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中閱讀與寫作如何有效地結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教學實踐中,有些學生讀了不少文章但仍寫不好作文,究其原因,一是沒有用心去讀,沒有真正理解;二是沒有解決好讀與寫的關系,這就需要教師在訓練寫作過程中巧妙的加以引導,以人性的教學理念,使學生對讀與寫的內涵在默化中消化吸收,從而達到讀與寫的有機結合。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 寫作 有效結合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是內化吸收;寫作是運用,是外化的表達;閱讀和寫作既相互促進,又相輔相成。但在教學實踐中,有些學生讀了不少文章但仍寫不好作文,究其原因,一是沒有用心去讀,沒有真正理解;二是沒有解決好讀與寫的關系,這就需要教師在訓練寫作過程中巧妙的加以引導,以人性的教學理念,使學生對讀與寫的內涵在默化中消化吸收,從而達到讀與寫的有機結合?!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收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其目標是使學生“具有獨立閱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而“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教學的目標是使學生“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見。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可見,無論是閱讀還是寫作,都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讀”和“寫”的關系也決不是簡單的“吸收”和“傾吐”的關系。而這兩個過程看似相對獨立卻又相輔相成。有機地將二者結合在一起,巧妙地處理好它們之間的關系,對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有重要意義。
一、激發閱讀興趣。有機結合第一步
小學語文教師如何幫助學生將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呢?首先要做的就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采集靈感信息,把大量書籍中的文化營養最終升華成寫作靈感。
1.學生由于年齡小,生活閱歷淺、鑒別讀物好與壞的能力也有限。語文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向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推薦讀物,為學生的閱讀把好第一關。例如,在教學二年級下冊《丑小鴨》過后,我趁熱打鐵向學生推薦閱讀《安徒生的童話》,教學五年級下冊《景陽岡》之后,可以讓學生閱讀《水滸傳》,這種機智的推薦、巧妙的引申,每位語文教師都應當擁有這種教學“意識”。
2.如今書籍的品質良莠不齊,學生由于年紀小,鑒別能力不高。語文教師應當有清晰的“思路”。向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推薦與之適宜的書籍。例如,面對五、六年級的學生,考慮到這部分學生的識字量比較豐富,有一定的品評能力,語文教師可以推薦這個年齡段的學生閱讀《十萬個為什么》《格林童話》《寶葫蘆的秘密》等等。
3.推薦古典文學。另外,語文教師也可以向學生有目的地推薦閱讀《西游記》《紅樓夢》《三國演義》等我國古典文學?;蛘咴谡n堂上適當地截取其中比較經典的篇章進行解讀,培養學生對古典文學的閱讀興趣。
二、教授讀書方法,有機結合第二步
好的學習方法是通向成功的“金鑰匙”,那么好的讀書方法就是寫出好文章的“墨汁”。語文教師應當抓住學生的興趣愛好,向學生提供事半功倍的閱讀方法。
語文教師應當讓學生掌握“速讀與精讀”的真正含義。在迅速閱讀書籍的同時又能充分地吸收書籍中的營養?,F在部分學生認為“速讀”就是古語所說的“一目十行”。然而,現實卻是學生閱讀只是“走馬觀花”,只是粗略地了解了書籍的大概內容,根本無法進入作者的精神世界。語文教師應當要求學生在快速閱讀書籍的同時,能夠細細咀嚼,認真品味,讓學生做到讀與思的巧妙結合。真正吸收書籍中的“營養”,得到有價值的“信息”,為以后轉化成寫作靈感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讀”到“寫”的升華,有機結合第三步
1.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提供科學有效的閱讀方法,還應當幫助學生把“信息”轉化成寫作靈感。例如,經常定期給學生留日記作業,讓學生把生活中感興趣的見聞寫下來。將日常閱讀書籍積累的知識運用在其中,語文教師定期檢查學生日記也是審核學生寫作能力的教學手段。在批閱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加入一些鼓勵性的話語,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練習寫作的興趣,為以后寫出更有層次的文章做鋪墊。
2.小學語文教師在學生閱讀書籍的過程中,讓學生對發現的好詞好句進行摘抄與標記。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學生應養成讀書做筆記的好習慣。教師可以把讀書做筆記的科學方法教授給學生。(1)摘錄型:摘抄課外閱讀中遇到的好詞好句;(2)感想型:讀完一篇文章或者一本書籍,把文中人物的經歷結合實際,寫下自己的感想以及認識;(3)提綱型:在讀完一本書之后把其中的重點內容與基本內容制作成提綱記錄下來,真正掌握作者的創作思路。
3.學生處于活潑好動,思維活躍的時期。語文教師應當抓住學生的這一生理特征,在閱讀的同時使其發揮自己的想象。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書籍,汲取了大量的“營養”。在這個緩慢吸收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把那些生硬的文字轉化成腦海中趣味橫生的畫面。從外到內地進行“信息”的采集與吸收,給予學生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揮想象,給學生制造一些“引子”,讓學生把閱讀的書籍,采集的“碎片”進行重組,利用學生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指導學生把碎片組合成畫面、組合成故事。順勢將故事寫下來,這樣不僅鍛煉了想象力,也提升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及語文素養。
多讀,積蓄在兩方面增多,既有內容可寫,又熟悉如何表達,作文的困難自然就沒有了。對于小學生來說,吸收快,多讀了,接觸好的文章多了,自然而然地可用的語句就多了,寫起來便得心應手,讀的更多時,就更加熟悉各種表達方式,還可以錦上添花,把意思表達得更圓滿,更生動。這也是古人說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首先是能在選材立意、布局謀篇、語言運用、表達方式等方面為寫作提供范例。無疑教材就是這樣的范例。通過對一篇篇精美范文的觀察、研習、化用(能動模仿),可以使學生從作者創作思路的“原型”之中,得到啟發,獲得規律性的寫作知識,獲得語言和語感的積淀,為學生寫作找到拐杖和依靠。其次是富含優美的句子,便于學生積累的文章。“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此類的閱讀積累,能幫助學生建立豐富的語言素材庫。
總之,閱讀與寫作具有密不可分的聯系,有效的閱讀能為以后的寫作提供源源不斷的靈感,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閱讀和寫作兩頭抓,找到兩者中的契合點,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119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