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彝區“9+3”學生數學教學特殊性及其教學設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四川省涼山州彝區“9+3”學生進入中職學校后,由于學習基礎較為有限,在理論性較強的數學學科的學習方面存在不足之處,學生的自尊心較為敏感,要求教師充分結合彝區中職學生心理及其對數學學習的特性,對學生進行循循善誘,能夠以較大的耐心對學生進行教學設計。該文探討了對彝區“9+3”學生中職數學教學的特殊性,并為其采取了有效的教學設計方式。
  關鍵詞:彝區  “9+3”中職數學  特殊性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4(c)-0111-02
  教學模式下已取得的經驗及具體要求促進對學生的數學教學。
  1  彝區“9+3”學生數學教學設計
  彝區“9+3”學生中職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循循善誘,補充初中數學知識,加強課堂教學,分層次教學,將數學教學與實際生活建立聯系,從多種角度促進對學生的數學教學。
  1.1 對學生進行循循善誘
  為了引導學生學習數學課程,要求教師能夠以較大的耐心對學生進行循循善誘,充分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到學生數學學習的基礎與基本情況,將其作為對學生進行數學教學計劃的重要依據,以一些常見的數學教學案例對學生進行引導,提升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數學課程的重要性以及其對中職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意義,以此促進對學生的教學[2]。
  數學課程教學本身較為枯燥,因此要求教師能夠首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積極性是中職數學課程教學的重要保障與教學前提,因此要求教師以較大的耐心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以親和的工作態度促進學生的學習。
  1.2 補充初中數學知識
  中職數學課程是在初中數學教學的基礎上開展的,中職數學課程知識體系有很多部分是從初中引申而來的,與初中數學具有一脈相承的關系,因此對中職學生補充初中的數學知識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在“9+3”教學模式下的彝區學生在初中數學知識的掌握方面卻不夠理想,由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補充中學數學知識,構建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基本的課程體系,包括乘方開方、平面幾何、實數分類、四則運算等,使學生能夠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并且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鼓勵與支持,增強學生數學學習的自信心[3]。
  面對彝區“9+3”學生,教學中可以在中職數學教學大綱規定的內容上進行難度的降低,教師可以結合大綱有效的進行教學方案的調整,并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調整教學進度,對于一些難度較大以及實際生活中用不到的部分可以酌情刪減。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具體理解與實際運用。
  1.3 加強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之一,為了對中職學生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應當優化課堂教學,充分運用多種教學方式促進對學生的教學,充分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利用與學生的具體生活有聯系的案例促進對學生的教學,提升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參與度,教師為學生設置難易程度適宜的題目,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并解決問題,在實際動手操作過程中促進同學們對數學課程的理解。教師在課程中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對學生起到良好的引導與示范作用。以專業的工作態度與良好的工作精神促進對學生的教學。良好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對學生數學學習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基于彝族學生的具體情況,對其設計相關的數學教學方式,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比如,多讓彝區“9+3”學生回答或上臺完成較簡單的數學題目,對完成得好的同學進行表揚,對完成得不好的同學多采取鼓勵的方式。
  1.4 分層次教學
  在“9+3”教學模式下,彝區中職學生在數學學習層面上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可以對學生采用分層次的教學方式,對內地學生和彝區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要求,彝區學生當中,還可以對數學基礎較好以及一般的同學分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對其分別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與教學要求。分層次教學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數學教學方式之一。對基礎較好的同學鼓勵其積極學習多種模塊的數學知識,并加強數學知識的具體運用,更好地滿足中職教育培養的需要。同時對于基礎一般的同學,要求其理解基本的數學概念以及性質,例如在第一章集合的學習中,部分彝區學生只需要掌握用列舉法表示的集合的交、并、補集運算。
  在對同學們的考評上可采用A卷、B卷、C卷的形式,A卷的適用對象是全體學生,對學生進行中職數學基本知識的考察,為學生設置了判斷、填空、解答等答題形式。B卷的適用對象是數學學習興趣濃厚,基礎比較好的,具有升學要求的內地同學準備,設置選擇、填空、解答題型。C卷的適用對象是有升學要求的彝區學生,結合四川省彝區“9+3”單獨招生考試大綱,僅需設置選擇題一種題型即可。
  1.5 將數學教學與實際生活建立聯系
  中職教育的重要目標是培養具有特定職業素養與職業技能的應用型人才,由此在中職數學課程教學中應當將數學教學與實際生活建立聯系,從基于具體實際運用的角度促進學生數學課程的學習。在“9+3”教學模式中,教師更應充分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在吃、穿、住、用等多種層面上均具有數學知識的運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這些方面入手培養彝區學生對數學的感知,促進同學們在具體的生活過程中運用數學知識。重點加強彝區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的提升,結合“9+3”教學模式的具體教學要求,從實際生活入手促進同學們的數學學習。
  2  結語
  “9+3”模式在四川藏區、彝區具有重要的意義和應用空間,充分結合了民族地區實際的教學情況,在中職教學中具有顯著的應用價值,在中職數學教學中要求教師對學生進行循循善誘,補充中學數學知識,加強課堂教學,分層次教學,將數學教學與實際生活建立聯系,從具體實際運用的角度促進學生的學習,有效實現了中職數學的教學目標,以數學課程的學習促進對彝區學生的職業教育。
  參考文獻
  [1] 陳志兵,徐紫薇.四川藏區“9+3”學生中職教育管理初探——以成都市技師學院為例[J].四川勞動保障,2016(S1):90-91.
  [2] 胡靜.涼山彝區“9+3”學前教育專業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J].教育科學論壇,2018,426(12):78-81.
  [3] 李益眾.點燃藏區彝區學子的成才夢——四川省實施“9+3”免費職業教育計劃紀實[J].中國民族教育,2015(3):29-3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90970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