價等級為不滿意、一般滿意、比較滿意。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和分析,計量資料使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n(%)]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藏護生考試成績的比較  觀察組藏護生理論、技能考試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1。
  2.2兩組藏護生對帶教老師的滿意度的比較  觀察組藏護生對帶教老師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8.977,P<0.05),見表2。
  3討論
  3.1個體化“一對一”帶教模式在藏區“9+3”護生臨床帶教中有利于提高藏護生理論、技能考試成績  臨床實習是護生過渡到護士職業化進程中的重要環節[3],是象牙塔學生角色向社會醫務工作者過渡的一個重要橋梁,在這一階段所積累的學習、工作、社會經驗及鍛煉培養的心理、職業素質對今后的人生會有重要的影響。護生在臨床實習過程中很難有真實操作機會,導致實習積極性降低,理論操作水平培訓效率不高,需要帶教老師在實習過程革新帶教方法,充分利用醫院資源[4]。隨著藏區“9+3”免費教育計劃的逐步推進,“9+3”護生群體規模會逐步擴大,探討適合“9+3”護生成長與發展的教學模式顯得十分必要。本研究中觀察組藏護生理論、技能考試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通過個體化“一對一”帶教模式的應用,將作為項目主體的藏護生,依據其不同的基礎情況,制定個體化的教學目標和計劃,由專業培訓的資深帶教老師一對一帶教,運用講授、示范等教學方法,結合情景模擬演練、小組討論、標準化病人等多種教學形式,從多角度、多情境中調動藏護生的學習主動性,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其發現問題及實際動手能力。
  3.2個體化“一對一”帶教模式有利于提高藏區“9+3”護生對帶教老師的滿意度  對照組運用常規帶教模式注重實習生理論知識的掌握,沒有針對性,容易忽視藏護生學習的主動性,對實習過程存在的問題無法及時反映,導致教學效果不佳,藏護生對帶教老師滿意度也不高。觀察組采用個體化“一對一”帶教模式,根據藏護生的自身特點,重點突出以藏護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帶教老師主動關心藏護生的學習、生活,通過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建立良好互信的師生關系;藏護生通過反思日記與帶教老師共同分享,不斷地對已有經驗的回顧、過濾、加工,從而促進其經驗的積累和能力的發展,促進其自主學習的興趣和求知的欲望,有利于提高護生客觀看待和分析問題的能力[5],藏護生不斷得到帶教老師的肯定與鼓勵,能夠主動嚴格要求自己,規范自己的行為;帶教老師也能找出教學工作中的不足,加強人文社會知識的學習,更有利于師生關系和諧發展。觀察組藏護生對帶教老師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
  個體化“一對一”帶教模式運用于藏區“9+3”護生臨床帶教中促進了臨床護生帶教工作更加規范化、標準化,不僅提高了藏護生的藏護生理論、技能考試成績,而且提高了藏護生對帶教老師的滿意度, 為今后藏護生從事護理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達到了預期優化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姝,謝亮,范杰,等.藏區“9+3”護生心理韌性與正念水平的相關性研究[J].上海護理,2017,17(5):92-94.
  [2]范杰,汪淼芹,秦雪燕,等.藏區“9+3”實習護生正念水平、心理韌性與臨床實踐行為的相關性研究[J].四川醫學,2015,36(6):909-911.
  [3]黎春妮,盧惠卿,黃中英.護生臨床實習滿意度與自我效能的現狀及其相關性[J].現代臨床護理,2017,16(12):41-46.
  [4]馬玲,楊利娟,朱記芬,等.90后高職護生實習現狀調查及分析[J].醫學信息,2018,31(8):122-125.
  [5]李紅,張瓊,張際.反思日記在準實習護生外科綜合實訓教學中的效果分析[J].重慶醫學,2016,45(25):3588-3589.
   收稿日期:2019-1-6;修回日期:2019-1-16
  編輯/肖婷婷
  基金項目:南充市社會科學研究“十三五”規劃(編號:NC2018B130)
  作者簡介:熊麗(1978.4-),女,四川南充人,本科,副主任護師,主要從事產科臨床護理及教學研究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280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