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四宜促發展 人才資本筑夢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地處余杭區未來產業園內的夢想小鎮,努力把小鎮的發展與互聯網聯系起來。在省市區謀篇布局特色小鎮、大力培育信息經濟的大背景下,夢想小鎮乘勢而起,把握機會,瞄準信息經濟的新熱點,搶占世界互聯網創業高地。
夢想小鎮位于余杭區未來科技城(海創園)腹地,依托未來科技城良好的人才和產業優勢,抓住“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發展機遇,采用“有核心、無邊界”的空間布局,積極推進園區建設,為企業發展提供基礎。夢想小鎮核心區規劃3平方公里,致力于打造成為眾創空間的新樣板、信息經濟的新增長點、特色小鎮的新范式、田園城市的升級版和世界級的互聯網創業高地。
夢想小鎮內的互聯網村、天使村和創業集市三個先導區塊17萬平方米建筑于2015年3月建成投用,創業大街4.3萬平方米建筑于2016年10月建成投用。夢想小鎮的速度,為企業入駐、設備的安放和調試,都起到了保障的作用。從而保證夢想小鎮良好的創新創業勢頭。很快,夢想小鎮就累計引進深圳紫金港創客、良倉孵化器等知名孵化器以及500Startups、Plug&Play等2家美國硅谷平臺落戶。集聚創業項目1698個、創業人才15400名,形成了一支以“阿里系、浙大系、海歸系、浙商系”為代表的創業“新四軍”隊伍。其中166個項目獲得百萬元以上融資,融資總額達110.25億元。
良好的政策導向,良好的營商環境,促使各類資本快速向夢想小鎮集聚。雙創生態的打造離不開資本的扶持,我們在小鎮建設之初,就極為重視吸納各類社會資本參與創新創業。浙商成長基金、物產基金、龍旗科技、海邦基金、暾瀾基金等一大批PE、VC、天使投資機構快速集聚,有力推動了小鎮創業項目的快速成長。
目前,已累計集聚各類資本管理機構1390余家,管理資本2950億元。
創業在小鎮,夢想快成真。良好的公共服務,也有效地促進了小鎮創業氛圍的形成。夢想小鎮相繼舉辦了中國(杭州)財富管理論壇、中國青年互聯網創業大賽、中國互聯網品牌盛典、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大賽等活動1369場、參與人數19.1萬人次,被命名為省級特色小鎮。小鎮的發展,還吸引了中央電視臺、德國電視一臺、西班牙國家電視臺、日本NHK電視臺、《人民日報》等媒體密集報道,小鎮的創業氛圍和品牌形象不斷提升。小鎮內部及周邊公共配套不斷完善,公交線路得到加密和延伸,杭州蕭山國際機場海創園航站樓正式啟用。眾多不同定位的特色創業餐廳完成裝修營業,創意茶館、創客健身館、銀行網點投入使用。同時,YOU+公寓正式開業,也受到廣大創客的歡迎。
目前,一些孵化成功的項目已遷出夢想小鎮,進入附近的“加速器”進行產業化,周邊恒生科技園等近10個重資產的傳統民營孵化器,正在向重服務的眾創空間轉型。在更大的范圍內,小鎮里涌現的創業項目和投資機構正在用互聯網思維滲透傳統產業、改造傳統企業,“互聯網+農業、+商貿、+制造、+生活服務、+智能硬件”等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了全新動力。
在夢想小鎮策劃和建設過程中,余杭區有關部門遵循互聯網思維和互聯網精神,秉承“產城融合、資智對接,有核無邊、輻射帶動,政府主推、市場主體,共生共榮、共享共治”理念,著力構建一個自然生態、歷史文化、現代科技交相輝映,辦公創業空間、職住生活配套空間、精神文化空間一應俱全的眾創空間,讓創業者們在這里追夢、造夢、圓夢。
堅持“三生融合”,打造四宜兼具的田園夢想小鎮,始終是小鎮發展的理念。夢想小鎮內的古街有880多年歷史,保留了章太炎故居、四無糧倉等文保單位以及一大批古建筑,生態環境良好,自然景觀質樸,但多年來陷于保護和開發的“兩難”境地。特色小鎮和眾創空間的提出,為古街提供了除純旅游開發、工業化帶動或房地產驅動之外的另一條城鎮化路徑,即以信息化為動力、以人的城市化為根本的新型城鎮化之路。為此,余杭緊緊圍繞人的需求,確立了“三生融合、四宜兼具”——先生態、再生活、后生產,宜居、宜業、宜文、宜旅游的開發理念。在開發中充分保護自然生態和歷史遺存,對文化底蘊進行深入挖掘,對存量空間按照互聯網辦公要求進行改造提升,從而推動文化、旅游、產業功能的有機疊加、共生共融,讓創業者進則坐擁城市配套、創業無憂,出則盡享田園氣息、回歸自然,造就一方“在出世和入世之間自由徜徉”的理想家園,成為田園城市的新典范。
人才和資本,無疑是經濟發展的兩個極為重要的元素。夢想小鎮從開發之初,就把兩大關鍵要素作為小鎮發展的要務來抓。堅持“項目組合”,構筑三位一體的創業閉環。鎖定人才和資本兩大關鍵要素,加快集聚創業服務機構,做好項目組合文章,構筑“人才+資本+孵化”的創業閉環。一是推動資智聯動發展。注重發揮創業人才和創業項目的磁極效應,加快集聚創業資本,同時借力資本的紐帶作用,帶動人才項目落戶,從而推動資智的良性互動,實現“化學反應”。二是大力培育孵化平臺。積極引進各類孵化服務機構,引導股權機構搭建孵化平臺,為企業提供專業化、市場化、多樣化的新型孵化服務。目前已引進極客創業營等55個各具特色的“種子倉”,基本涵蓋了辦公、融資、社交、培訓、市場推廣、技術研發、戰略輔導等各環節的孵化培育服務。三是強化政府引導作用。在省市區扶持下,利用好5000萬元天使夢想基金、1億元天使引導基金、2億元創業引導基金、8億元風險池信貸規模、20億元信息產業基金,通過政府基金運作強化資智對接,并有效撬動社會資本。目前,天使夢想基金已為250家初創企業注入資金。
營造充滿激情的創業生態,是夢想小鎮始終充滿活力的保證。充分借力浙大、阿里資源,搭建平臺整合人才、項目、資本、孵化器、中介機構等各類要素,使其成為創業生態中的陽光雨露。一是打造形態完備的創業社區。兼顧創業者工作、生活、商務需求,統籌布局各功能區塊,引進各類配套項目,為創業者量身打造宜居宜業、高效便捷的創業創新生態圈。重點搭建社交平臺,通過創業咖啡、論壇沙龍、YOU+公寓等形式,著力引導創業者從分割隔離的辦公樓走向極速分享的大社區,促進信息交流和思維碰撞。二是開發公共技術平臺。引進科技文獻查詢系統和世界專利信息服務平臺,集中購買服務器和基礎軟件,向阿里購買云服務,面向創客免費開放。與浙江大學開展全方位戰略合作,浙大實驗室和技術平臺全面開放,重點合作共建健康醫療公共技術平臺。三是整合利用市場資源。積極引進財務、法務、人力資源、知識產權、商標代理等各類中介服務機構,組成“服務超市”,同時面向初創企業發放創新券,支持企業購買中介服務。
“管放結合”是夢想小鎮管理理念的精髓,打造寬松的營商環境是夢想小鎮的效果。圍繞初創企業特點和需求,轉變管理方式,加強服務供給,推動簡政放權,打造最為寬松的營商環境。一是降低創業成本。統一實施室內裝修,配備辦公家具,配強網絡基礎設施,達到“萬兆進區域、千兆進樓宇、百兆到桌面、WIFI全覆蓋”標準,實現拎包辦公要求。同時減免初創企業的場租、物業、能耗、寬帶等費用,最大限度降低創業成本。二是提升服務效能。轉變以往“面對面、一對一”式的傳統服務,將服務項目和服務窗口“搬到線上”,開發“O2O”云服務平臺,政府當“店小二”,著力提升服務效能和用戶體驗。三是推進商事制度改革。根據“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開通企業核名自助查詢終端,對需要省市審批的實行“就地受理、網絡審核、就地發照”,從而最大限度降低創業門檻。
按照“有核無邊、輻射帶動”的思路,以夢想小鎮為“點”,以周邊區域為“面”,積極打通夢想小鎮與周邊區域之間在“空間、配套、產業、政策、招商”方面的隔膜,構筑起“全景式”展現的“孵化—加速—產業化”接力式產業鏈條和企業“遷徙圖”。對于夢想小鎮孵化出來的項目,積極推介到周邊科技園和存量空間中去加速和產業化,小鎮空出來的空間繼續不斷引入新項目孵化,形成滾動開發的產業良性發展路徑。
現在周邊15個產業園正在申報小鎮拓展區,期望在小鎮的品牌和政策支撐下向新型孵化器和加速器轉型,手游村、電商村、健康產業村、物聯網村已經初步成型。如“遙望網絡”是夢想小鎮第一個孵化成功的項目,孵化成功后搬入未來科技城內的綠岸科技園進行產業化。目前遙望中國手游基地一期1.8萬平米已經投入使用,30余家手游合作伙伴已經入駐,初步形成了手游產業集聚中心。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395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