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學》教學改革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我國,商科一直都是最熱門的專業選擇,“灌輸式”教學是我國商科類課堂普遍運用的一種模式。如何改變“老師教,學生學;老師不教,學生不學;甚至老師教,學生也不愿意學”的局面成為高校院校改革的重點。《審計學》是財會專業的必修課,其理論知識枯燥,脫離實際,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授課教師缺乏相應的實踐經驗。為真正激發起學生學習興趣,改變傳統課堂沉悶氛圍,對接企業,培養社會真正需要的綜合型財會人才,本文從高等院校審計學教學現狀、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措施進行了研究探討。
【關鍵詞】審計學原理 課程改革 教學改革
一、高等院?!秾徲媽W》教學現狀
《審計學》作為大三、大四必修課,難度較高。一方面,其課程理論性強,一般包括審計的基本理論、審計模式、審計的基本方法、審計效果評價等。內容比較抽象,專業術語多,很多大學生剛接觸時較茫然,提不起興趣。另一方面,審計學和其他學科有一定聯系,很多審計方法是基于會計、財務管理基礎知識之上,如果相關基礎知識不扎實,學習起來也會有一定難度。
目前,高等院校審計學課堂,普遍存在“低頭現象”。主要存在“不愿意聽”和“聽了也不懂”兩種情況。審計學課程理論知識枯燥,不少同學認為該課程和就業沒有必然聯系。所以很多同學不愿意聽。另外一部分同學,雖然認真聽了課,但由于大一大二基礎知識不扎實,加上審計課程專業術語較多,對學生邏輯思維要求較高,學習起來較為吃力。而與此同時,作為知識灌輸者的高校老師在教學過程也普遍存在教學方式較傳統,自身缺乏實踐經驗、課堂沒有采取手段調動學生積極性,缺乏互動等現狀。
二、審計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ㄒ唬┱n堂案例不到位
目前,審計學教學大多以理論書本知識為主。缺乏相關案例,即使有案例,學生參與度也不高。就審計學而言,一般案例分析普遍存在以下幾種情況:一是案例脫離實際,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沿用以往案例,學生難以理解,興趣不高;二是案例問題都是針對某會計科目存在的問題進行設問,停留在問題表層,而對于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沒有進行詳細分析,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不到提高;三是章節之間缺乏聯系,學生難以將所學零碎知識貫穿成整線,邏輯分析能力和綜合思維能力得不到提高。
?。ǘ熧Y力量薄弱
審計學這門課程一般是院校自有教師進行講授。而這些教師大部分是直接從校園跨入另一個校園,缺乏相關企業實踐經歷。在授課過程中,也難以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于目前市場需要什么類型的人才了解不夠。而審計學作為一門專業性較強的課程,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專業技術能力,目前很多高校授課教師除教師資格證之外,并不具有相應的專業技術資格證書。
(三)理論知識與實踐環節斷層
審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目,和審計直接相關的工作崗位是會計事務所。在審計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多停留于書本知識的傳授。一方面,事務所的真實工作情況學生僅通過書本知識的學習無法了解。尤其是在“審計流程’’這一章節:從接受業務委托、了解審計業務環境、實施風險評估、實施控制測試和實質性程序到最后出具審計報告整個環節。學生如果不參加相關的審計實習很難理解整個審計流程以及各流程當中的注意點。
三、改進措施
(一)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是哈佛首創的一種教學模式,在哈佛,案例教學占總教學內容的80%。被許多商學院效仿。案例教學,不僅要求教師熟悉書本理論知識,更要求教師對案例的前因后果有詳盡的把握。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師更多承擔的是引導者,以情景帶入形式,讓學生能夠透徹理解審計學的理論知識。另外,教授過程應注重“大案例和小案例相結合”,針對特定知識點,結合生活實際引入簡短小案例;而對于整個章節全部內容,則采用大案例形式進行知識點的貫穿,將零散的書本知識串成一條線安插在案例當中。在審計學原理授課過程中,教師亦可在每章節引入相關案例,再拋出重要知識點。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是高校教學過程的中堅力量。因此,國內高校在人才招聘環節,應大力引進企業人才入校給學生上課或是給在校教師進行專業培訓。比如:香港理工大學就有很大一部分教師來自于企業,他們白天上課,晚上來校授課,對于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有良好的效果。此外,學校還應當給青年教師提供專業技術培訓的機會,提高師資隊伍“雙師型人才”的比例,另外適當安排青年教師假期參與相關實習,了解事務所對人才的需求、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從而把握教學方向、進行教學改革;尋找技術服務或研究開發項目;加強與企業的密切聯系,能夠給本校在校生提供“頂崗實習”的機會。
?。ㄈ├碚撆c實踐相結合
畢業生與企業需求之間仍存在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很多畢業生踏入工作崗位會發現大學學的知識根本用不上。其實并不是用不上,而是因為理論知識和實踐環節出現了斷層現象。審計學這門課程有必要向學生提供動手實際操作的機會。一方面,學校應當建立相應的審計實驗室并引進審計軟件,安排至少1/3的實課程,將實踐課程放在學期中間,讓學生在積累了一定的理論基礎知識后,通過實踐主動發現問題,帶著疑惑再次回歸課堂理論知識的學習。另一方面,學校領導層還應當與當地企業和事務所對接,了解目前事務所對人才技能和素質的要求,為在校學生需要具備的知識、能力和素質提供方向,安排學生暑期參與到相應的審計項目中。真正做到“產教融合”。
四、總結
總之,審計學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綜合技能要求較高的課程,課堂是學生汲取知識的地方。如何讓教師通過課堂為學生打開審計世界的大門,引導學生從學校踏入社會,將案例真正引進課堂,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真正做到理論與知識相結合,需要學校、老師和學生自身三方的共同努力。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357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