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點上的新目標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中宣部理論局
“十一五”規劃《綱要》具體描繪了我國未來五年的發展藍圖?!毒V要》的制定和實施,對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轉入科學發展軌道、走上社會和諧之路,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意義重大而深遠。
如何理解“十一五”發展
是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
“面向未來,我們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边@是我們黨在深刻總結“十五”發展成就、科學分析“十一五”面臨形勢的基礎上,作出的一個基本判斷?!笆濉睍r期是不平凡的五年。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我們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系列風險挑戰,保持了國民經濟持續較快發展,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對外開放邁上新臺階,民主法制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穩步推進,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進步。這五年,我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國際地位日益提高。更為重要的是,黨中央根據形勢發展要求,提出了樹立科學發展觀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這些,都使“十一五”發展切切實實地站在一個新起點上。
一是站在科學發展的新起點上。通過“十五”實踐,科學發展觀不僅成為廣大干部群眾的共識,而且正在轉化為他們的具體行動。實現又快又好發展已成為當今中國的主旋律?!笆晃濉币巹澥侨尕瀼芈鋵嵖茖W發展觀的第一個五年規劃??茖W發展觀的提出和實踐,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完成“十一五”各項任務,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指導。
二是站在經濟發展的新起點上?!笆濉逼陂g,我們適時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有效抑制經濟運行中的不穩定不健康因素,經濟發展保持了良好勢頭。2005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為18.23萬億元,比2000年增長1.45倍;財政收入達到3.5萬億元,比2000年增長1.4倍?!笆濉卑l展取得的輝煌成就,為“十一五”期間我國經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是站在改革開放的新起點上。“十五”期間,積極推進各項體制改革,在一些重要領域取得了新的進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環境得到優化,進一步激發了整個社會的內在活力。對外開放邁上新臺階,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05年進出口總額達1.42萬億美元,躍居世界第三位。改革開放取得的重要成就,為“十一五”進一步解決面臨的一些深層次問題,準備了必要的條件。
四是站在各項社會事業發展的新起點上?!笆濉逼陂g,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繼續加強,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加快發展,特別是我們黨提出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任務,正在實踐中逐步落實?!笆濉逼陂g取得的社會發展成就,為推動“十一五”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落實“十一五”規劃,我們有著堅實的基礎和有利的條件。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們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壓力,特別是一些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尚未解決,新情況新問題又不斷出現??梢哉f,一個人有成長中的煩惱,一個國家也有發展中的問題。成長中的煩惱靠成長消除,發展中的問題靠發展解決。
“十一五”規劃
是怎樣勾畫發展藍圖的?
“十一五”規劃始終貫穿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這條“紅線”。規劃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把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充分體現到“十一五”工作的指導方針和基本原則上,具體化為“六個必須”的原則和“六個立足”的政策導向。這樣,就使科學發展的理念融入到“十一五”發展的基本目標和主要任務上,體現到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的各項工作部署上。
“十一五”規劃明確提出了今后五年的發展目標。規劃綜合考慮未來五年我國所處的發展階段、發展趨勢、發展條件以及面臨的矛盾和挑戰,根據實現又快又好發展的基本要求,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相銜接,提出了經濟增長等9個方面的目標及39個量化指標。這些目標,立足我國國情,符合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律,既鼓舞人心,又切實可行。
“十一五”規劃勾畫了今后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重點和主要任務。規劃提出10項戰略重點和主要任務,既對新農村建設作出了具體部署,又明確了工業結構升級、服務業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的任務;既對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出了具體部署,又明確了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推進改革開放的任務;既對和諧社會建設作出了具體部署,又明確了民主政治和文化建設以及國防和軍隊建設的任務。其中,有原則性的意見,也有具體的要求,這就使貫徹落實有了很強的操作性。
總的看,“十一五”規劃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要求。人文、社會、環境等在規劃中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規劃的22個主要指標中,反映人口、資源、環境的有8個,反映公共服務和人民生活的有8個,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很多問題都有明確指標。可以說,百姓盼望的,正是政府關注的;政府要做的,正是百姓急需的。關注民生、造福百姓,成為規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規劃的實施能給群眾
帶來什么樣的實惠?
2006年4月10日,國家發改委在北京召開了一次別開生面的頒獎大會,向積極為制訂“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意見和建議的80位代表,頒發了公眾建言獻策獎。在2005年10月到12月兩個月時間里,全國各地共有5000多人次為規劃綱要的制訂提出了數萬條建議,其中不少都被采納。
從《綱要》全文看,十四篇、四十八章、五萬多字,既談國計,又論民生,國計緊扣民生,處處體現民意;既關乎大政方針,又關乎群眾利益,措施以人為本,目標惠及百姓。那么,“十一五”規劃的實施,能帶給群眾哪些實惠,人們的生活會有哪些新變化呢?
人們的“腰包會更鼓”?!笆晃濉逼陂g,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步伐會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總體上繼續提高,收入分配格局進一步趨向合理,不同地區和階層群眾之間的差距會有所縮小?!笆晃濉币巹澨岢?,今后五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5%,到2010年分別達到13390元和4150元。這些目標的實現,將使老百姓有更多的錢可花,生活會更寬裕。
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一些實際問題將逐步解決?!笆晃濉逼陂g,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覆蓋率,將從目前的23.5%提高到80%以上,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將有一個大的發展;農村義務教育全面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農村孩子義務教育不用交學雜費,貧困家庭學生還將免費獲得教科書和寄宿生活費補助。許多含金量很高的政策陸續出臺,比如新增和轉移9000萬就業崗位、著手解決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等,將為普通群眾提供更為可靠的生活保障。
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更趨和諧。正確處理各種社會矛盾、妥善協調各種利益關系、促進社會公平公正、增進人際關系和諧,擺在了“十一五”規劃的突出位置。同時,對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一些重要指標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2億公頃,年均減少量控制在0.3%以內;森林覆蓋率達到20%;污水處理率達到70%,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到那時候,不僅天更藍、水更清,而且人們的心氣會更順,關系更融洽,生活更美好。
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會更豐富多彩?!笆晃濉逼陂g,文化體制改革逐步深化,公共文化服務網絡進一步完善,文化產業得到大力發展,文化市場更趨繁榮。特別是適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大力推進農村文化建設,加大投入力度,農民群眾看書難、看戲難、看電影難、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難的問題會逐步得到解決。
“十一五”規劃的實施,給群眾帶來的實惠遠不止這些,它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方方面面的好處??梢云诖磥砦迥?,我們將擁有更加寬裕的生活、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務、更加優美的人居環境。這將是一個更加和諧的社會。
怎樣使“十一五”規劃
從美好藍圖變成現實?
“十一五”規劃反映了人民群眾的心聲,體現了普通百姓的熱切期盼,無疑是順民心、合民意的一個好規劃。但人們擔心的是,規劃能不能真正落實,會不會是“規劃規劃,墻上掛掛,紙上畫畫”?
落實好“十一五”規劃,首先是讓這個規劃進一步家喻戶曉,深入人心。2006年“兩會”后,中央和地方新聞媒體推出了“回顧‘十五’輝煌成就,展望‘十一五’美好前景”、“經典中國?落實‘十一五’”等系列報道,在廣泛宣傳“十一五”規劃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充分發揮大眾媒體的作用,采取多種有效形式,讓廣大干部群眾了解規劃的主要目標和任務,真正理解它是一個科學發展的規劃,是一個關注民生的規劃,把大家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十一五”規劃的基本精神和工作部署上來。
落實“十一五”規劃,關鍵是要有體制機制作保障。在規劃綱要的許多亮點中,有一點特別引人注目,就是提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實施機制。對建立分類指導的實施機制、調整和完善經濟政策、健全規劃管理體制等方面,規劃專門作出了安排。哪一些目標和任務主要依靠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來實現,哪一些主要通過完善利益導向機制來實施,哪一些是政府的承諾,哪一些要通過加大執法力度等法律手段來落實,都一一明確說明。規劃還第一次把指標分為預期性和約束性兩種不同的屬性,約束性指標要進行綜合評價和績效考核,有的還要分解落實到各省、區、市。這有利于分清政府和市場的職責,有利于增強規劃的可操作性,也有利于建立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績效考核和政績考核體系。
實現“十一五”目標,需要每個公民積極參與,貢獻才智。我們每個人既是“十一五”規劃的受益者,也是未來五年宏偉藍圖的實施者,都應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從自身做起,立足本職崗位,為“十一五”規劃的實施增磚添瓦,多作貢獻。只有大家都來關注規劃的實施,參與規劃目標的落實,“十一五”規劃才不會落空。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2010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