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中滲透“三生教育”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最近幾年,在校園里出現自殺、故意傷害與自殘現象呈上升的趨勢。針對這種現象,在日常的教學中應當開展有關生存、生命、生活的“三生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存觀、生命觀、生活觀。小學生可塑性很強,他們正處在人生的重要階段,處于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形成階段,對他們進行正確、及時的引領十分重要。所以,對學生開展“三生教育”非常重要。“三生教育”就是通過教育的力量,使學生接受生存教育、生命教育與生活教育,樹立正確的生存觀、生命觀、生活觀的主體認識和認知過程。這需要教師引領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實踐中體驗,在生活中實踐,在體驗中領悟,從而幫助學生提高生活與生命的質量,過富有情趣、積極向上與有意義的生活。
一、在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讓學生感悟生命的真諦
生命教育的主要內容是尊重生命、認識生命、珍愛生命。尊重生命是基礎,珍愛生命是關鍵,發展生命是目的。生命教育就是要學生明白生命的可貴。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節課的時候,通過播放地震視頻,讓學生感受到地震對國家、社會、家庭等造成嚴重的危害,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父親的力量是多么的偉大。因此,我們要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因為它是父母生命的延續,同時承載著朋友、家人真摯的愛。那些“想死就死、想活就活”的念頭是對自己、對生命極其不負責的表現。又例如,組織學生進行“模擬寫遺書”的活動,目的是讓學生在活動中以“輕生者”的身份來給家人寫一封“遺書”,多想一想父母給自己的愛,想象“永別”之后給父母和其他親人帶來無盡的傷痛與無法彌補的損失,進而在心靈深處受到強烈的震撼,從而感受到生命的可貴,感受到:一時輕生,永遠遺憾!這種特殊的活動,不但形式新穎,而且效果明顯,真正能夠震撼學生的心靈,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輕生的可悲、死亡的可怕、懦弱的可恥。告訴他們要懂得珍惜生命,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都不會德輕易放棄生命。此外,當其他人遭遇困境的時候,盡可能的伸出援助之手去幫助別人。
蘇格拉底說:“我們追求一個遙遠的目標時,要知道沿途處處有美景!”——人生何嘗不是如此呢?只有知道到生命只有一次、一去不復返,才會想到珍愛生命;只有認識到生命的短暫,才希望抓住每一個時光、重視每一個時光。只有懂得生命的真實過程,才會讓我們更加珍惜生命與熱愛生命,甚至可以更加平靜地面對死亡,明白生命不在于長短,而在于內涵,應該讓有限的生命煥發光彩,逐漸延伸生命的價值,最后樹立正確的生命觀,感悟生命的真諦。
二、在教學中滲透生存教育,讓學生適應社會,學會生存
生存教育是關鍵。生存教育可以讓學生學習生存技能,把握生存規律,掌握生存技能,保護生存環境,增強生存意志,提高生存的適應能力與發展能力,樹立正確的生存觀念。例如,逃生救護知識適宜于模擬演練與專題講座的方式進行,筆者設計了一個“野外迷路”的場景,讓學生知道在環境惡劣的條件下,必需有生存的技能才能走出困境。除此之外,還列舉許多生活例子,教育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要掌握出現意外時自救的方法,學會應對突發事件以及培養自救能力。
生存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認識生存的意義和提高生存的能力,樹立人和自然、社會和諧發展的正確生存觀念。通過生存教育,引領學生學習生存的有效知識與技能,同時要堅持生存的原則:不害人利己,不違紀犯法,學會選擇和正確的生存方式,學會擺脫生存困境與生存危機。世界在不斷的變化,我們要讓學生用與時俱進的眼光看這個社會環境的變化,要不斷努力地學習,不斷地充實自己,不斷地去創新,讓生命更好地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同時增強學生抵御不良的社會風氣,要讓他們珍惜生命,遠離黃、賭、毒,以及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三、在教中滲透生活教育,提升學生的生活質量
生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認識生活的重要意義,讓學生熱愛生活,幸福生活,樹立正確的生活觀念。由于大量的新鮮事物的涌入,對小學生的思想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許多小學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吸煙、不愛勞動、集體觀念淡薄、缺乏愛心和責任感、盲目崇拜一些不適合小學生生理和心理健康發展的不良行為。在日常教學中滲透生活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行為習慣與良好品質,要他們懂得,今后要享受既能滿足物質需求又能滿足精神需求、健康快樂的高品質生活,必須明白自己活著的意義和價值。只要自己有人生目標,堅持不懈地朝地努力奮斗,目標一定會實現的。同時引領學生確立個人、家庭、國家與人類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奮斗的理想。
現在這個社會有很多學生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上學不努力學習,經常惹是生非,甚至和父母“唱反調”。結合這種現象,在日常教學中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換位思考,現身說法。具體做法是,讓一位同學來扮演“父母”的角色,其他同學扮演“子女”的角色。讓學生自己來辨別是非,討論如何處理現實生活中遇到的“親子矛盾”,如何做才可以和家人和諧共處?同時要培養學生的仁愛之心與感恩之心,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引領學生形成立足現實、著眼未來的生活追求,在日常教學中開展一些和生活相關的活動,通過活動讓學生明白,只有受教育,我們才有可能獲得更好的就業機會,才能獲得更好的工作,同時可以過上高品質、高質量的生活,才可以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課堂上,筆者也經常引用名人說的名言引導學生,如,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無涯?!弊寣W生知道知識是永遠學不完的,要活到老學到老,只有堅持學習,我們的人生才會有出路、才會更精彩。知識能改變命運,學習可以成就未來。要使學生懂得高質量的生活是靠自己努力得來的。
生命、生存、生活這三者的關系是相互聯系的,生命是開始,生存是過程,而生活是選擇幸福和痛苦的過程。任何人都沒有資格放棄自己的生命,也沒有資格放棄生存,更沒有機會重新選擇生命。通過在日常教學中滲透“三生教育”,使學生知道生命是可貴的,進而讓學生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尊重別人的生命;學會生活,適應現實生活,進而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懂得去感恩父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努力學習,為國家建設打好堅實基礎。在日常的教學中滲透“三生教育”,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存觀、生命觀與生活觀,促使學生可以快樂、健康的生活,為自己的人生目標不斷地去努力奮斗,實現自己的夢想。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30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