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谷文昌治沙經驗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昔日東山荒涼貧瘠、風沙漫天,為了使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谷文昌帶領東山人民治理風沙,經歷了漫長的治沙之路,把曾經風沙肆虐的東山島變成了現在生機盎然的綠色海島。谷文昌治理風沙時直面困難、堅持不懈,因地制宜、實事求是,一心為民,百姓們團結一致共同治沙,對現如今建設美麗鄉村、美麗中國,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啟示和意義。
【關鍵詞】谷文昌 治沙經驗 美麗鄉村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要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強鄉村生態保護與修復,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暑期實踐調研的石埔村位于福建省東山縣西埔鎮西面,與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相接,是城鄉結合部,村落內干凈整潔的街道,排列有序的房屋和獨具特色的水上民俗園讓我們看到了石埔村的綠色發展。
一、谷文昌的治沙經驗
看到石埔村現在的美麗景象,誰能想到曾經的石埔村、曾經的東山生態環境十分惡劣。昔日的東山是一個約二十五萬多畝的荒涼海島,島上風沙大、土地少、水資源緊缺,沙荒的面積有三萬五千多畝,所有的耕地基本都是“望天田”,農作物收成少,農產品質量低,百姓們經常面臨缺糧缺柴、食不果腹等溫飽問題。東山島沙荒面積較大,每年有一百五十多天刮六級以上的大風,狂風肆虐,沙塵漫天,大片的農田和村莊都被淹沒在流沙之中。據舊縣志記載,解放前近百年間,風沙曾經淹沒了十一個村莊,一千多座房屋,三萬多畝耕地。肆虐的風沙和嚴峻的自然環境不僅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還對人們的身體造成了極大的傷害。百姓們有的得了爛眼病,有的成了紅腫眼,有的人甚至成了半失明或完全失明的狀態。生態環境惡劣,自然災害頻發,東山的百姓們吃不飽,穿不暖,缺水缺糧。
面對東山的風沙災害,谷文昌帶領人民進行治理,積累了豐富的治沙經驗。
?。ㄒ唬┎晃菲D險,造林初探
1950年,谷文昌隨軍南下解放東山后,親眼目睹百姓所受之苦,下定決心要治服風沙,從此踏上治理風沙的漫長道路。由于缺乏種植經驗,曾以石埔大隊為試驗點,在山地上成功試種馬尾松,為后面植樹造林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在治理沙荒的問題上,曾嘗試過很多方法,如組織群眾搬沙,但是前一天剛搬完,第二天又被風沙掩埋覆蓋,這樣日復一日堅持了兩三年未見成效;也曾嘗試種草種樹,每次春天播種完,秋天一刮大風,又被風沙埋沒了;還采取過筑造沙堤的方法,但一遇到刮風下雨,沙堤就容易崩塌。從1952年開始,在長達五年的時間里,關于治理沙荒依舊沒有找到良策。面對眼前的狀況和重重困難,谷文昌絲毫沒有退縮,迎難而上,決心治服風沙,把東山島變成綠色海島。
?。ǘ﹫猿植恍福厥靶判?
面對反復的嘗試與失敗,谷文昌從未想過放棄,他不斷鼓勵百姓,帶領技術人員查閱各種資料,尋找能在沙地上種植的樹苗。1956年在白埕村挖出一撮泥炭土,經過試驗,判斷得出,東山曾經有過樹木和森林,后來在白埕村發現了幾株頑強生長的木麻黃,次年,從廣東也得到了成功種活木麻黃的消息,再一次證實了木麻黃可以在沙地上生長。木麻黃耐旱耐鹽堿,適合在沙地上生長,是防風固沙的良選。找到了可以種植的樹木,谷文昌的心里又激動又驚喜,隨即進行了全面規劃,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在谷文昌的帶領下,全縣軍民開始了大規模的沙荒造林運動,僅四天時間,就在全島種植了幾十萬株木麻黃,這一棵棵木麻黃承載著東山人民的希望與期盼。豈料天氣驟變,氣溫突降,樹苗受倒春寒的影響,大部分都被凍死,百姓們的自信心受到了嚴重打擊,很多人開始打退堂鼓,表現出想要放棄的念頭。面對這些問題和困難,谷文昌造林治沙的念頭絲毫未受到動搖,他直面困難,堅定信念,努力幫助百姓們重拾信心。
?。ㄈ┛茖W造林,斗志昂揚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谷文昌深入基層進行實地調查研究,由干部帶頭在幾個大隊堅持試驗造林,同時還派人到廣東等有經驗的地區去參觀學習,最終總結出了造林的經驗和特點,使成活率達到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小范圍試點造林成功后,大面積沙荒植樹造林正式拉開了序幕。但剛開始大面積植樹造林就遇到了樹苗不足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有的社員組隊去深山進行采摘,有的自己辦苗圃培育樹苗,還動員一些社員拿出一部分耕地育苗。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全縣成功培育樹苗一千多畝,出苗達到一千多萬株,順利解決了缺苗的問題。到1960年,百姓們積累了豐富的造林經驗,對治理沙荒充滿信心。木麻黃更適宜“夏季雨天造林”,軍民們就堅持冒雨造林,遇到被吹倒或者掩埋的幼苗,百姓們會將它們一棵棵扶正,有的人甚至省下很多口糧,然后把省下的這些食物作為肥料去培育樹苗。在谷文昌的鼓舞和帶領下,在廣大群眾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地在全縣建造了一萬六干多畝的防護林。
?。ㄋ模﹫远ㄐ拍睿瑧饎亠L沙
后來,造林又受到了干旱的影響,百姓們面臨斷水斷糧的危機。為了保護樹苗,百姓們開始了抗旱保苗行動,像保護糧食一樣保護樹苗。南埔林業專業隊隊長吳銀香帶領平均年齡只有十五歲的十個婦女爬樹采種、挖泉取水、保護苗地,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全縣成功?;畲罅繕涿?。經過多年植樹造林的艱苦奮斗,東山全縣開展的大規模造林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還營造了沿?;闪謳Ш妥o田林帶,堅定了東山人民治理風沙、戰勝風沙的信念。造林治沙的成功鼓舞了大家的士氣,帶動全島大興水利、修建海堤、建造公路,百姓們也更加堅定能把東山建設地更美、更好。在成功治理風沙之后,東山植樹造林總結出一種模式:抗擊風沙肆虐的第一道防線是木麻黃,第二道防線是果樹林,包裹于其間的是一塊塊農田。今日東山,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整齊的樹木,一個個干凈整潔的村莊,東山從風沙肆虐的荒島變成了生機勃勃的綠色海島。
二、傳承谷文昌治沙經驗。建設美麗鄉村
?。ㄒ唬┲泵胬щy,堅持不懈
昔日東山,飽受風沙和其他自然災害之苦,對于肆虐的風沙,百姓們只有聲聲嘆息。面對嚴峻的環境問題,谷文昌沒有退縮,直面困難,帶領人們嘗試種草、種樹、筑堤,雖然失敗了很多次,但他并沒有因此而氣餒,堅持摸索治理風沙的方法。1952年在石埔山地試種馬尾松取得成功,解決了山地種植的問題,但沙地種植一直沒有頭緒。谷文昌堅持尋找適合沙地種植的植物,最終找到了能在沙地上種植的木麻黃,隨即開始在全島種植木麻黃,但一個月的倒春寒又將剛剛燃起的希望之火澆滅。百姓們的自信心嚴重受挫,為了使大家重拾信心,堅定治沙的信念,谷文昌努力做群眾的思想工作,并采取措施解決眼前的困難。在推廣大面積種植之際,又遇到了樹苗不足的問題,為了解決樹苗的問題,谷文昌發動群眾自給自足,樹苗不足的問題最終迎刃而解,沙荒造林的成效也漸漸呈現出來。雖然遇到了很多困難,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這些困難都被一一克服,最終全縣山荒、沙荒造林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乜垂任牟G化東山的過程,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一個接一個,但他從未想過放棄,每次都是直面困難,即使再困難也毫不猶豫地選擇堅持下去。谷文昌直面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也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人。 我國是世界上荒漠化嚴重的國家之一,荒漠化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危及著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我國的一些鄉村也存在著荒漠化的問題,建設美麗鄉村必須把保護生態環境放在首要位置?;哪闹卫?,要重視自然生態的自我修復能力,對沙化嚴重的地區進行集中整治,綜合治理水土流失的問題,對現有植被進行保護,加強林草建設,減少水土流失,建設多林種、多樹種、多層次的立體防護體系。在治理荒漠化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很多問題和困難,也許要經過多次的嘗試和探索。在治理的過程中,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經歷多少次的嘗試都不能放棄,我們要直面困難,解決問題,堅持不懈。就像谷文昌帶領東山人民治理風沙一樣,即使遇到了再大的困難,也絲毫沒有動搖治沙的信念。最后,在谷文昌和東山百姓的共同努力下,東山從原來風沙肆虐的荒島變成了一個生機盎然的綠色海島。谷文昌的治沙經驗和治沙精神對我國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具有重要的啟示和意義,我們要學習谷文昌直面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學習谷文昌的治沙經驗,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ǘ┮虻刂埔?,實事求是
曾經的東山是一個荒島,山荒和沙荒十分嚴重,但是治理山荒和沙荒的方式并不相同,治理山荒時曾以石埔大隊為重點和試點,在石埔大隊的山地試驗種植馬尾松,取得了成功。通過這一試點,大家分析總結經驗,從石埔大隊開始,大力推廣開來,解決了山荒治理的問題。在治理沙荒的過程中,曾做過許多嘗試,開始時采用了傳統的方法,后來也曾嘗試種草、種樹、筑建防沙堤,最后找到了適合在沙荒上種植的木麻黃。因此,治理風沙要因地制宜,山地上適合種植馬尾松,而在沙荒上適合種植木麻黃。開始種植木麻黃時,不了解木麻黃適宜生長的環境和習性,多在春季晴天造林,后來遇到倒春寒,木麻黃存活下來的很少。為了突破這一瓶頸,一部分干部繼續堅持在白埕大隊試驗營造林帶,在湖塘大隊試驗沙丘營造固沙林,同時派遣人員去其他地方學習經驗,之后再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總結出白埕大隊由之前的多季造林發展為夏季冒雨造林,湖塘大隊舍棄了先前的“客土造林”,創造了“帶土造林”的方式。
谷文昌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的精神為我國鄉村生態環境的治理和修復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對不同地區的環境進行治理時,要根據具體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方式。就我國地區來看,西北地區和南方地區在氣候、環境等方面有很多不同之處,不同區域所采取的生態治理方式也各不相同。目前我國面臨著嚴峻的環境問題,如水土流失、空氣污染、荒漠化嚴重等等。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鄉村開辦了許多企業和工廠,除了日常生活產生的污染物外,一些工廠還產生了大氣污染物、化學污染物等等,污染物種類也越來越多,如果這些污染物直接排入空氣或者進入水中,就有可能影響到人們的生活和身體健康。我們要堅持綠色發展,堅持可持續發展,不能用破壞環境換取經濟的發展,對污染物的治理要從源頭人手,不同的污染物要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不同地區對污染物的處理方式也各不相同,要因地制宜,結合具體的環境、氣候、房屋、農田等多方面因素。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
?。ㄈ┮恍臑槊瘢瑘F結一致
為了讓百姓過上好日子,谷文昌下定決心即使再難也一定要根治風沙,在他的心中,群眾始終是擺在首位的。要治服風沙,僅憑谷文昌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需要大家團結一致、共同努力。在治沙過程中,谷文昌曾多次鼓勵動員大家一起植樹造林,百姓們齊心協力,共同治沙,開展了大規模的沙荒造林運動。到1960年,沙荒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積累了造林治沙的經驗,百姓們也更加有信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肆虐的風沙最終被治服,東山也變成了綠色海島。造林治沙的成功離不開谷文昌的付出,離不開百姓們的共同努力。
美麗鄉村的建設,生態環境的治理,離不開每一個人的努力和付出。生態環境問題是關乎人們生存發展的重大問題,我國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擺在首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美麗鄉村的建設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要團結人民群眾的力量,充分調動人們的積極性,鼓勵人民群眾,大力加強宣傳教育,提升人民群眾的環保意識,樹立正確的觀念,讓大家積極參與到美麗鄉村的建設中。從自身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讓每一個人都投身于環境保護和生態治理中,共同建設美麗鄉村、美麗中國。
三、小結
自然環境與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息息相關,我們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綠色發展道路,要清楚地認識到生態治理的緊迫性和艱巨性,對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環境問題進行綜合治理,對農村的人居環境進行整治,推進美麗鄉村、美麗中國的建設。谷文昌帶領東山人民治理風沙的事跡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人,百姓們看見木麻黃,就想起谷文昌,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東山人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綠色。谷文昌的精神代代延續,面對治沙過程中的各種困難,谷文昌直面困難,迎難而上。今天我們治理生態環境也要有這種不放棄、直面困難的精神。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所面臨的生態環境也越來越復雜,因此面對復雜的生態問題更要結合具體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東山的生態治理離不開東山百姓的共同努力,美麗鄉村、美麗中國的建設也需要人民群眾的共同努力!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136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