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下我國西部人口低密度區域財稅政策益貧效應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為我國西部人口低密度區域經濟開放、文化推廣的加速發展和人們的脫貧致富提供了機遇。衡量一項政策是否有利于人們的脫貧,貧困發生率是一個重要指標,而貧困發生率降低即可初步判定政策具有益貧效應。文章從財政轉移支付制度、財政投資政策、稅收優惠政策三個方面對我國西部人口低密度區域的經濟發展及益貧效果進行了研究,分析了區域財稅政策對人口低密度區域發展情況的影響,進一步提出了完善與改進該區域財稅政策的建議。
【關鍵詞】 一帶一路;財政轉移支付制度;財政投資政策;稅收優惠政策;益貧效應
【中圖分類號】 F8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5812(2019)05-0072-03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為我國西部人口低密度區域經濟開放及文化推廣的加速發展提供了機遇。為了使我國西部人口低密度區域能夠更快更好地融入到“一帶一路”建設中,必須進一步細化、調整和創新財稅政策,為西部人口低密度區域提供政策、法律和經濟上的有力支持。然而,由于該區域自身地理環境復雜以及氣候惡劣等因素,制約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導致該區域貧困人口占比一直位居全國前列。因此,對于當地政府實施各種財稅政策在促進地方經濟增長的同時是否也達到了有效“減貧”的效果這一問題一直是我國各級政府及學術界研究者熱切關注的問題。
一、“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西部人口低密度區域財稅政策的現狀
(一)西部人口低密度區域的界定。本文對西部人口密度區域的劃分是以“黑河-騰沖線”即“胡煥庸”線為主要依據,它將我國劃分為東南半壁和西北半壁,西北半壁地廣人稀,東南半壁地狹人稠。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利用ArcGIS進行的精確計算表明,按胡煥庸線計算,西北半壁總人口數僅占全國人口的4%;東南半壁占全國國土面積的43.8%,其人口數卻占總人口的94.1%。
?。ǘ┪鞑咳丝诘兔芏葏^域財稅政策執行的現狀。
1.財政投資政策執行現狀。近年來,為了加快西部人口低密度區域的發展,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國家加大了對西部人口低密度區域財政投資力度。重點建設項目方面,2017年,西部固定資產投資166 571億元,比上年增長8.5%;新開工西部大開發工程17項,投資規模為4 941億元,重點投向西部地區鐵路、公路、大型水利樞紐、能源和生態環保等重要領域;人均占用國家投資方面,西藏因特殊情況占用國家投資比例最高,其次是新疆等地;投資西部地區建設的資金性質方面財政資金的占比很大,2016年國家預算內投資占建設總規模的比重西藏、青海、新疆和甘肅分別為28.33%、7.72 %、7.56%和5.46%。從固定資產投資看,這兩方面增速較高且與增長速度呈正相關,可見,財政投資對促進西部地區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性。
2.財政支付轉移制度執行現狀。我國中央財政為了保證各地區政府合理控制和分配財政資金,平衡財政收支,有效運用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推動地區經濟、文化和社會公共服務等的發展,會根據各地區地方政府的申請和地區實際財政狀況,將收繳上來的財政收入通過財政轉移支付的形式再次轉移支付給財政收支不平衡、存在財政缺口的地方政府。截至2017年底,我國全國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0.3萬億元,同比增長7.7%,其中新疆、西藏、甘肅、內蒙古、青海和寧夏分別獲得中央財政一般性轉移支付總額1 540.35億元、892.34億元、1 279.07億元、1 285.89億元、633.11億元和502.60億元,獲得中央對地方專項轉移支付935.94億元、526.14億元、751.45億元、1 009.05億元、470.52億元和243.05億元。
3.財政稅收優惠政策執行現狀。從享受稅收優惠的行業來看,享受益貧政策紅利的行業相對較少,主要集中于采礦業、制造業等,而對地區的特色優勢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生態建設等具有強大發展后勁的后續產業的拉動作用較小;從中央對地方的稅收返還政策上看,雖然中央為了保障西部地區財政收入可持續,對增量調整部分向西部地區傾斜力度加大,但部分地方政府在落實益貧政策的同時難免會顧及財政收入的問題,難以實現益貧效果的最大化;從政府對企業財稅優惠上看,稅收優惠政策對符合條件企業的扶持和激勵作用不可忽視,西部已承接了部分東部地區的產業轉移,中小企業在西部紛紛扎根,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的總額也逐步上升,稅收優惠政策的益貧效果可觀??偟膩碚f,我國西部大開發實施以來,西部低密度人口區域益貧政策的惠及范圍在不斷擴大,發揮了與東部地區的稅收優惠比較優勢,拉動了西部經濟的穩步提升,一定程度上縮小了東西部地區的貧富差距。
二、“一帶一路”背景下西部人口低密度區域財稅政策益貧效應分析
?。ㄒ唬┩顿Y政策的益貧效果。2010到2016年間,我國西部人口低密度區域的人均年GDP增長速度逐年增加,且“一帶一路”提出后,在財政投資政策導向作用下我國對該區域的財政總投入逐年增大投入幅度?;A建設方面,我國西部人口低密度區域的一般預算支出以及固定資產建設、地區商業服務業流通與交通運輸等事務獲得財政投資的金額都有較大波動;社會消費水平方面,2010—2016年期間我國西部人口低密度區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變動幅度較大,但總體保持在較高的消費水平上;就業方面,區域就業人數曾發生過大幅度的降低,就業率不夠穩定;貿易方面,我國西部人口低密度地區對外貿易總量在“一帶一路”提出前后發生較大的改變,2010—2016年期間該地區的貿易順差情況越發向好。總的來說,在“一帶一路”的實施背景下,我國西部人口低密度區域的財政總投入金額對該地區的經濟增長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事實上2010—2016年期間我國西部人口低密度區域的貧困發生率的變化相對穩定,沒有出現過分波動情況,也就是說我國西部人口低密度區域的財政投資總額對該地區的貧困發生率沒有產生較大的影響。郭宏寶(2005)發現,農業財政投資在農業基礎設施相對完善的地區所發揮的減貧效應呈遞減趨勢。也就是說,雖然從財政投資總量來看我國西部人口低密度區域的財政投資對該區域的益貧式增長沒有太大的影響,但財政投資政策仍可以通過對該區域農業的財政投資來促進貧困地區的益貧式增長,減少貧困人口。 (二)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的益貧效果。我國實行“一帶一路”以來,政府部門不斷加大對西部人口低密度區域的財政支出,將財政資金通過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幫助西部人口低密度區域的基礎公共設施建設,通過增加公共支出對社會福利的影響,增加當地就業,進而提升人民收入水平,刺激地區消費水平促進經濟增長,從而提升人均GDP的增長率,2010—2016年間,隨著財政支出增多,中央對地方政府經濟增長的有力支出,人均GDP的增長率呈現明顯增加。然而,并不能單方面通過經濟的增長來判定西部人口低密度區域的益貧效果,其他與益貧相關的因素也對轉移支付在益貧工作中所起到的效果產生正面或者負面影響。黃清峰(2013)認為雖然社會保障是緩解我國農村貧困的重要政策工具,但社會保障支出對農村貧困發生率減少的影響還十分微弱;教育費用一直以來是造成我國貧困發生率上升的原因之一,財政轉移支付中教育支出項目的投入逐年遞增,卻未能挽回貧困家庭教育負擔加重的局面,主要是因為我國教育方面的費用每年不斷高漲??偟脕碚f,財政轉移支付中包括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支農等公共服務領域的支出對經濟增長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但并非能對我國西部人口低密度區域起到很好的益貧效果。
?。ㄈ┒愂諆灮菡叩囊尕毿Ч6愂兆鳛樨斦闹饕杖胄问胶椭匾芾硎侄?,體現了馬斯格雷夫對于財政職能的經典界定——資源配置職能、收入分配職能、經濟穩定與發展職能,稅收能對上述三個職能表現出較強的益貧效果。2010—2016年,我國平均的人均GDP增長率為109.58%,平均每年增長9%以上,增長幅度超過國家提出的每年增長8%的目標,處于發展良好的態勢,而每年流轉稅稅負水平的變化幅度很小,稅收政策實施效果穩定,顯然流轉稅稅負水平與人均GDP增長率之間沒有太強烈的相關關系。而對于所得稅而言,李金全(2016)認為,稅收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時會促進經濟增長,反之,則會阻礙經濟增長。也就是說,所得稅稅負水平越高,會對經濟增長產生越明顯的抑制效果。這是因為人口低密度區域缺乏足夠的技術創新,大多數企業是通過低成本的勞動力完成企業的資金積累與發展,過高的企業所得稅稅率會進一步壓制企業發展與生產,由此限制了低收入勞動者的可獲回報增長。企業和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因為過重的稅負受到了打壓,由此不利于地區經濟的增長。不合理的個人所得稅也進一步擴大了貧富差距,使得窮人更窮富人更富,這樣不利于經濟的健康發展。稅負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減少,抑制了內需,對地區的經濟增長產生抑制作用。
三、建議
?。ㄒ唬┴斦顿Y政策。(1)重視財政投資中開發式扶貧的益貧效應。開發式扶貧的益貧效應源于木桶短板效應,即重視解決貧困地區最致命的貧困問題從而帶動貧困地區其他貧困問題的更快解決。在我國廣大的西部人口低密度區域,市場經濟尚未成熟,因而開發式扶貧仍是目前政府應對該區域扶貧攻堅的主要手段,如由傳統的救濟性扶貧轉向開發性扶貧、由對一個貧困地區的扶貧工作轉向對貧困個人的有針對性扶貧、由單一的經濟層面扶貧變為對貧困人口全方位的扶貧等。(2)重視對科教文衛方面以及職業培訓的財政投入。文化水平低一直是我國西部人口低密度區域貧困人口無法成功脫貧的本質原因。對于該區域的貧困人口,政府需要有針對性地實施相應的扶貧舉措,例如對于已經工作的青壯年貧困群體就需要加大對其職業技術的提升培訓,使其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能競爭力以提高收入水平;對于還在學校讀書的貧困學生,政府務必要保證貧困學生中不再出現因家庭貧困而輟學的現象,并結合相應的教育投資努力實現貧困學生與城市學生無差別發展的目標等。
?。ǘ┴斦D移支付制度。(1)確定基本公共服務范圍在政府支出中所占比重,全面衡量地方財政收入能力,及時調整政府間轉移支付方向和力度,平衡區際基本公共服務差距,逐步擴大均衡性轉移支付比重,確定基本公共服務支出標準。(2)大力推進教育改革,全面實施義務教育政策,降低部分教育費用,合理測算各地所需的教育支出比例,在此基礎上通過財政轉移支付下達教育補助,以保障降低貧困地區家庭的教育負擔。
(三)稅收優惠政策。(1)實施有利的所得稅稅收優惠。不論是企業所得稅還是個人所得稅,若政策設立不恰當,也無法發揮好收入調節的作用,從而抑制經濟的增長。(2)減輕教育類稅負。隨著教育行業的改革發展,教育費用負擔對于貧困家庭而言愈發加劇,國家應結合人口低密度區域的實際情況,鼓勵地方發展教育事業,首要的鼓勵手段就是加大教育經費上的投入和師資力量,對于私人的教育機構進行稅收優惠減免,減輕教育類目上的稅收負擔,鼓勵教育發展。
四、結語與展望
隨著中央政府越來越重視我國西部人口低密度區域的發展問題以及該區域有效扶貧進程,甚至將其置于統籌區域協調發展、實現“三步走”總體發展目標的戰略高度,財稅政策的干預和引導是必不可少的,特別是在需求品的供給、社會資源配置等方面在市場中難以自動有效的循環運行時,就需要財稅政策的進入與引導,以克服市場失靈、合理配置資源。相對其他公共管理工具而言,財稅政策是最有效的公共管理工具之一。目前我國正全力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如何在該戰略下加強與沿線國家、地區的溝通、交流與合作,是我國西部人口低密度區域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從而加快區域發展進程的重要途徑。通過本文的研究可以發現,具有良好效應尤其是良好益貧效應的財稅政策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建立一套動態調整機制,結合政策環境的變化,及時準確地做出相應的調整,使其更好地發揮財稅政策對我國西部人口低密度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帶動作用。Z
【主要參考文獻】
[ 1 ] 黃清峰.社會保障支出與農村貧困減少動態關系的實證檢驗[J].統計與決策,2013,(19).
[ 2 ] 李金泉.經濟增長與稅收收入的相互關系[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0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572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