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品管圈降低護生著裝儀表不合格率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討品管圈活動在降低護生著裝儀表不合格率的效果應用。方法 選取2016年7月1—31日實習的106名護士做為活動對象,成立美麗天使圈,確立“降低降低護理實習生著裝儀表不合格率”,運用PDCA循環原則,進行現狀把握、要因分析、實施對策制定、效果確認等。結果 實施品管圈活動后,護生著裝儀表不合格率為7.55%,顯著低于實施前的30.1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開展品管圈活動,可明顯降低護生著裝儀表不合格率,認識護士的職業形象,培養和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樹立醫院良好形象。
[關鍵詞] 品管圈;著裝儀表;護生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4(a)-0034-03
品管圈即品質管理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同一工作現場、工作性質相類似的基層人員,自動自發地進行質量管理活動而組成的團隊[1]。著裝不僅展現內心的文化修養和審美觀念,更直接地表達職業信息[2]。護士的儀表是一種無聲語言,是一個人的外表形象和精神面貌,著裝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與病人的溝通和護理質量,護士的良好形象不僅是護理對象獲得美感的需要,也是決定醫院整體護理形象的關鍵[3]。護士著裝將護理人員的外在美和內在美并融為一體,給患者創造出良好的環境以及心理上的舒適,所以降低護生著裝儀表不合格率具有重要的意義。為了加強護生著裝及儀表的規范化管理,樹立良好的職業形象,滿足人性化、個性化的需求,吸引護生對護理工作的信心,適應臨床護理工作,更好的為病人服務。選取2016年7月1—31日實習的106名護士做為活動對象展開了QCC活動,實施6月余,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進入云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實習的106名護生,其中男10人、女96人,年齡20~23歲,平均年齡(20.8±1.45)歲;本科49人,???7人。
1.2 方法
1.2.1 成立QCC小組和確定圈名圈徽 2016年5月,由護理學教研室組織各科室護士長、在讀護理學碩士研究生進行標準化管理課程的培訓,深入了解QCC相關知識,掌握QCC的工作方法。成立QCC小組,科室護士自愿報名,產生圈員7名,其中圈長1名(由護理學教研室主任擔任,主任護師,本科學歷),輔導員1名(由科室護士長擔任,本科學歷),圈員5名(由科室護士長和在讀護理學碩士研究生擔任),小組根據PDCA原則開展活動。根據主題及意義在圈員的討論下共征集6個候選圈名,分別為白衣天使圈、天使圈、潔白圈、美麗圈、美麗天使圈、彩色圈,按5,3,1投票法,共7名投票,得票最高的“美麗天使圈”為本次QCC的圈名和圈徽。橘黃色的圈象征著溫暖,手捧愛心象征用心守護病人,愛心代表每1位護士的愛心、細心、耐心、責任心,中間是美麗的白衣天使,代表著護士應注意自己的著裝和儀表。
1.2.2 主題選定 針對護理學教研室管理過程存在的亟需改善的相關問題,全體圈成員7名通過頭腦風暴法每個人提出(1~2)個問題,根據5,3,1投票法,評價法選擇得票最高的“降低護理實習生著裝儀表不合格率”為本期活動主題。
1.2.3 現況把握 據該院護理學教研室統計,2016年7月14日—2016年8月15日期間,對該院106名護生著裝儀表檢查,不合格護生人數32人,不合格率為30.19%護生著裝儀表不合格評判標準:按照《云南省第二人民醫院護理質量評價手冊》(護理部2013年6月)和《云南省第二人民醫院規章制度匯編(下冊)》(2012年10月)評判護理實習生著裝儀表是否合格。未穿護士褲、鞋,未戴護士帽、頭花,戴首飾,未戴胸牌,服裝不整潔是不合格的項目,見表1。繪制柏拉圖并根據80/20法則,最主要的項目是未穿護士褲、鞋,未戴護士帽、頭花,戴首飾,三者不上報原因的累計影響度為81.25%,因此該案例將改善重點設定為未穿護士褲、鞋,未戴護士帽、頭花,戴首飾,具體到數值表示,即81.25%。
表1 2016年7—8月護生著裝儀表不合格的原因(n=32)
1.2.4 目標設定 經品管圈活動小組討論確定圈能力為0.83,依據目標設定原則,目標值=現況值-(現況值×圈能力×改善重點)。2016年12月前將該院的護生著裝儀表不合格率由實施品管圈活動前的30.19%降低至實施后的9.83%。改善幅度=(現況值—目標值)/現況值×100%(改善幅度為67.44%)。
1.2.5 解析 了解現狀后,針對人、機、料、法、環方面的要因繪制魚骨圖,找出導致護生著裝儀表不合格率高的原因。主要原因:無規范標準,帶教老師未做好榜樣,護士長及帶教老師對護生著裝督查不嚴,護生存在僥幸心理、無職業認同感,護士服不易清洗,頭飾質量差,科室培訓不到位,審美差異等,見圖1。
1.2.6 對策擬定、實施與檢討 ①擬定對策:一是以圖片形式規范鞋褲的樣式,傳送給相應學校,制定規范的護士鞋褲標準;二是規范著裝的圖片,傳送給相應學校微信群,崗前著裝培訓形式為互動式檢查,加強護士服規范著裝意義的培訓(感控知識),不規范著裝的警示培訓;三是是對科室護士長、帶教老師“著裝三級檢查”培訓;教研室隨機檢查指導;帶教教師的表率作用,學生自覺遵守規范的培訓。②對策實施與檢討。見表2。
1.3 評價方法
①統計實施品管圈后,即2016年11—12月護生著裝不合格率,并與實施品管圈前數據進行比較。②根據公式計算目標達成率=(改善后數據—改善前數據)/(目標設定值—改善前數據)×100%。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頻數、率描述,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實施品管圈前后護生著裝儀表不合格率的比較
2016年7—8月(品管圈活動實施前)該院護生共計106人,不合格人數32人,不合格率30.19%;2016年11—12月(品管圈活動實施后)該院護生共計106人,不合格人數8人,不合格率7.55%。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實施品管圈后目標達成率
目標達成率=(改善后數據—改善前數據)/(目標設定值—改善前數據)×100%=(7.55%—30.19%)/(9.83%—30.19%)×100%=111%,結果顯示,本次活動完成并超越了預期設定的目標。
2.3 實施品管圈前后無形成果比較
3 討論
該次品管圈活動結果顯示,品管圈活動實施后,該院護理實習生著裝儀表不合格率為7.55%,較品管圈活動實施前顯著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完成并超過了預期設定的目標。分析原因可能是:通過該次品管圈活動,該院護理學教研室利用集體的力量,針對該次活動的改善重點,從各個環節著手,共同制定了具體對策。
護生是新一代青年護士的代表,通過對臨床護士的觀察和學習可以認識護士的職業形象,培養和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4]。護士服的設計是為了便于臨床工作,起到保護作用。有研究表明護士的著裝及儀表可直接影響患者的心境和情緒[5]。護士規范的著裝讓患者信任,在提高患者滿意度,樹立醫院良好形象。
綜上所述,護理工作的特殊性,要求護士內心的美與外表的美融為一體,并創造出美的環境,使患者產生美感,感受到生命與生活的美好,從而產生戰勝疾病的勇氣。護士著裝是職業特有的藝術美,潔白的工作服搭配燕式的工作帽,給人的純潔、端莊、高雅、健康的感覺,也給患者帶來美好的印象,從而達到良好的配合,良好的儀表是贏得患者的尊重和信任,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的開端。嫻熟的動作,美好的心靈,文雅端莊的儀表,科學的技巧,都包括著美的色彩,這就是儀表美的藝術體現。
[參考文獻]
[1] 張辛國,王臨潤,劉勇.醫院品管圈輔助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1-7.
[2] 邢文.武漢地區臨床護理人員工作著裝身心體驗的質性研究[C]//中國中藥雜志2015/專集:基層醫療機構從業人員科技論文寫作培訓會議論文集.2016:2.
[3] 趙美娜,黃葉莉,黃建平,等.護理人員在“規范服務培訓基地”培訓的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3(15):74-76.
[4] 呂云竹,梁桂萍,于泳芬.對醫院護士服飾觀念調查[J].護理研究,2003,17(9):1014-1015.
[5] 汪暉,徐蓉,王穎.護士著裝及儀表調查[J].現代護理,2004,11(9):672-674.
?。ㄊ崭迦掌冢?019-01-0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34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