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教育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滲透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本文主要論述了化學教學與環境教育的關系,通過如下幾個方面闡述了化學教學與環境教育的關系:結合教材,滲透環境教育;利用課外活動,開展環境教育;結合選修課教學,調查環境污染情況,為保護環境作出自己的貢獻。
【關鍵詞】環境教育;環保意識;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1-0041-02
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和經濟改革的深入,環境保護越來越引起人們的注意、關心和重視?;瘜W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它與社會、環境聯系十分密切,很多環境問題包含了一定的化學因素,因而在化學教學中,融入環境問題,實現環境教育目標,有著其他學科不可比擬的優勢和社會意義。在化學教學中對學生適當進行環境教育是每個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這不僅僅是化學課程標準的要求,更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
一、結合教材,滲透環境教育
在中學的各主要學科中化學可以說與環境保護的話題聯系得最為密切。初中化學教材內容“空氣”知識中的“保護空氣”和“綠色化學”;“水”中的“保護水資源”;“二氧化碳”中的“溫室效應”;“使用燃料對環境的影響”;“金屬資源的利用和保護”中的“廢舊金屬回收”;“中和反應”中的“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化學肥料”中的“化肥與農藥對環境的影響”;“有機合成材料”中的“白色污染”等都是有關環境保護的內容。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該緊扣課程標準,認真鉆研教材,深入挖掘課本中環境教育的內容,詳細列出初中化學各章節可進行環境教育的知識,有計劃、有目的地實施環境教育。
以“水”為例,在教材知識的基礎上,應明確給學生指出:中國是一個水資源相對不足的國家,人均水資源只有世界人均水資源的1/4。我國600多個城市中缺水城市達400多個。我國不僅水資源不足,而且水污染嚴重。去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水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組檢查發現,中國七大水系中劣五類水體占三成左右,水體已經失去使用功能,成為有害的臟水,連農業灌溉都不行。根據國家環??偩止嫉馁Y料,我國的河流、河段已有近1/4因污染而不能滿足灌溉用水要求,全國湖泊約有75%的水域受到顯著污染。據水利部門調查資料,我國城鎮供水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城市水域受污染率高達90%以上,不少城市供水水源受到威脅。上世紀90年代初,淮河水污染日甚一日,不僅對流域水生態造成毀滅性打擊,同時嚴重影響全流域居民生活。隨后頒發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暫行條例》,這是迄今中國為單一河流水污染治理制定的唯一的一部法規。但據報道,2004年淮河污染嚴重反彈,主要水質污染指標已達到或超過歷史最高水平,流域約60%為劣五類水質,污染由地上波及地下,直接影響1.3億居民生活。多年事實表明,污染一片水域只需幾年時間,但對其治理則需要沉重的代價和更長時間。在“空氣污染”的講述中,應該向學生介紹我國的空氣污染也十分嚴重。我國每年因空氣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達68億元。我國能源以煤為主,空氣受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嚴重污染,這些酸性污染物與雨滴結合形成酸雨,對人的危害比二氧化硫高10倍,引起肺水腫,使水體酸化魚類絕跡,樹木莊稼枯黃死亡,建筑物受到破壞。“酸雨”已遍布我國二十多個省、市、自治區,主要集中在西南、中南和華東地區,并且有從北到南逐漸加重的趨勢。不少地區的酸雨已相當嚴重,而且逐年加重,給當地經濟和社會造成了巨大損失。
通過上述知識與相關的化學知識的有機結合,增強了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二、利用課外活動,開展環境教育
1.結合化學教學內容進行環境專題講座。
教師可以在課堂外結合化學教學內容,組織有關環境知識專題講座。內容可以設計為“環境與人”“大氣污染及防治”“土壤污染及防治”等等。這有助于課堂內容的延伸,有利于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有關知識。例如,在講“水體污染及防治”專題講座時,可以首先介紹水體污染的分類有自然因素,也有人為因素;然后講水體的主要污染物及危害,有富氧物質,石油、酸、堿、鹽等無機物,重金屬、難降解的有機物等;最后介紹城市污水和工業廢水的處理。
2.開展課外探究活動和調查活動。
新課程給學生涉及的探究內容很多,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布置有關環境知識課外探究課題,讓學生用課堂和實驗室已掌握的探究方法用于課外探究活動。組織學生對本地區的江!河!湖水的水質污染情況或附近的工廠的礦物燃燒情況進行調查。事后要求學生寫出調查報告或事先設計表格讓學生填寫,使學生把課堂上所學得的知識和社會聯系起來。
3.組織各種課外興趣活動。
可以分別以大氣、水、土壤等的污染及防治為主題,進行環保知識競賽,各班派代表參加,激發學生平時對有關知識的積累。每年的6月5日為世界環境日,可以以環保為主題,各班進行小報設計評比或主題班會??梢越M織學生采集自來水、河水、湖水及其同時期的雨水,測定PH,比較各種水的酸堿性強弱,思考“酸雨”的成因等等。
三、結合選修課教學,調查環境污染情況
在化學選修課的教學中,教師應培養學生參與環保的基本能力,努力調動學生參與環境保護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例如,結合選修課中“化學與環境”等章節的教學,教師可帶領學生走出校門,調查大氣、水體和土壤的污染情況,要求學生寫出調查報告,并在此基礎上展開環境問題討論。通過調查走訪,學生認識到防止污染、保護水資源已刻不容緩。學生紛紛表示今后一定從自己做起,做好環境衛士,學好環境科學,主動抵制污染環境的行為。在調查時,我們發現部分農村干部存在著“先脫貧后保護”“先污染后治理”等錯誤思想,農民環保意識淡薄,農村對于污染的控制幾乎沒有任何措施,形成了經濟發展與污染加劇并存的現狀。例如,農用地膜雖然可以提高農作物的產量,但大量殘留地膜又對農田造成危害,它不僅影響土壤的滲水性和透氣性,而且還有礙種子發芽;不少地區化肥使用比例失調,且由于長期使用化肥導致地塊板結,地力下降;農藥的選擇和使用方法存在嚴重問題,噴灑農藥時經常發生中毒甚至死亡事件,糧食、蔬菜、水果受到污染,益鳥益蟲被殺死,生態平衡遭到破壞。在教學中,我們特別加強了與日常生活聯系密切的環境保護教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16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