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品管圈降低兒童病房腕帶佩戴缺陷率的實踐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本文就兒童病房內腕帶佩戴率低的現狀,探討運用品管圈管理對佩戴缺陷狀況改善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8年1月-2018年2月入我院兒科診室治療的患兒260例,將患兒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腕帶佩戴管理方法,觀察組采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對比實施6個月后兩組患兒腕帶佩戴率,探究運用品管圈對兒童病房腕帶佩戴率較低現狀的改善效果及臨床護理滿意度。結果:采用品管圈工具管理后,出現影響腕帶佩戴的缺陷因素發生率均低于實施品管圈管理之前,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運用品管圈實施管理后,患兒腕帶佩戴率明顯提高,有助于安全治療及突發情況的處理,有助于提升臨床效果,具有一定積極意義。
關鍵詞:腕帶佩戴率;品管圈;缺陷率;滿意度
腕帶是住院患者身份及患病情況的重要標志的一種,主治醫師及護士可根據患者的腕帶快速了解患者的疾病患病情況[1]。然而現實情況是患者腕帶的佩戴率并不高,特別是依從性較低的兒科診室,導致患兒身份及病情的辨別出現混亂的可能,增加臨床醫療事故和風險[2]。為有效改善這一現狀,我科室采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制定詳細應對措施,通過6個月的實施改善,患兒腕帶佩戴率較高,現將本次研究具體內容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18年5月入我院兒科診室治療的患兒260例,將患兒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即每組患者130例。其中對照組男童68例,女童62例,患兒最小年齡為1歲,最大年齡為10歲,平均年齡為(4.39±3.17)歲。觀察組男童70例,女童60例,患兒最小年齡為1歲,最大年齡為11歲,平均年齡為(4.79±3.54)歲。兩組患兒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腕帶佩戴管理方法,觀察組采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實施時間為6個月,具體內容為:1)建立品管圈實施小組??剖医M建品管圈實施小組,小組由副主任護師1名、主管護師1名、2名護師和6名護士,共10人組成。小組成員開會研討,對日常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列舉,并結合醫院方針、組員能力、計劃可行性、計劃迫切性、經濟效益等進行分。根據評分最高選項確定小組名稱。2)制定實施方案。小組成員在5W2H分析方法基礎上制定實施方案,內容主要包括計劃的擬定、現狀統計、發生原因、確定處理目標,研究處理措施,實施細節及有效反饋標準等。小組成員根據制定計劃內容及實施內容制定甘特圖,對整個實施過程進行記錄,并對計劃加以推進。3)統計現狀并分析原因結果。對目前科室患兒腕帶佩戴率進行統計,結果為91.54%,并其發生原因進行分析,結果為腕帶材質原因,部分患兒對材質過敏,因而咀嚼佩戴腕帶;護理人員腕帶佩戴意識薄弱,未對患者加強叮囑或護理人員對患兒的情況較為了解,認為無需佩戴腕帶;腕帶信息標注不清晰,影響家長為患兒佩戴,或家長缺乏佩戴腕帶的正確認識而忽略腕帶的佩戴;患兒因害怕醫院環境或護士而咀嚼佩戴腕帶。4)制定改善措施。針對以上發生腕帶佩戴率低的因素,品管圈小組制定相應改善措施。首先,提升護理工作者的責任意識,使護理工作者對佩戴腕帶的作用提高認識,并嚴格按照腕帶佩戴操作規范,標注清洗患兒信息,向患兒家長宣講佩戴腕帶的積極作用,并指導家長如何正確佩戴腕帶及腕帶的正確使用方法。護理人員每日對患兒腕帶佩戴情況進行檢查并做好記錄。其次,選擇優質材質腕帶,避免患兒過敏情況的發生,同時運用腕帶顏色差異將患兒的情況進行有效區分,如性別、是否為傳染病患兒、是否存在藥物過敏等,通過腕帶顏色進行區分,同時各種顏色的腕帶能引起患兒的注意力和喜愛程度,降低患兒咀嚼佩戴腕帶的發生率。同時注意腕帶佩戴的松緊度,以免過緊引發不適反應。
1.3評價標準
對實施前后,影響患兒腕帶佩戴率的缺陷因素的發生率進行統計,發生率越低說明實施效果越好。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采取SPSS23.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X2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實施品管圈管理6個月后,觀察組患兒影響腕帶佩戴的缺陷因素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數據見表1.
3討論
臨床治療中,患者積極佩戴腕帶有助于醫護人員快速掌握其身份和病情,避免發生混淆,提高臨床治療準確率[3]。兒科腕帶佩戴率較低、影響腕帶佩戴的缺陷因素發生率較高,我科室對此采取品管圈管理方法,自發組成由副主任護師、主管護師、護師和護士組成的品管圈實施小組,小組成員開會研討日常工作中出現的影響腕帶佩戴的原因,并加以整理,提出整改措施。并根據計劃制定相應解決措施,從護士管理意識、健康知識宣講,到患兒家長的認知提升和患兒依從性的提高等多方面,對佩戴缺陷因素的發生給予管控,降低缺陷因素的發生率,提高臨床治療中患兒腕帶佩戴率,從而有助于準確掌握患兒身份及疾病信心,為準確醫療提供依據。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兒采用品管圈管理后,佩戴缺陷發生率為23.09%,明顯低于對照組的91.54%,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總之,采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可以從多角度探尋腕帶佩戴率低的原因,并針對原因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并監督執行,佩戴缺陷情況改善明顯,缺陷率明顯降低,為臨床準確醫療、提高臨床護理治療提供有效依據,值得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高櫻,羅順清,李曉君,等.運用品管圈降低兒童病房腕帶佩戴缺陷 率的實踐[J].中國護理管理,2015,15(6):709-712.
[2]趙振花,劉翠麗.品管圈活動在提高患兒手腕帶佩戴率中的應用 [J].齊魯護理雜志,2015,21(11):105-107.
[3]周麗萌,徐建萍.品管圈活動在檢驗標本分析前質量控制中的應用 [J].中國護理管理,2013,13(4):73-7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77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