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高科技產品出口貿易補償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一帶一路”倡議對全方位、跨領域、多層次的國際合作意義重大。通過對“一帶一路”背景下高科技產品貿易補償的特點規律、對象國分類以及實施策略方式等方面進行探索研究,提出以下幾點思考:靈活應變實施高科技產品貿易補償、開放創新助推高科技產品貿易補償、多管齊下推廣高科技產品貿易補償、嚴陣以待防范高科技產品貿易補償風險。
關鍵詞:高科技產品貿易一帶一路貿易補償
我國作為傳統工業制造大國,伴隨著經濟實力提升、產業結構升級、技術更新換代加快、勞動力成本增加,國內的低端制造業產品逐漸向外轉移,引發了國外熱議,將“一帶一路”倡議誤解為低端產業對外轉移戰略。事實恰恰相反,我國正在以高科技為引領的經濟活動大力推進對外關系的發展。從重塑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高度出發,我國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契合了沿線國家的發展需求,也提供了我國與沿線國家開展高科技產品貿易的良好契機。在此背景下,“一帶一路”地區的高科技產品貿易額在國際工業產品貿易總額中所占比重日漸增長。同時,隨著世界各國對補償要求的普遍重視,貿易補償成為直接影響高科技產品貿易的重要因素。高科技產品貿易補償關系到我國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發展國際貿易的規模、結構、速度,影響“一帶一路”倡議的總體實施效果。深入研究這一問題,將為“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高科技產品貿易補償工作提供理論依據和現實指導。
一、“一帶一路”背景下高科技產品貿易補償的特點規律
貿易補償,本質上是一種雙向貿易行為,即出口國在出售產品的同時附加提供優惠條件,進口國用資源、稟賦或其它利益對其產品價值及優惠條件施以償還。高科技,展示的是一個國家的科技實力,高科技產品作為特殊商品,如高鐵、核電、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航空航天設備、新能源產品等,其具有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特點。通過貿易補償可以有效緩解資金壓力,減少貿易逆差,提升工業綜合實力,促進經貿合作交流?!耙粠б宦贰北尘跋拢呖萍籍a品貿易補償具有以下特點規律:
一是補償目標更具多樣性。貿易補償,作為一種非價格競爭手段,逐漸成為國際高科技產品貿易競爭的重要籌碼。沿線各國社會發展階段不同、經濟實力參差、技術差距懸殊、發展戰略資源需求各異,從而各國對高科技產品貿易補償的目標各有不同,所需要的高科技產品等級、優惠條件以及所能達到的償還水平也會有差別。我國與沿線國家開展高科技產品貿易補償,考慮到國家間貿易互動的非對稱性特點,應做到有針對性地把握不同對象國的貿易補償需求目標。
二是補償方式更具滲透性?,F代高科技產品貿易補償,不同于以往貿易方式,出口方所提供的優惠條件漸漸從單向的價格優惠,向分期付款、延期付款、技術轉讓、許可證生產、合作生產、聯合研發、跨境投資、補償貿易、回購產品、技術幫帶、管理服務、智力支持等多種補償方式拓展。出口方提供的優惠條件和進口方施行的償還內容不再局限于等值交換資金或商品,還涵蓋了技術、能源、勞動力、管理、服務等內容,并逐步滲透到國家發展的政治、經濟、安全和外交等領域。其作用不僅可以影響到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國民經濟增長,還能影響到國家現代化進程中發展潛力和優勢培養。各國在高科技產品貿易中競相使用貿易補償,試圖通過相對靈活多樣的優惠條件和償還方式,來實現多方利益的深度融合。
三是補償利益更具互補性。現代高科技產品貿易補償由原來的單一商品支付購買方式,向多元化償還方式和內容拓展?!耙粠б宦贰钡貐^在地理位置和自然資源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石油、天然氣、礦產、農產品、民用工業產品等豐富物質資源,鐵路、公路、航空線、航海線、港口等良好聯運設施,都是本國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也是貿易對象國重要的利益關切,影響和刺激著貿易相關國可以充分利用比較優勢資源參與貿易補償。各國都爭先與沿線國家發展高科技產品貿易補償來實現各取所需,沿線國家也充分利用比較優勢和交易時機,推進貿易補償獲取資金、技術或其它利益。
四是補償效用更具輻射性。貿易補償的產生和發展離不開貿易環境和條件。隨著全球經濟趨于一體化,連接全球供應鏈的產業體系正在形成,世界各國在高科技產品的研發、生產、經營和售后上更加注重聯合?!耙粠б宦贰钡貐^連接亞太經濟圈和歐洲經濟圈,沿線國家為了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利益,在高科技產品貿易補償上積極開展聯合研發、合作生產、分包生產、許可證生產等補償方式促進合作互惠共贏,其效用不僅惠及雙邊關系,更輻射到多邊關系,乃至實現國際多元化合作格局,有利于打造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二、“一帶一路”背景下高科技產品出口貿易補償對象國分類探析
隨著世界政治格局呈現多極化趨勢,全球貿易格局深層次變化,各國開展高科技產品貿易補償具有不同的利益關切?!耙粠б宦贰北尘跋赂呖萍籍a品出口貿易補償,需要預研沿線國家高科技產品發展水平、所處不同的政治經濟形勢、外交關系以及綜合國力等特征,立足我國“一帶一路”倡議下的發展目標和實施環境,針對沿線國家不同需求,結合其自身優劣勢,尋求利益契合點和合作公約數,分等級、分層次、分類別采取高科技產品出口貿易補償的策略方式。
一是對于工業基礎較好的國家,可以利益深度融合策略為主。此類國家一般工業基礎雄厚,具有明顯技術優勢,但國民經濟整體發展或許相對薄弱,產業結構發展欠平衡,還可能受到美國等西方國家制約或制裁。我國與之開展高科技產品出口貿易補償,可以設計提出聯合研發、資源共享、市場分工、技術轉讓、許可生產、生產線轉讓、整機裝備的配件生產、智力支持、回購其他優勢產品等補償方式,使其可以獲得經濟利潤和“政治性投資”,我國可借助其先進高科技產品和成熟經驗降低成本,增強我國高科技產品研發和生產能力,同時鞏固發展伙伴關系。
二是對于新興工業國家,可以優勢互補合作策略為主。此類國家一般具有較強的工業發展后勁,但是與發達國家經濟關系不平等,其重點關注高科技產品的先進技術方面。我國與之開展高科技產品出口貿易補償,可以提出技術轉讓、許可證生產、合作生產、跨境融資、聯合研發,跨國并購、互購貿易,從而實現優勢互補,有利于我國與之形成長期合作關系,促進良性循環發展。 三是對于工業發展具有后發優勢的國家,可以共享共贏策略為主。此類國家綜合國力較弱,具有對先進技術高科技產品的需求,規模購買壓力較大,傾向于對本國現有高科技產品的現代化升級改造。我國與之開展高科技產品出口貿易補償,可以提出價格優惠、分期付款、延期付款、許可證生產、技術轉讓、合作研制、零部件加工、生產線共享等補償方式,有利于其實現技術突破,提高生產效率,促進兩國之間形成穩定的需求供給關系。
四是對于工業欠發達的國家,可以漸進扶持策略為主。此類國家一般工業實力比較薄弱但資源、能源富足。我國與之開展高科技產品出口貿易補償,可以設計提出資金支持、零部件供給、教育培訓、技術維護、互購貿易、補償貿易,針對沿線國家對于高科技產品的承接能力和自身發展需求,還可以設計一攬子合作機制,其中包括高科技產品的生產、使用、售后、維護和教育培訓等補償方式,從而幫助貿易對象國保持一定的工業生產能力,帶動其現代化發展潛力,互通有無、互惠共贏,實現共同利益。
三、“一帶一路”背景下高科技產品出口貿易補償實施的幾點思考
隨著全球地緣政治環境的變化,“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沿線區域內的工業大國會極力尋求區域事務主導權,新興國家也會努力爭取高科技產品貿易市場競爭力。這必然會為我國高科技產品出口貿易補償帶來諸多挑戰,因此,我國在開展出口貿易補償時需要打好“組合拳”。
一是靈活應變實施高科技產品貿易補償。高科技產品貿易補償方式的多樣性與高科技產品貿易的復雜性相適應。受綜合國力、經濟發展程度、社會主要矛盾等因素影響,我國與沿線國家開展高科技產品貿易補償時,也會出現難以“適銷對路”的情況。因而,需要充分考慮不同國家的國情民情市情、工業實力和發展需求。在現有補償方式基礎上,靈活應變創新補償方式。尤其對于我國在高科技產品貿易中不能直接滿足對象國需求的情況,可以嘗試開拓第三方補償機制,即向高科技產品可以參與研制相關技術的第三方轉讓,配套系統化的第三方研發和維護,促進產品部件所需原材料、資源、能源的第三方供應,與進口方聯合投資第三方市場,或開拓第三方合作渠道等 資料來源:孫天法,溫曉紅,柴華政府采購補償交易研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3,從而解決需求供給不匹配的問題。與此同時,第三方補償機制也可以降低貿易補償隱形成本,增加補償的商業機會,整體上提高了貿易補償的效益。這樣使得貿易補償內容中的產品、資源、能源、技術、服務、理念和人才等要素更好的流通,并將貿易補償延伸到經濟、社會和外交等各個方面,從而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二是開放創新助推高科技產品貿易補償。依托國家《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科技創新合作專項規劃》,將開放創新機制引入高科技產品貿易補償中,以求實現各領域、全方位戰略目標。一方面,創新機制對接貿易補償利益訴求。沿線國家在資源稟賦、發展程度、工業實力上的差異性,使得其對科技的承接能力也有所不同。貿易補償要針對沿線國家不同的利益訴求施行不同的補償方式。另一方面,發揮創新開放主體對貿易補償的積極作用。企業作為高科技產品貿易補償的實施載體,應當提高開放創新程度。在沿線國家依托企業組建聯合研發、合作生產、技術轉讓等跨境創新合作平臺,促使貿易補償舉措盡快落地,發揮長效作用。此外,創新人才交流合作也有利于貿易補償工作的開展。高科技產品貿易補償離不開人才驅動,因此,要加強人才培育的機制保障,著力培育、吸引專業人才,實施多領域全方位人才交流合作。
三是多管齊下推廣高科技產品貿易補償。高科技產品,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國家發展實力,也體現了國際影響力。開展高科技產品貿易補償,需要國家、企業和科研院所通力配合,同步推進。一是國家統籌引導推廣。國家充分認清高科技產品發揮著重要作用,“一帶一路”背景下的高科技產品貿易補償,為了讓高科技可以惠民、惠國、惠及“一帶一路”地區乃至全世界。將開展高科技產品貿易補償實踐納入國家規劃,對接外交工作,在推進中尋找多領域合作機遇,積極拓展貿易補償方式。二是打造企業品牌示范效應。高科技產品的研發周期長、造價高、使用領域重要,所以對技術的可靠性和成熟度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對于企業,需要穩扎穩打,做牢做實。只有打造出“高精尖”的品牌和積累了成功成熟經驗才具有示范作用,才能吸引更多沿線國家自愿且迫切開展貿易補償去實現合作共贏。三是搭建科研院所合作交流平臺。在高科技產品貿易補償過程中會出現產品的技術不穩定或技術不適用等情況,可以搭建合作交流平臺,與對象國的科研院所共同實現聯合研發,成立跨境聯合研究中心、建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等。通過一部分技術或相關產業實現本土化,采用模塊化、組裝化的思路為對象國“量身定做”可用、好用、耐用的高科技產品,從而增強高科技產品的適用性和推廣度。
四是嚴陣以待防范高科技產品貿易補償風險?!耙粠б宦贰北尘跋赂呖萍籍a品貿易補償,從某種程度上講,就是在融資、融智、融通、融合和增信的良性互動中實現共識、共建、共享和共贏。然而,在加大開放合作的同時,也需要注意以下工作。一是增信釋疑。開展高科技產品貿易補償時,需要考慮對
象國的現實需要和技術可承接度,用對話磋商來增進了解,互通有無,建立互信。二是遵章守法。開展高科技產品貿易補償必須在法治化基礎上和協議規定框架下實行貿易行為,善用法律手段行使相關權利,規避市場糾紛,保護合法權益。三是知識產權保護。高科技產品貿易補償必然會伴隨著產品和技術在不同程度的轉讓或合作,以技術要素為核心的知識產權自然也會成為關注重點。在開展高科技產品貿易補償時,可以對專利技術進行及時追蹤和評估,做好侵權預警和應急預案,對于對象國有侵權的先兆或現象,要通過談判或司法手段來化解危機。此外,還要注意防范利用知識產權問題來“借題發揮”“借機挑事”情況的發生。四是預判風險。在高科技產品出口貿易補償中,應注意預先研究對象國的具體補償項目所有可能涉及到的風險。要善于評估補償風險,建立防范機制,對于違反協議或未履行補償義務的對象國,應給予有針對性的懲罰機制,保障經貿關系持續健康發展。
總之,“一帶一路”背景下的高科技產品貿易補償,是在和平、合作、共贏、發展的基礎上,打造“中國品牌”,升級“中國制造”,探索“中國路徑”,樹立“中國形象”,進一步提供了互聯互通的多元合作平臺,進一步提升沿線國家的綜合實力和發展潛力,進一步豐富了“一帶一路”地區經貿合作內容,進一步加快了“一帶一路”地區建設和發展步伐。
參考文獻:
[1]胡建“一帶一路”倡議構想及其實踐研究[M].北京:時事出版社,2016
[2]陳德第,李軸,庫桂生等國防經濟大辭典[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
[3]孫麗燕“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軍品貿易的發展思路[J].中國經貿導刊,2016(11).
[4]高峰軍品貿易補償研究[D].長沙:國防科技大學,2002
[5]李斌,楊宇,史威“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研究[J].創新科技,2018(07).
[6]廖崢嶸“一帶一路”、中國與世界[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
?。ɡ钯?,國防大學聯合勤務學院。李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46083.htm